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罪过形式,理论和司法实践部门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故意说、过失说以及故意过失混合说。对这些观点加以探讨,从立法原意、行为方式及相关罪的理性分析看.本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应为过失,本罪实际上成立过失危险犯。  相似文献   

2.
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医疗事故罪作为业务过失犯罪的一种,属于过失犯罪。因而医疗事故罪的主观方面在认定犯罪时起着关键的作用。我国刑法对过失没有规定,同时,由于医疗行为的行业特殊性,认定医务人员主观方面严重不负责任是相当复杂的。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了医疗事故罪主观方面所涉及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刘延超 《科教文汇》2009,(6):220-220
我国刑法在假释犯的行为规则及撤销条件上有不足之处应有所完善,在行为规则上应删除“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对“会客”的规定明确化;在撤销条件上应考虑“罪”的故意与过失和危害程度的轻重,“违法”的性质及危害程度也应有一定的标准,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在假释犯的行为规则及撤销条件上有不足之处应有所完善,在行为规则上应删除"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对"会客"的规定明确化;在撤销条件上应考虑"罪"的故意与过失和危害程度的轻重,"违法"的性质及危害程度也应有一定的标准,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5.
徐立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2):126-127
学者对传染病防治失职罪主观罪过的认定存在不同的观点。分析这些观点及理由,传统的单一过失说的观点难以成立。由此,本罪主要由过失构成,但特殊情况下,间接故意也成立本罪。立法正视其主观罪过的复杂性.规定间接故意犯本罪的,从重处罚。  相似文献   

6.
"搭便车"与公司治理结构中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传统的公司结构所遵循“股东至上”的历史逻辑将面临公司的利益相差者共同治理结构的严峻挑战,公司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结构中难免出现“搭便车”现象,从而影响公司治理的效率。本文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结构中利益相关者的部分“搭便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防止“搭便车”行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专利侵权滥诉,是指专利权人在明知或者应知其所拥有的专利权并不真正具备专利性,而只是在形式上合法的假性专利权的前提下,仍然向法院起诉未经其许可而使用该专利技术者侵犯其专利权的滥用权利行为。专利权人明知其假性专利权而进行的专利侵权诉讼是恶意诉讼行为;专利权人在应知而不知其假性专利权的情况下进行的专利侵权诉讼属於过失诉讼行为。假性专利的恶意诉讼行为和过失诉讼行为都是专利侵权滥诉行为,专利侵权滥诉是滥用专利权行为之一。  相似文献   

8.
唐律之“戏杀”可概括为因“戏”而杀人,即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死亡.“戏杀”之罪过形式近似于现代刑法理论中的过失,行为外观表现为“共戏”,行为结果表现为“共戏”对象之死亡.“戏杀”在量刑上均比照“斗杀”减等而科刑,作为独立的罪名、独立的刑事法范畴,“戏杀”比照“斗杀”科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戏杀”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而这种独立性与完整性的欠缺,直接导致了法律实践中立法者与司法者对“戏杀”含义的误读.  相似文献   

9.
人们的各种行为,无论是社会行为还是个人行为,都是寻求一种平衡,只有心理上的平衡,人的行为才能让自我感到满足,此时,人是平静而愉悦的。只要人们细心冥想,生活在任何时代的人不断寻求的都是快乐。下面就以师生关系为例,谈谈如何建立其共同的快乐生活。  相似文献   

10.
王鹏 《金秋科苑》2011,(4):177-178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属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类犯罪。近年,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大量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案例,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和法律实务者的关注。本罪立法模糊,很多地方的公、检机关把合法民间借贷行为也放进这个罪里,亦有同类行为不同判的现象,使司法实务出现混乱现象。并且本罪扩大化的倾向同我国加入世贸后打破金融垄断、鼓励金融市场竞争、民间金融合法化的趋势是背道而驰的。本文拟从该罪的犯罪构成入手,试着对该罪进行分析,以希望该罪能更加适应我国现状。  相似文献   

11.
对于过失危险行为是否犯罪化及怎样犯罪化问题学术界存在很多争议,从刑事政策的角度看,防卫社会和法益保护的价值取向,使得有必要将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但出于人权保障的目的和刑法谦抑原则,又不能对过失危险犯罪的范围扩大化,而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限制,将过失危险行为的犯罪化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高源 《科教文汇》2007,(9X):171-171,176
对于过失危险行为是否犯罪化及怎样犯罪化问题学术界存在很多争议,从刑事政策的角度看,防卫社会和法益保护的价值取向,使得有必要将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但出于人权保障的目的和刑法谦抑原则,又不能对过失危险犯罪的范围扩大化,而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限制,将过失危险行为的犯罪化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石海红 《科教文汇》2009,(9):207-207,221
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对夫妻约定财产制的规定存在缺陷,施行中又没有公示途径.致使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而作为司法实践中主要依据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存在冲突,在适用时存在扩大夫妻共同债务倾向。本文通过对夫妻共同债务本质的分析,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适用前提是“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债务”。同时通过确立夫妻共同债务举证原则,明确各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维护当事入的诉权和实体权利,保证法院查清案件事实,以此来更好地处理夫妻共同债务。  相似文献   

14.
金荣标 《科教文汇》2009,(29):232-234
定作人过失侵权责任是独立侵权行为责任,是定作人对承揽人致第三人损害的替代责任。其以定作人过失、第三人损害后果及相当因果关系为构成要件。定作人过失应依理性人之注意为衡量标准。确定定作人责任时需考虑受害人之与有过失及过失相抵情形。定作人与承揽入均有过失时,视情形不同其应承担连带责任或不真正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5.
犯罪的过失与犯罪的故意共同构成了犯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对于故意犯罪,各国立法一般明确了当然处罚的原则,而对于过失犯罪,各国刑事立法均采取较为宽容和较为温和的态度.本文针对过失犯所固有的特点,结合我国监管改造过失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过失犯进行改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刘畅 《百科知识》2023,(9):18-20
<正>非法资金支付结算业务行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的公布,被新增为非法经营罪情形之一,这进一步拓宽了非法经营罪的外延。但是何谓资金支付结算业务行为?刑法未予以明确的界定,因此应结合金融领域的相关规定来理解适用,同时还应审查相关行为是否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不可随意扩大解释,将生活意义上的支付结算行为解读为刑法意义上的支付结算业务行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改革推进学校的发展.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己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普遍行为,如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共同开展科学研究,以提高其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现行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危险驾驶罪包括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以及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本文将结合具体条文,对危险驾驶罪的理解与适用略述己见,以求教于方家。一、关于道路的认定危险驾驶罪规定的行为只能是发生在道路上的,因此“道路”  相似文献   

19.
"过失杀"是唐律杀人罪中主观恶性程度最轻的一种,其含义是行为人无杀人之意思而致他人死亡,行为人的主观状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非故意与未预见。具体地说,唐律中的"过失杀"包含了两类行为:意外致他人死亡与轻微过失致他人死亡。"过失杀"的科刑原则为"以金赎刑而不科真刑",此种"赎铜"兼有刑事法上之刑罚与民事法上之损害赔偿两种属性。但尊长犯卑幼"不用赎",法律免除刑事责任,律中所言"勿论"、"无罪"、"不坐"皆是;卑幼犯尊长"不准赎",律中视具体情节科以徒、流、死之真刑。通过"过失杀"科刑的原则与例外,体现出的乃是唐律对以尊长为中心的家族名分制的认同与维护。  相似文献   

20.
如何打破"沉默是金",增强员工建言行为已成为当前领导者面临的重要挑战。通过整合情绪感染理论、社会交换理论与已有研究结论,构建了自我牺牲型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的跨层次影响模型,重点关注员工积极情绪与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在两者关系中的跨层次中介效应,以及共同愿景作为团队情境,在两者关系中的跨层次调节效应。以80个研究团队为研究样本,结果表明:(1)自我牺牲型领导分别对员工积极情绪与员工建言行为产生显著的跨层次正向影响;(2)员工积极情绪与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分别在自我牺牲型领导与员工建言行为关系中起到跨层次中介作用;(3)自我牺牲型领导对共同愿景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共同愿景不仅对员工建言行为产生显著的跨层次正向影响,还分别跨层次正向调节员工积极情绪、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与员工建言行为的正向关系,共同愿景越强,员工积极情绪、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与员工建言行为的正向关系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