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丁玲创作出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到八十年代中期,是女性叙事文学的“被阉割期”。“被闭割期”的女性文学,是缺乏“女性声音”的文学,是不再有政治和艺术冲击力的文学。女性“第三代小说”以王安忆的“王恋”\缺凝的“两垛”为其发端,开始显现出女性作家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所努力做出的文化调整。“第三代小说”彻底改变了妇女在中国文学中的”被讲述“地位,在女权主义的最为初级的形式上,即在当代文学史的线性时间上,争取一种文化的独立和对抗,在象征秩序中获得同男人平等的机会和权力。“第三代小说”也为女性主义批评家…  相似文献   

2.
女性文学是诞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现代人文精神内涵,以女性为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审美主体和言说主体的文学.中国的女性文学到90年代由于空前的作品数量和广泛深刻的影响才正式被文学史所接受.与此同时女性文学也由于“身体写作”和片面否定男性而被限制了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许多批评理论却并未对女性文学进行客观的批判,而是带着某些偏见,这就使得本来就举步艰难的女性文学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女性被定义为“他者”和僵化的“二元对立”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在中国古代词坛占有重要的地位 ,她的词作最能体现女性的内心情态 ,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委婉被推崇为“婉约之宗”。其晚期名作《声声慢》更是历来为人所称道 ,在艺术上表现出非凡的造诣 ,创造了声情并茂的艺术佳境。  相似文献   

4.
以赵飞燕为代表的汉代女性审美文化通常被称为“燕瘦”审美文化,是中国古代女性审美文化的主流,在中国古代女性审美文化中可谓源远流长。仔细分析和研究“燕瘦”审美文化,我们发现,“燕瘦”审美文化的成因主要是因为赵飞燕“纤腰轻细,举止翩然”的体态美完全符合当时的统治阶级和广大民众的审美时尚。千百年来,“燕瘦”审美文化既为人们所认可,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但是,在其流行的过程中,又由于在某些时期某些人对它的过度追求,因而也曾经给女性带来了不少痛苦或灾难。  相似文献   

5.
“身体叙事”作为女性写作的一种策略 ,被中国当下的一批女作家奉为圭臬 ,但这一理论本身存在重大缺失。在实际操作中 ,它从反抗男权、捍卫女性出发 ,最终却出卖了女性的尊严和身体。本文分析“身体叙事”这一理论的缺失 ,分析中国当下以“身体叙事”为旗帜的女性小说文本的缺失。  相似文献   

6.
以赵飞燕为代表的汉代女性审美化通常被称为“燕瘦”审美化,是中国古代女性审美化的主流,在中国古代女性审美化中可谓源远流长。仔细分析和研究“燕瘦”审美化,我们发现,“燕瘦”审美化的成因主要是因为赵飞燕“纤腰轻细,举止翩然”的体态芙完全符合当时的统治阶级和广大民众的审美时尚。千百年来,“燕瘦”审美化既为人们所认可,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但是,在其流行的过程中,又由于在某些时期某些人时它的过度追求,因而也曾经给女性带来了不少痛苦或灾难。  相似文献   

7.
“样板戏”是中国文艺史上的一个特殊的现象,在“样板戏”的文本中出现了大量的女英雄的形象,表面上女性的地位被提高到完全与男性平等的地步,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本文从“样板戏”的女性形象入手,试图分析女性形象和所折射出的男权意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几千年来,中国女性学一直被湮没在以男性学为主流的大海里。到了20世纪20年代,“五四”女作家群的崛起,才使女性学开始融进以男性为中心的学洪流中;新时期女性学呈现出繁荣的景象;90年代“新生代”、“晚生代”的女作家,她们以女性的话语来创作,使女性学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从此,中国学史成为男女作家共同谱写的诗史。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由于具有“以性特征为表征”以及“被男权意识所异化,认同男权”的倾向,因而缺乏时代感,使得当代女性精神缺度。  相似文献   

10.
长篇小说《女勇士》反映了几个华人女性向传统的中国男权社会所提出的挑战,表现了她们被压抑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女勇士”的形象寄托了“母亲”和“我”两代华裔女性的理想。但“女勇士”的形象在许多方面还是体现了男权社会的价值观,这既是小说中的矛盾与困惑,也反映了女权主义运动自身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女性文学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随着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而成长、发展。文章通过“人的觉醒”、“自觉掩藏女性身份”、“女性的觉醒”三个阶段来阐述女性文学在百年间所走过的艰辛之路,并指出女性在追求自身解放的过程中,不应以诋毁、反叛男性为宗旨,而应与男性和谐相处,才能达到最终的女性解放。  相似文献   

12.
《老乞大》中的时间助词“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关于《老乞大》《老乞大》是旧时朝鲜高丽人学习汉语的会话教材,“乞大”是“契丹”的转音,被用来指中国,“老乞大”就是“老中国”,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中国通”,指那些在中国居留过较长时间从而熟悉并精通中国语言文化的  相似文献   

13.
是这样倔强、这样勇猛的战士,他憎恶黑暗,讨厌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猥琐卑怯的“老中国”儿女、愚昧而蛮横的统治者;用他辛辣无比的笔,给他们以剥露、攻击,毫不妥协,毫不馁怯。他被目为叛逆、“堕落文人”,然而他却为无数青年、劳苦大众和一切正义爱好者所敬重、爱戴。  相似文献   

14.
在“五四”时期,巴金尊重妇女的意识在其作品中表现得十分明显。现代文学史上,以擅长塑造女性形象而著称的作家大有人在,而巴金则是其中极具特色的一个。他把自己真挚、纯真的情感倾注于他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之中,把圣洁的美德和深厚的爱都赋予她们,这是他心灵深处女性崇拜意识的反映。一、女性崇拜意识的表现如何看待女性,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正如马克思说:“社会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中国女性一直被反动的“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四道绳索捆绑着,被“三从四德”等封建思想禁锢着。然而,女性…  相似文献   

15.
“70后作家群”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被媒体推出并命名的小说创作群体,其中,70后的女性作家群更是引人注目。本文以女性的身体叙事为切入点,关注70后女性写作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16.
刘思谦曾经以研究中国当代文学而蜚声文坛,被称为“中国当代五位杰出的女性评论家之一”。年近花甲,她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从事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当代文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男性文本中女性常常被异化为“天使”与“妖妇”两个极端。在中国,女人祸水论是妖妇形象产生的心理基础。蝴蝶、猫、狐狸是妖女形象常见的几种喻体。动物比拟是为了表明女人所具有的恶魔力量植根于女人的天性。但在施济美等女作家的文本中,男性意义世界中的“妖妇”,却是一个善良的“天使”。戏拟手法既拆解了男性眼光中的女性神话,又消解了男性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演义小说中,男性叙事者将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分为明显的正反两大阵营。“贞女烈女”是贞烈观念的化身,是正面女性形象中最具代表性的,他们被作为道德、忠义的推动力量,义无反顾地承担着本该男性承担的政治忠义;反面女性形象中的典型代表“妒妇淫妇”本是被摒弃在社会生活之外的,然而不论是呈现出疯狂色彩的酷妒女性,还是无史可稽的淫荡女性,都无一例外地被“存在着道德偏见的评价”视为正常人性之外的“另类”,他们小小的失德也被赋予了颠覆江山社稷的“威力”。这都使得人物形象失真,不符合人情。究其原因,是男性以道德观念来演绎女性形象,致使女性形象成为“女德”的传声筒,丧失了类型化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人性的深度感”,类型化塑造法与女性道德的简单捏合,使女性道德与人性背离本质,也向我们昭示了封建社会强加给女性的种种道德的非人性化。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中国(大陆)女性叙事文学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段:萌发期──从“五四”初期曲折延伸到“丁玲时代”;被阉割期──从丁玲创作出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到1985年;崛起期──1986年以后。“第三代叙事文学”以王安忆的“三恋”、铁凝的“两垛”为其发端,其显著标志为女性意识的充分觉醒和长篇小说的空前繁荣。“第三代小说”彻底改变了妇女的“被讲述”地位,具有不容低估的阅读和批评的文化潜能。  相似文献   

20.
张尚信 《考试周刊》2012,(73):20-21
中国文学对神话中神祗女性的称谓一向是“神女”,“神女”被“女神”取代源于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翻译,“神”和“女”的主体更易显示出女性神格的差异。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地母形象及女性在爱情中地位的差异,进一步论证中西神话中女性神格的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