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评价博士生教育质量对于引导和推动博士生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政府主导的输入质量评价、事业性机构参与的输出质量评价、学生主体视角的过程质量评价及多元主体介入的发展质量评价。基于对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发展沿革的梳理,提出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发展启示:一是提倡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回应不同主体对于博士生教育质量的诉求;二是关注毕业博士群体,从毕业博士视角反思博士生教育状况;三是构建科学可行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地衡量博士生教育质量;四是适当公开相关评价标准和数据信息,切实发挥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的效用。  相似文献   

2.
以国内外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的理论探讨和实践调查为文本,首先对博士生教育变化的背景进行反思;其次,从博士生教育变化最显著的特点即多样化博士生教育项目的视角,分析了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面临的主要挑战;最后,从评价方法、内容和利益相关者三方面阐释了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澳大利亚的博士生教育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为对博士生教育质量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澳大利亚政府支持的研究团队构建了包含入学准备、学习经历、学习成功3个维度以及认知、基础、个人等9项指标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框架,涵盖了从博士生入学前、在学过程到毕业后的人才培养全周期,满足了多重主体的应用需求.该框架对我国完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具有一定启示:将学生发展作为评价的核心质量观;综合多元利益相关者视角,探索评价具体要素;促进评价应用主体从宏观向微观"下移",形成多重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4.
毕业博士调查是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的一个新工具,通过获取博士毕业生相关信息(职业路径、职业发展现状、博士生教育经历及回溯评价),来辅助于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运用知识生命周期理论、社会化理论、匹配理论,将毕业博士调查和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紧密联系起来,认为运用毕业博士调查开展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是必要、可操作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治理理论的视角,通过历史梳理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经历了学术逻辑主导的、政府介入的、新公共管理的以及基于整体治理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四个阶段。具体来看,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在导向上由追求学术卓越转向回应公共利益诉求;在组织形态上从封闭式转向各层级的整体协作;在治理方式上由设置学术标准转向提供网络式服务;在评判标准上由原创性知识贡献转向博士生发展质量。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发展趋势一方面是重心“下移”,为博士生个体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是整合质量文化和建立信任机制,推进网络式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对毕业博士进行了三次职业发展调查,从博士生教育是否满足博士职业发展需求角度,调查了毕业博士的职业发展路径、就业满意度以及毕业博士对博士生教育质量的回溯与评价。基于美国三次毕业博士职业发展调查的背景及调查结果,考察美国变革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帮助博士生做好就业准备以及提供具有广度和深度的博士生教育三个方面,可以为我国未来博士生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20 世纪以来, 美国政府、行业协会和高校联盟等机构制定了一系列强制性或指导性政策,强化对博士生教育的质量保障与评价。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先后三次开展全国性的博士项目评价,但所用评价指标有明显变化。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的政策演变和指标调整呈现出兼重客观绩效与博士生主体发展的趋势,反映了美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理念变革和价值取向:一方面来自高等教育体系外部的力量和绩效压力持续影响着博士生培养的定位、需求与过程,另一方面博士生培养过程中整体、群体和个体层面上不同主体间的公平性逐渐成为教育质量不可分割的组成要素。  相似文献   

8.
用人单位调查是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的一个有效方法,通过获得用人单位对博士生实际工作表现评价的数据信息来客观评价博士生教育质量。研究以现有文献、工作文件和招聘启事等内容为基础,并结合博士生教育的特点,进行德尔菲专家问卷调查,充分听取高校、用人单位等各方专家的意见,初步构建了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了《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问卷(用人单位)》,开展了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获得了大量调查数据,佐证了本次问卷设计的学理。  相似文献   

9.
博士生教育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任务,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经济竞争的加剧使得博士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博士生教育面临的教育质量问题愈发严峻。博士生教育质量体现在博士生的学业成就上,而影响学业成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了解影响因素并揭示相互之间的关联无疑可以帮助博士生顺利完成学业,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本研究基于契合理论,扩展了博士生环境契合度的理论框架,创建了更为细致的博士生教育契合度多维框架,包括博士生环境契合度、学生职业契合度和博士生文化契合度三个维度。该分析框架呈现了博士生教育契合度与博士生学业成就之间的关联,对于完善博士人才培养、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进入博士生教育大国行列,如何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博士生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可以通过构建良好学术生态环境是高校健康发展重要基石的观念,把牢导师遴选关和博士生录取关,抓好博士生专业课教育、公共课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完善博士生学术创新机制、学术交流机制、学术评价机制和学术监督机制,进而构建良好的适合博士生成长的高校学术生态环境,以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从主体发展及角色变化的视角考察,博士生培养涵盖了博士生从新手到贡献者的多阶段成长过程,博士生在不同阶段之间通过知识个体化与学术公共化两种机制完成学术发展与社会化成长。博士生成长过程即博士生培养质量形成与表征过程,具有知识性、开放性、公共性三方面的基本属性和层次结构;相应地,质量评价指标可分为特征性因素、表现性因素和影响性因素三类。博士生培养质量构成要素的三元特性与“重要度-满意度”两个主体性评价量度,一起构成高校博士生培养质量自主评价的“三元两度”评价模式。这一模式以多元发展和多阶段成长的博士生为基点,关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与个体差别,体现了向“有质量的公平”这一基础性教育价值的回归,为高校自主实施发展性、动态性与周期性的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和博士生教育规模的扩张,博士质量评价的视角逐渐由单一的学术标准向多维度的标准转变.学术逻辑和应用逻辑的冲突交合,学科建制的独立性与跨学科发展的现实需求,以及评价制度学术指标化与利益相关者诉求效益化的矛盾,形成了博士教育质量评价导向的互构逻辑."双一流"建设战略的实施,博士教育在制度供给、宏观环境、资源支持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多重因素的互动构成了博士教育质量改革新的动力机制.在博士教育由"供给驱动"转向"需求驱动"的发展背景下,迫切需要加强博士生培养过程的管理,推进博士生的跨学科培养,完善博士生分类培养模式,以实现质量与规模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3.
博士学位论文反映了博士生所接受的教育水平和独立研究能力,是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基本标志。目前,世界各国评价博士论文质量最重要的指标是“独创性”要求。笔者对英国博士论文的“独创性”标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研究,以期为中国的博士生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兴起源于社会各界的问责,这是招生规模扩张、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和新管理主义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期以来,全球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主要存在两种典型模式:一种是基于产品质量观、注重知识创新、秉持学徒制培养的德国模式;另一种是基于过程质量观、注重能力训练、秉持结构化培养的美国模式,其他国家则介于两大模式之间。近年来,随着德国模式的知识创新原创性标准逐渐遭受质疑,美国模式的人才培养高效率优势开始受到青睐,由此各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普遍朝着过程质量观转向。然而,我国博士生教育起步较晚、学术积淀不够且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贸然模仿强调实利功用、面向多元需求的美国模式,可能会导致质量的进一步滑坡。为此,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的未来进路应是:在重塑学术导向的基础上,再去强调满足与适应社会需求,依此摸索与构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的在读博士生人数已经达到12万人,其培养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如何提高培养质量是目前我国博士生教育中的关键问题。博士生教育规模如此快速增长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培养质量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保持博士生数量与质量的均衡可持续性发展也已成为当今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主要有:学生与导师的因素、课程设置的中外比较、质量监督系统、其他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5所研究型大学采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2007年9月颁布的“全国博士质量调查问卷”,对在读博士生、博士生导师以及研究生教育负责人进行抽样调查。对这些问卷进行分析和部分师生访谈,发现博士生、博士生导师以及研究生教育负责人三者均对当前博士质量的整体水平评价较高。博士生导师与研究生教育负责人两个群体中的大部分人认为当前整体的博士质量与过去相比基本持平.但在“学位论文质量”和“外语水平”两方面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高校博士生教育质量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张,对博士生教育质量满意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从基础专业知识满意度、相关学科知识满意度、外语知识满意度、创新能力满意度、组织协调能力满意度、使命感与责任感满意度、学术道德水平满意度、科研能力满意度、学位论文质量满意度、学习投入程度满意度等十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满意度总体水平趋于正向,但不同评价主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多种因素导致了博士生教育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博士生教育质量及满意度必须从招生规模、质量保障体系、导师队伍建设、生源选拔、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学术文化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或制度重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在教育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部分高校对学术评价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的相关改革,认为此类探索客观上将学术评价和创新人才培养等重要议题正式引入了实质性的操作环节。指出了应科学评价并有效提升博士生教育和科研工作的质量的看法,认为在全球化时代,中国高校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使命,我国博士生教育在思路上需要进行战略性调整,应切实突出质量导向,推动高等教育及学术建设走上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正轨。  相似文献   

19.
博士研究生教育评估的探究与思考——中美比较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其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达程度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保证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中美两国主要通过学分要求、考核制度和学位论文来对学生进行评估。文章从上述三个方面对中美两国博士生教育评估进行了比较,以为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人们对博士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即所持的质量观,主要可以归纳为学术成果导向的质量观、职业导向的质量观、学术训练导向的质量观和效益导向的质量观。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评价博士质量时,受教育者(博士生和毕业博士)与和教育者(博士生导师和研究生教育负责人)普遍高度重视博士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但对博士生相关学科知识和学位论文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不同学科博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对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视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