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岗 《小学语文》2007,(3):43-43
问:《古诗两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7课)中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中“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疑”,有的老师说是“怀疑”的意思,还有的说是“好像”的意思。究竞应该如何解释?  相似文献   

2.
最近,听了澧县城关一校四年级鲁丙英老师的一堂电教研究课。教者注意发挥幻灯教学的优势,用一个课时教了两首古诗。下面是语文第七册《古诗三首》第一首《望庐山瀑布》的教学实录和评析。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14课《古诗三首》(板书课题)。大家知道,日记讲则,一般文章讲篇,诗歌就讲首。这节课,我们学习前面两首。大家先看第一首《望庐山瀑布》(板书)。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望,是远看的意思。庐读lǘ[同学们已经  相似文献   

3.
师: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大家已经学过了他的不少诗篇,同学们能背诵出来吗?   (学生有表情地背诵《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早发白帝城》也是李白的著名诗篇。(板书课题)   点评:导入设计朴实、得当。新课一开始,学生就摇头晃脑地背诵学过的古诗,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他们表现的欲望得以满足,同时,能自然地进入学习古诗的氛围,激起学习古诗的兴趣。   师:我们先来了解《朝发白帝城》的内容 (演示课件 )。同学们读读古诗,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学生自由练读诗歌)  …  相似文献   

4.
近日,翻看霍懋征老师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小学生要学点古诗》,得知她用10分钟时间教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感触颇深。现对该教学实录试作赏析。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能重复别人背过的诗。(背诵李白的诗,除有巩固作用外,还拉近了学生与这位大诗人的心理距离)师:大家背得都很熟,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板书:望庐山瀑布)师:谁来讲讲课题的意思?生:“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师: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生:我在泰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远…  相似文献   

5.
《望庐山瀑布》一课是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人教版)第七册21课《古诗二首》中的一首,学生在第12课《瀑布》中已学习了许多有关瀑布的知识。本教案设计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二”为主要教学环境,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点,在学习古诗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多种智能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古诗中几个常被误解的字□江苏泰兴刘春阳语文教学中,常有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若不注意,便会讲错,贻误学生。现辑录一组供广大语文老师参考。一“疑”先看两例: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相似文献   

7.
《望庐山瀑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七册第2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作者李白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自然,韵律和谐,富于变化。他的许多诗描绘了祖国壮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望庐山瀑布》就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首,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8.
一、课前谈话,课自缘起 板书“缘”字,让孩子们猜猜老师为什么板书“缘”。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1.逐个板书五个词语:闰土(名字的来历)、正月(多音字)、忙月(闰土的身份)、秕谷(学生不太理解)、祭祀(学生容易写错)。  相似文献   

9.
课文解难     
▲怎样理解古诗里的“三”和“九”? 古诗《望庐山瀑布》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其中的“三千”和“九”并非准确的数字,而是  相似文献   

10.
唐朝诗人李白有一首七言律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古诗描绘了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磅礴气势和雄伟壮观的景象。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他惯有的浪漫主义情怀。诗中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川”字究竟作何解释,笔者在不同的书上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选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小学语文》在2007年第3期以及人教版教材答疑栏目均有历岗先生《(望庐山瀑布)中的“疑”字怎么解释好》(以下简称“历文”)的文章,历文认为《望庐山瀑布》之“疑”字释为“疑心”好。  相似文献   

12.
一、古诗,是语文教学的好素材1.学观察。如教学苏轼的《题西林壁》,引导学生品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两句诗境。体会诗人观察庐山所获得的直观感受。横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大岭;侧看庐山又成了高大挺拔的山峰。远、近、高、低,都是指  相似文献   

13.
《古诗二首》赏析及教学建议东北师大附小艾祝华《望庐山瀑布》、《绝句》两首古诗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一首展示了庐山瀑布倾泻而下、势不可挡的磅气势,另一首则描绘了满目生机、清新秀丽的初春景致。两首古诗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大自然中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清。一、...  相似文献   

14.
匡庐晚钟     
对庐山的认识,一般读者只停留在《题西林壁》、《望庐山瀑布》等几首古诗上,因而对庐山的印象便只是雄伟、奇秀之类。本文聚焦于深秋的庐山,着力讲述了“虎溪三笑”的故事.在笑声与钟鸣的共振中讴歌了庐山“广阔的胸怀”,为我们展示了庐山别一样的风采。  相似文献   

15.
教学要求:1读懂每一句诗,理解这首诗的内容,体会作者所描绘的美妙、神奇的景象。2.联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理解“所见”、“孤”。“簇”等词语。4背诵、默写课文。教学重点:读懂诗句,体会作者所描绘的美妙。神奇的景象。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复合片、小黑板、卡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我们曾学过一首古诗《所见》(板书”所见”),哪些同学还记得这首古诗?谁来背给大家听听?(学生背,教师同时打出没影文字片《所见…  相似文献   

16.
【教学流程】 一、揭题激趣 1.分步板书课题: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教师板书“狼”字)看到这个字你又想到了哪些词语?(教师板书“鹿”字)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狼和鹿”的故事,齐读课题。此时,面对这个课题,你产生了哪些问题?(学生自由地围绕题目质疑,教师针对学生质疑的难易程度,做适时点评。)  相似文献   

17.
强化表象的建立 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叫记忆表象,或叫表象。表象既不是知觉,也不思维,而是介乎知觉和思维之间的中间环节。词是构成诗的最基本的要素,词的表象组合构成诗的意境。将古诗中的词语转换为表象,可以为领悟古诗的意境奠定思维基础。寥寥数句的古诗,勾画出内情外景等诸多意境,蕴含着极其深厚的情感,要使小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首先要帮助他们强化表象的建立。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游览庐山,观看瀑布之后写下的伟大诗篇。教者在审题、介绍诗人  相似文献   

18.
王海军 《考试周刊》2010,(41):61-62
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近50首古诗。从入选的古诗看,多是脍炙人口之作,如《望庐山瀑布》、《绝句》、《忆江南》等,作者又都是历朝的著名诗人、词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这些古诗的语言浅显易懂,内容丰富深刻,情感积极健康,容易为儿童所接受。其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美”,即意境美、语言美、音乐美。  相似文献   

19.
一、课前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黄老师说一个词语,你们要说出相反意义的词语。(板书:相反意义) 一个字:上、高、正(板书:正负) 两个字:上车、转进、收入 三个字:向东走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两首古诗出词现“疑”字.如: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第七册李白《望庐山瀑布》)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第四册李白《静夜思》)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词都没有在字词上作解释,一些老师把这两首古诗中的“疑”,解释为“怀疑”,教学参考书也持这种观点.《小学语文古诗释解》这本书则把这两首的诗句分别译为:③瀑布从三千尺高的地方飞一样直泻下来,简直疑心它是从九天上落下来的银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