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基于三层架构模式的数据库图片字段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数据库中图片字段在网页中的处理为例说明三层架构模式的特点和开发过程。处理数据库中的图片字段时,先建立数据库服务层(又称为数据层)包括建立表和编写存储过程;然后是建立业务逻辑层(又称为功能层)处理各种操作,包括增加图片、获取图片等方法,完成类的设计;最后完成用户界面层(又称为表现层),利用控件如调用增加图片方法来上传图片,调用获取图片方法来显示图片等。三层架构可以发挥不同专业人员之所长,有机地把数据库设计、程序设计和界面设计结合在一起,从而更高效地完成系统开发。  相似文献   

2.
针对盲人阅读困难的问题,开发了一款基于Android的应用软件,主要采用了OCR和TTS技术。OCR技术用于识别图片中的文字,并转化为文本,TTS技术用于朗读文本中的文字。软件安装在Android手机系统中,通过手机摄像头拍摄文字图片,OCR识别图片中的文字,并将图片文字转成文本文字,TTS将文本文字朗读出来。实际应用显示,软件对图片文字有很好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3.
PDCA循环在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特点,在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引入PDCA循环方法,是一种可行的尝试。在P计划阶段,工作要点是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结构,明确项目群包含哪些项目以及实施项目所需的步骤;在D执行阶段,要注意选拔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教师负责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合理安排课时;在C检查阶段,重点观测项目课程教材编排是否合理及教学效果;在A处理阶段,主要工作是找出差距及原因,研究改进的措施,进入下一轮循环。  相似文献   

4.
柴天宝 《文教资料》2010,(11):152-154
本文通过对图片、文献在学科教学中的功能、作用的分析、阐述,促使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充分关注历史图片、文献在教学中的开发和运用,通过结合图片、文献的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一方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其内容主要有:(1)历史图片、文献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及重要性;(2)图片、文献在学科教学中的价值功能;(3)历史图片、文献在学科教学中必须处理好的两对关系等。  相似文献   

5.
运用图片展现视频效果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重要手段之一,用photoshop强大的图片处理功能,对多媒体课件中专业课程的图片进行综合处理,从而达到改善图片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结合火力发电厂生产实际,开发了离心泵并联运行综合实验项目,通过对现场运行中的常见故障进行模拟实验,分析了离心泵并联运行特性,提出了保障离心泵安全运行的必要性及基本维护方法。实验中采用多手段对离心泵常见故障进行检测,从不同角度观察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选择适当的维修处理方法排除故障,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实验项目的开发对电厂热能动力类专业的实验实训项目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许多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需要附加大量图片,在选用图片时常常会遇到图形处理的各种问题。文章详细介绍了图片的扫描及处理、网上下载图片的处理技术,以及图片插入Word文档后大小的调整、对齐、组合和微调方法。这些方法对教师设计试卷、制作课件时进行图片处理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第二届教师技能大赛历史学科的自选项目是对历史图片进行故事评析,这体现了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历史图片不仅充分地展现了历史学科丰富多彩的特征和空间运转变迁的意境,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处理信息能力、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本文主要分析历史图片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多媒体课件制作技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媒体课件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利用视频、音频、文字、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而成的软件.针对目前课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介绍了如何把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融入到PowerPoint课件中的一些处理技巧.  相似文献   

10.
图片处理技术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当中的重头戏,主要通过网络下载、扫描等途径获取图片,然后使用"我行我速"等软件对图片进行处理。教材中对于图片处理的途径与方法讲述得都非常详尽,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要求也比较高,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便很难落实教学目标,因此,可以采用营造情景模式的方式,来提升图片处理的趣味性,以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教学语言生动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教师的语言不仅仅是释义解惑的  相似文献   

11.
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教育工作要运用已有的经验与科学的方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其中,转变观念是先导,精选内容是核心,真诚态度是前提,摸准脉搏是突破口,情感教育是基础,以理服人是原则,开展活动是载体,以美育人是艺术,机制与手段创新是关键,注意实效是结果。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读诗论札记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文字的艺术。本文从"诗"字构成之义谈及:诗者,言也;诗者,寺也;诗者,持也;诗者,思也;诗者,私也。以及与"诗"音的"狮、师、蓍、施、尸"等字相关意义,以便更深刻地理解"诗"的原本之意。  相似文献   

13.
“适用“一词在普通语言和法律语言中都使用得很频繁,但两者的意义和用法有很大差距.在普通语言中,“适用“是合成词,作“适合使用“讲,可以作形容词用,也可以作动词用,在句中常充当谓语、定语和宾语;法律语言中的“适用“是一个偏义复词,作“运用“讲,用作动词,在句中充当谓语.  相似文献   

14.
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艺术设计专业的ESP教学需求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了高职英语课程调整的建议。认为高职英语教学应给学生更实用的职场英语。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Lifelong learning is something which one does for oneself that no one else can do for one: it is a public and personal human activity, rather than private or individualistic. One of the features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is the paucity of a language for learning as process and participative experience. Personalised learning requires a sense of the worthwhileness of 'being a learner'– a virtue in the 21st century. A sense of one's own worth as a person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ing one's identity as a learner. Research suggests the human capacity to learn can be understood as a form of consciousness which i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values, attitudes and dispositions, with a lateral and a temporal connectivity. This 'consciousness' has several dimensions which are all related to becoming a person, with a learning identity. They also enable the learner to become aware of and appropriate what is of worth and map onto the sorts of core values that learning communities espouse. Awareness of self and of one's own worth as a person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becoming a learner' and for identifying and engaging with 'what is of worth'. Furthermore, a sense of self as a learner is formed in relationship, and understood as one learns to tell one's own story, as a participant in the conversation of the learning community. Character is the way in which we refer to that quality of personhood in which there is rooted the capacity to change and learn over time.  相似文献   

16.
企业群内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且难以扩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群内企业间存在交易成本节约机制;二是随着企业规模扩张,群内企业尤其是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组织成本呈现边际加速增长趋势。群内企业要实现规模有效扩张,前提就在于节约组织成本。  相似文献   

17.
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辞格,是雄辩术的一个分支,一种与明喻、借喻平列的比喻类型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个认知的工具,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运用这一工具进行认知客观世界的结果。隐喻通过扩展我们的语言来影响我们的思维认知,借助隐喻人们创造新概念,创制新词语命名新事物。隐喻造词是汉语造词的要法之一,其编码过程生成机理,蕴含了汉民族丰富的人文信息。  相似文献   

18.
蔡婆是《窦娥冤》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她是一个精明而贪婪的商人,又是一个慈祥、善良、糊涂的老年妇女,因此她性格复杂、内涵丰富。由于商人的“重利轻义”,蔡婆与窦娥在价值取向上形成了鲜明的对立,从而构成了作品最激烈的戏剧冲突,并直接导致了悲剧性的结局。  相似文献   

19.
博尔赫斯的死亡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死亡的思索,构成博尔赫斯宇宙主义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他看来,死亡是人类无法逃避的命运,世界是混乱的,人生是虚无的,既没有目的,也没有出路,博尔赫斯笔下的迷宫、梦境意象都是人类生存处境的寓言.作为人类生存的前提,死亡具备重大价值,人类的生存实质就是一次次的死亡体验,而肉体的永生则意味着实质的消解.面对死亡,人应有尊严的回应,积极应对挑战,这样就会在精神上战胜死亡.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中的界限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界限设置是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具有边界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的产物。正如Langacker所指出的,某个事物是有界的,这是因为概念形成过程的参与者(即说话人和听话人)在构想一个情景时对其强加了一个边界,而不管这种认知事件是怎么产生的。因此,这种边界常常是虚拟的,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的认知状态决定的,并不一定与事物的客观边界完全一致。语言中的界限设置是区分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主要依据,在词组和句子层面的界限设置对词组和句子的意义和用法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