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韩岳 《传媒》2015,(20):40-43
近年来,国产电视真人秀节目已经从单纯的引进、模仿国外真人秀模式,开始向引进节目本土化改造和原创节目模式研发并重的方向发展,节目形态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这过程中,以天津卫视的《国色天香》、中央电视台的《叮咯咙咚呛》为代表的戏曲真人秀节目异军突起,将传统的戏曲艺术与时尚的真人秀节目元素相结合,开创了戏曲文化电视传播的新模式,以通俗化、娱乐化的节目风格,赢得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2.
邢星 《今传媒》2016,(8):101-102
当前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多注重经济价值,而忽略其文化价值,出现泛娱乐化的态势,而2013年由湖南卫视推出的大型明星亲子生存体验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则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文化价值创新,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植入节目中,在播出后不仅获得了高收视,还得到了业界专家和普通观众的一致好评,本文以《爸爸去哪儿》节目热播的背景为切入点,分析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进而反思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以期对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健康发展提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电视真人秀节目又被称为“真人电视”,是指“参与者在特定的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真实记录与艺术加工的一种电视娱乐节目形态”.①时至今日,以《奔跑吧兄弟》和《了不起的挑战》等为代表,形成了当下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火爆局面. 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形态一般包括志愿者游戏化的参与、真实与虚构的结合、竞技规则与挑战行为等特征.其真实与虚构的结合,体现电视节目娱乐化的趋势和公众对电视娱乐内容的需求,其中“真实”主要包括参与者、竞争行为和真实记录,特定的情境、既定的目标、艺术化的加工处理体现的是虚构的成分.电视真人秀节目开启了全民娱乐的时代,也成为当今无可争议的收视率王牌.  相似文献   

4.
《非你莫属》是近来收视率较高的职场真人秀节目,本文以其娱乐化现象分析为主要内容,从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非你莫属》娱乐化现象分析,对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为电视娱乐节目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近两年的电视综艺节目中,北京卫视的《传承者》在业界与观众中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作为一档文化真人秀节目,笔者认为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节目定位中的传统文化因素,由此所建立的文化守成与文化创新的观点;节目开发中的原创形态,由此符合了政策以及时代的需求;节目模式中娱乐与文化的制衡,由此所形成的既符合当下真人秀节目共性,又具有特性的节目形态.  相似文献   

6.
李淑琴 《出版广角》2015,(17):148-149
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是当下电视制作领域资源整合与真人参与的一种重要节目形式。从该类节目盛行中,我们可以窥见真人体验文化在新媒介时代的异变。本文通过对韩国人气娱乐真人秀节目《Running man》的个案研究,探讨当下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特点,研究制约节目传播效度提升的因素,探究娱乐真人秀节目发展的现实路径和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各电视台相继推出多档明星真人秀节目,电视受众群体激增,其中娱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尤其火爆。然而,在获得关注的同时,娱乐类真人秀节目也暴露出版权争议、过度娱乐化以及同质化等诸多问题。如何提升我国娱乐类真人秀节目品质、对节目进行创新是目前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娱乐类真人秀节目现状进行了总结,结合实例对近年娱乐类真人秀节目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娱乐类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对我国娱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创新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电视娱乐节目,即“通过一定的中介形式和大众参与,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种娱乐氛围的节目形态”.①如今,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电视媒体在“娱乐至上”的理念指引下,着力打造了诸如“电视歌唱真人秀”“电视综艺娱乐晚会”“电视文化脱口秀”等类别多样且具有品牌号召力的娱乐节目.比如:湖南卫视近年来着力打造的电视歌唱真人秀《我是歌手》、电视亲子户外真人秀《爸爸去哪儿》,浙江卫视推出的电视音乐评论类节目《中国好声音》,东方卫视推出的综艺选秀类竞技节目《中国达人秀》等.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5,(22):51-55
当前对真人秀节目的功能认知一直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真人秀节目只是简单地娱乐和消遣的样式,真人秀节目中的偷窥和隐私的特性也常被研究者作为大众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的表征进行抨击。但是四川卫视真人秀节目《咱们穿越吧》的实践研究证明,知识为真人秀节目的类型创新提供新鲜的主题元素和创作空间,并通过知识的娱乐化表达实现了"娱乐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在娱乐快餐式消费时代,东方卫视推出的《女神的新衣》不仅为综艺界掀起"原创新风",更是一次电视与电脑、手机,电商、明星和时尚的"跨界联姻",这种大胆创新的整合式发展、时尚定位的民众化转向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受众的心理需求和受众行为展开的。本文通过对节目模式以及受众需求的双向解读,探索时尚真人秀节目《女神的新衣》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1.
赵娜 《出版广角》2016,(21):74-76
近年来,电视真人秀节目迅速发展,已成为综艺节目发展的主力.文化类真人秀节目的出现,为弘扬传统文化和引导价值取向提供了平台和窗口,而如何平衡娱乐大众与传承文化两者间的关系,也成为文化类真人秀甚至整个真人秀行业发展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22年春节戏曲晚会》以移动优先的理念首创新媒体衍生节目《年年有戏》,精心选择主持人走进北京大观园实景戏楼拜师学戏,小屏先播,预热大屏;将最新科技赋能戏曲舞台呈现,打造360度沉浸式舞台;首创在大型戏曲晚会电影化表达戏曲经典艺术,推出戏曲传承真人秀微电影《薪火》及影视化创意节目《绝活》。通过本文梳理这些创新实践,思考对今后创新传承传播优秀戏曲艺术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3.
《东南传播》2015,(8):177-177
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坚决抵制节目过度娱乐化低俗化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对一些真人秀节目进行引导和调控,坚决抵制此类节目的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引导真人秀节目健  相似文献   

14.
毛益苏 《新闻世界》2013,(12):117-118
招聘类真人秀节目近来火爆电视荧幕,以《非你莫属》等为代表的职场真人秀节目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成为各招聘企业品牌传播的平台,而《非你莫属》也凭借各招聘名企将节目品牌传播出去。本文试从品牌的价值定义角度浅析《非你莫属》节目中的品牌传播的联合化。  相似文献   

15.
从明星真人秀节目看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超  于璐 《新闻世界》2014,(7):102-103
在如今泛娱乐化的时代,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风行,电视娱乐行业竞争激烈,为了追求收视率,电视娱乐节目往往发现一个节目类型就一拥而上,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娱乐节目扎堆的情况下,有一批节目还是取得了收视奇迹,如《爸爸去哪儿了》、《我是歌手》、《花儿与少年》等,以上这一类节目都主打"明星牌",是明星真人秀。本文立足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剖析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  相似文献   

16.
由东南卫视与中华文化促进会联合出品的真人秀节目《茶道真兄弟》,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华茶文化的悠久历史与独特魅力.节目摆脱了真人秀的过度娱乐化倾向,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定位的本土化、主题的去中心化、内容的自然化是节目的几大传播特色,在朴实无华的形式背后,是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对娱乐价值观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真人秀节目常常给人一种"作秀"过浓、娱乐过大,而内涵不足的印象,娱乐理念相伴左右。而随着最近《最强大脑》、《超级演说家》、《来吧,孩子》等高质量、深内涵电视真人秀的开播,电视真人秀开始从关注娱乐转向深化内涵的新趋势。本文通过分析节目内涵的提升,阐述真人秀节目可以给社会所带来的积极效用,期望唤起电视人做优质节目,呼唤电视业尽早迎来追求节目"质量第一"的"春天"。  相似文献   

18.
牛任重 《今传媒》2016,(8):119-121
近些年来,作为舶来品的真人秀节目充斥中国电视荧屏,但由于文化差异、受众审美视野不同,需要在原生模式上进行本土化改造。《极速前进》凭借其“重竞技,轻娱乐“以及优质的本土化创作,成为2014年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一匹黑马。笔者以《极速前进》为例,以接受美学和传播学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模式为切入点,探讨了中国电视真人秀在本土化过程中的内容创新与受众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中国达人秀》节目的分析,论述了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内涵和意义,探讨在全球娱乐化背景下,《中国达人秀》节目体现出的"真"、"秀"、"情"、"魂"的真人秀节目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演讲作为人类语言交际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见证着人类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进步,体现着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方式。演讲与电视技术结合之后,电视语言的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受众之多、内容之丰富、影响力之大对演讲艺术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电视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的兴起,演讲在电视屏幕上呈现出新型的表达样式和面貌。相对于传统演讲艺术,电视真人秀节目为演讲构建了新型语言场、融入形象化表达手段、搭建了大众化平台,本文将结合北京卫视于2014年10月推出的语言竞技真人秀《我是演说家》进行分析,对于演讲艺术的电视化传播和表达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