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现就如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看法。 1.热爱学生,用爱心使学困生消除疑虑。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热爱学困生,才能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由于学困生身上缺点多,常常在父母、教师、同学那里遭到冷淡、歧视,很少得到同情和温暖,普遍背着思想包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学困生容易对教师抱有疑惧和对立情绪,对班集体疏远,经常怀疑教师和同学是否真诚地爱护和关心自己。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提高,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渐淡薄,并成为"学困生"。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后,我看到了学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非常重要,教学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数学学困生在初中生中占有相当比例,尤其是学困生的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即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种事物产生厌恶、反感情绪,做出与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在后进生中出现较为普遍,他们一旦出现逆反心理,对学习的消极态度和厌恶情绪便油然而生,有的甚至产生严重对立情绪。目前,中学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两极分化现。对学困生多鼓励少批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4.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应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分析"学困生"成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5.
学困生一直是个困扰教学质量的难题和瓶颈,尤其在农村随着留守儿童的增加,学校学困生数量也在增加。农村小学由于缺乏教学仪器设备,教师上课方法单一、枯燥乏味,加之部分教师对问题学生态度简单、粗暴,致使这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成为学困生。另外教师的教学习惯、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困生转化及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教师有些班级成绩就是突出,甚至本来各方面很差的一个班级或一批学生,  相似文献   

6.
学困生是教师教学生涯中遇到的极其普遍的问题。教师应从转变学生观、帮助学困生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调整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引导学困生建构学习策略,塑造学困生良好的学习行为等方面,采取有效的策略,帮助学困生走出差生的阴影和自卑,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7.
王文鹏 《考试周刊》2011,(42):181-181
过去许多年的"应试教育"迫使教师注重培养优秀生,设法提高中等生,而忽视学困生,甚至放弃学困生。在提倡素质教育、重视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今天,教师应重视学困生、爱护学困生、研究学困生。在物理课程的学习中,相当多的中学生都有物理难学的感觉,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遇到了障碍而又得不到及时解决。  相似文献   

8.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有困难,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转化"学困生"一直是教师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难题,谈起他们,教师总是挨声叹气。确实,有的教师为"学困生"付出了许多,你看,课间放弃休息为他们补课,放学后还经常专门为他们开小灶,甚至利用所谓的"小科"课来强化训练——这都是应试教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如果教育方法不当,会使学生和教师间产生不应有的对立情绪,师生关系就不能正常建立起来,教育教学工作也就很难正常有效地开展。因此,对于学生的对立情绪,教师应冷静地对待,并以改进工作方法为前提,去化解学生的对立情绪。一、认清性质,辩证地看待学生的对立情绪对学生的对立情绪不可一概而论,应认清其双重性。学生中的对立情绪从整体上讲既有不合理成分,也有合理成分;既有消极因素,也有积极的因素。从诱发对立情绪的情况看,一方面,当学生因主观努力不够或受当时客观条件的制约而导致某些方面失利或因自身及小团体的…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但是在教学工作中,多数教师往往是偏向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忽视了"学困生".作为教师,应抛弃这种偏优忽差的陈旧教育观念,应把关注"学困生"当作教育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11.
“学困生”是指那些因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调皮捣蛋、惹是生非,但尚有一定潜力的学生。对这些学困生,教师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利用鼓舞和激励的方法,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挖掘其潜力,使之端正态度,努力搞好学习。然而在实际教育中,往往有些教师对学困生的评价存在定型心理,产生厌弃和惩罚心理,忽略学生的优点,致使评价不当,造成了学困生转化的困难。那么,如何挖掘学困生的潜力呢?一、努力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从平时入手,从微观入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心态,及时发现和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给学困生创造得到…  相似文献   

12.
“学困生”是指那些因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调皮捣蛋、惹是生非,但尚有一定潜力的学生。对这些学困生,教师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利用鼓舞和激励的方法,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挖掘其潜力,使之端正态度,努力搞好学习。然而在实际教育中,往往有些教师对学困生的评价存在定型心理,产生厌弃和惩罚心理,忽略学生的优点,致使评价不当,造成了学困生转化的困难。那么,如何挖掘学困生的潜力呢?  相似文献   

13.
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还要揭开"学困生"这个"结"。对职校计算机"学困生"的成因作深入探究,并提出转化"学困生"的一些有效性策略。教师对学困生怀着真诚的爱,充分尊重、信任学困生,善于发掘学困生的闪光点,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就能找到启迪学困生心灵的金钥匙,使他们不断进步,成为健康、蓬勃发展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4.
实际工作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常常会出现对立情绪。对立情绪一旦产生,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批评、教学等,产生排斥、抵制心理,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所以,教师要善于化解教育活动中的对立情绪,以便顺利达到教育教学目标。分析对立情绪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方面,教学方法呆板失当,公式化的教学模式,或语言表达欠佳,或能力有限,知识面窄,或缺乏批评艺术,批评学生不够公正,或缺乏敬业意识,少与学生交流,或不修边幅,形象欠佳,等等。二是学生方面,主要是思想认识问题,学生看待事物片面、极端、单纯,往往以点带面…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即"学困生",他们常常得不到一些教师应有的关心与重视。这些学困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都较差,比较自由散漫,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对这些学生做好帮助转化工作,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科成绩,都将起到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是每个教师都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学困生是教师必须高度关注的一个群体,其学习成效与整体教学效果息息相关。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将学困生转化工作作为重要抓手,推动语文教学的深入开展。学困生语文厌学情绪是教师必须密切关注的方面,要对其现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疏导教育。一、高中语文学困生厌学情绪成因简析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一些学困生呈现出明显的厌学情绪,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烦躁、悲观。学习压力  相似文献   

17.
"学困生"概念在教育界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失调而产生学习障碍的学生,另一种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由于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不当,导致学习效果低下的学生。我们通常所指的"学困生"属第二种情况。"学困生"是广大教师"难以言说的痛",是教育界的普遍现象,甚至成为实现教育教学平等和进步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季海峰 《河北教育》2014,(11):25-2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内部管理也在不断强化和改革,教师与校长产生"对立"的情况时有发生。每位校长都应清楚地认识到,与教师的关系是学校各种关系的基础。因此,如何消除教师的"对立"情绪是每一个校长都应重视的问题。本期邀请省内几位校长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19.
赵玉梅 《考试周刊》2011,(31):145-145
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学困生"的转化是班集体建设和学校教育工作稳步推进的重中之重。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有效地转化学困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师生情感的交往,树立信心,引发求知欲,促其进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朱红艳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195+221-195,221
本文根据普通中学英语学习困难生的现状,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英语教师必须要做到"三教"齐下,即乐教、善教、巧教,设法消除学困生对英语的厌学情绪,纠正不良学习习惯,提高英语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