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职业教育是我国重要的高等教育类型之一,随着职业教育体制深化改革,构建现代化职教体系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针对目前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不充分、体制机制建设不完善、社会认可度不高、发展动力和后劲不足等问题,学习借鉴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基于“双元制”的职业教育理念,分析其职业教育的背景、经验、特点与不足,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结合当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提出构建我国现代职教体系的新思考,为构建先进示范职教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职教高考”制度是我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它不仅是连接中高职的纽带,还是普职融通的重要保障,因此,完善我国“职教高考”制度是职业教育走向类型教育的关键一步。解析日本职业教育体系及升学路径,归纳出一般入学、推荐入学、AO入学、特别入学四种入学考试模式。以此为基础,总结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的四大核心特点,即考试形式多样化、考试内容个性化、考试安排人性化、评价标准多维化,为我国“职教高考”制度的建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职工教育》2014,(16):27-28
现代职教体系具有体系开放性、结构完整性和层次连续性等基本内涵。省域经济发展要求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与之适应,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需要相应的专业与之对接,产业集群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给予支撑,社会建设需要职业教育提供多元化服务。以四川省为例,提出构建四川现代职教体系需要建立职教联合体、构建完整职教学制体系以及加强职业教育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模式提供了制度保障。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文章依据政策层面,从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完善终身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地方经济转型四个维度探索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现有职业教育体系的缺陷,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出发,阐述了在均衡、全面的发展中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具体措施,即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完善现代职教制度。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确立为“职教高考”制度奠定了逻辑起点。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对“职教高考”制度构建提出应然要求: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要求基于“职业标准”测评学习成果,职业教育以技术知识为知识论基础要求考试内容与方式要理实结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地位同等要求普职考试成绩等值。然而,当前我国“职教高考”制度构建面临三大困境:一是职业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不衔接,二是升学导向下“职教高考”逐步与普通高考同质化,三是中职生升学渠道依然狭窄。分析英国具有“技术教育”特色的“职教高考”制度可以发现其制度构建包括以下三方面经验:一是以国家资格框架统一资格标准,二是凸显技术教育特色的考试内容与考核方式,三是与名校录取制度衔接的升学通道。基于我国职教改革取得的成就和英国经验,文章提出我国“职教高考”制度构建的路径:架构《国家资历框架》,从教学标准建设转向资格标准建设;基于“职业群”设计“职教高考”的专业类别和考试内容;采取在真实情境下考核职业能力的考核方式;建立普职成绩等值的“高校招生分数转换”制度。  相似文献   

7.
广东作为全国职业教育大省,正向职业教育强省迈进。当前,广东省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到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以及整体化构建的新阶段。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职业教育示范省的职业教育发展新目标。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李小鲁在8月27日召开的广东职业教育文化软实力建设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了“构建职教文化软实力、打造南粤职教新形象”的全新思路,获得了与会人员的广泛共鸣,引起了媒体记者的热切关注。为此,本期杂志刊登了李小鲁会长对于“构建职教文化软实力、打造南粤职教新形象”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问题的独到见解,以推进我省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蒋丽华 《成人教育》2014,34(12):77-79
职教集团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体现了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国特色,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职教集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度性障碍,在分析示范性职教集团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运行机制、合作育人以及形成品牌等方面探讨寻找适合示范性职教集团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论文首先对依托大学系统、融入行业园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内涵进行了解读;然后对如何依托大学系统和行业园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进行了论述;最后对推行现代职教体系下的人才培养成效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是为了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认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不合理的劳动人事制度、人力资源政策、管理体制、投入不足等,并提出了强化政府的职教责任、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办学模式、实施就业准入制度、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等具体措施,以保障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企业培训的八代理论,从中可得到对职业教育的三点启示:借鉴"需求分析理念",更加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和专业;借鉴"电子化学习"理论,加快建设职业教育电子资源库;借鉴"职场学习"理念,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12.
对4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05—2014年女性参与职业教育的分析发现,职业教育机会性别均等程度整体较低。10年间女性接受职业教育在类型结构上尚未协调,区域结构上非均衡发展,经济结构上差异显著,呈现出职业教育影响力较弱、南亚国家严重不均等、经济制约特征明显等结构特征。思考从性别平等视角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女性参与职业教育的机会;职业教育供给视角加强职业教育改革,提升女性参与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国际援助视角加大国际援助,夯实女性接受职业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一些职业教育发达国家采取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是:实施具有“自我强化”功能的政策;实施消除利益分割的“转换”制度;实施具有“适应性”的职业教育管理。这些政策措施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打造高职教育强省”的发展战略下,一批省级示范院校围绕内涵建设,全面开展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创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创建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创新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的运作机制,形成全真环境下的创业教育,开展以诗教为主题的人文素质教育,为高职院校提供可资借鉴的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的现状是,受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硬件设备、设施不足,软件建设不到位。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这一目标,从研究职业岗位对高职人才素质、知识和能力需求出发,借鉴发达国家实践教学体系和保障体系的优秀方法和经验,提出了高职院校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对策建议:以能力为中心进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宗旨进行课程结构设计,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内容设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创新迫在眉睫。文章提出,大力推进以"产学研用"合作的模式培养师资,不仅可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还可构筑稳固型师资队伍建设平台,完善"双兼制"师资队伍结构和创新合作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7.
当前,众多高职院校人文历史文化积淀不深,学生培养目标单一,通识教育出现“盲区”。由于各种条件不成熟、不完善,很多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仅停留在形式化、表面化阶段,通识教育课程实施效果不显著。因此,高职院校应明确树立通识教育的目标、理念,结合实际精心构建适合自身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通识教育的质量,设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以真正实施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18.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水平的关健。文章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出发,分析了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思考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学位制度的完善关系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整个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不断变化,我国现有的学位制度渐渐显露其弊端。为了适应我国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要构建灵活畅通的教育体系,要在高等职业院校内建立学位制度,加强职业教育课程衔接,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普"与"职"的融通。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给农村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重心从解放初主要培养服务农村的农业人才转向改革开放后体系的多元化发展。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确立,基于能力本位的农村职业教育不断强化服务“三农”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