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现问题]鲁迅先生说过:“作文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经典名言指导我满腔热情地给每位学生批改作文,圈点、眉批、总评、改错、打分,最后还写上一两行概括的评语,但结果发现,学生的作文水平依然提高不大,错别字还是错别字,不通顺的句子还是不通顺,内容没新意的还是没新意,换句话说,我批改一次作文费尽心血(我班59位学生,批改一次作文就要一个多礼拜)却劳而无功,问题出在哪?[分析问题]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学生拿到  相似文献   

2.
<正>期中考试结束了,看着学生试卷中鲜红的"×"号,我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如此简单的试题学生也会答错呢?是真的不知道还是由于个人粗心大意呢?在总结期中考试试卷的时候,我又和学生探讨起了一个"老掉牙"的话题:历史开卷考试如何学习及考试中的答题态度问题。学生的观点总结起来如下:1.开卷就是在书上抄。2.开卷就是考做过的卷子,根本就不用学。3.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考试没带做过的卷子或没答完试题等等。  相似文献   

3.
案例1 在一次关于数学课后作业情况的学生问卷调查中,其中一项是"你是否能按时完成作业?如果没完成,请说明理由."有几名没完成作业的学生给出的理由是: 生1:我上课没学会,不会做. 生2:这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 生3:我光上网了,没时间做作业. 生4:我不准备考大学,为什么还要做作业? 生5:我一学习就烦.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听评课活动中,无意间听到学生感慨:我很想知道的(知识)老师一直没讲,我一直在等老师讲,可直到下课老师也没讲.这情不自禁的流露引发了笔者的深思.不是吗?学生会的,我们喋喋不休,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示我们所谓的渊博;学生不会的,我们却闭口不谈.是因为我们对教材、学情把握不到位,还是我们根本不敢将学生引领到深处?恐怕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5.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笔者在讲解历史课文(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时候,学生常常插问:"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无产阶级?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日本人为什么称中国为"支那"?"满蒙"是指什么地方?"兵谏"是什么意思?"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与我备课时设定的问题有很大差距:我认为是重点的问题,学生没提;我认为是考点的问题,学生没提;我认为必须要讨论的问题,学生也没提.  相似文献   

6.
一、学生提问的现状 教师们在一起常常谈论的一个话题便是如今问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了.高一的学生还问得多一点,到了高三,都没几个学生问了,好像他们都懂了似的.到底是学生都弄明白了不用问老师了,还是有别的原因让学生不想去问老师问题呢?我反省了一下,学生问问题的时候,我言语平和、语气中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没有做什么令学生难堪的事情,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高年级学生自以为是,不屑问问题.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7.
尽管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要弱些,行为习惯也偏差些(就普遍现象而言),可我还是由衷地相信:好学生满校园都是. 去年在杭州参加德育工作年会时,某校一老师与我闲聊,突然冒出一句话:"你说,要是教育部来个各类学校经典笑话大PK,我们职校的老师会不会是金牌得主?"我当时愣了一下,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可他自己却已忍不住笑着给我讲了一个笑话.  相似文献   

8.
我们常听到有些教师这样抱怨: “细胞呼吸的机理,我已经讲给学生听了,但他们却没弄懂。” “花的各个组成部分我都已经帮助学生复习过了,但他们还是考不出。”  相似文献   

9.
小猴皮皮在书桌前沉默.爸爸看出问题了,过去问他:"臭小子,怎么啦?"皮皮说:"老爸,你还是迟点知道比较好,我怕你受刺激,一直没敢说呢."  相似文献   

10.
三个苹果     
虽然我经常提醒学生不要把零食带进校园,但还是能在教室的地面上发现零食包装袋的"身影":我也曾在班级中开展过"拒绝零食进校园"活动,但依然没有使学生抵挡住零食的诱惑.没办法,我只好号召全体同学互相监督,发现零食予以没收.即便如此,带零食进教室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  相似文献   

11.
杨聪 《班主任》2006,(9):37-38
开学第二周的一天早上,组长倩倩跑来告诉我小兵没做作业.我让她把小兵叫到了办公室. "你没做作业?"我轻声地问. 他沉默着. 我又问了一句,他还是一言不发.抿着嘴唇,低垂着眼帘.我说:"你要是真的没做,那总有个理由吧,比如不会做,不想做,或者作业太多,等等."  相似文献   

12.
好多老师在复习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同一个问题,复习了,错误率挺高的,再复习,错误率还是那么高.一类知识刚复习过,到做练习时,好像问题和没复习一样多,错误的人数不但没减少,反而增加了.那么我们这节课做了什么呢?(后进生没收获,尖子生给耽误了).复习到底是什么呢?老师答:复习是巩固知识、增强能力,使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老人总是被楼底下的孩子们吵得睡不好午觉,他怎么劝阻都无济于事.老人只好去向心理学家求助.回来后,老人对孩子们说:"你们讨论的问题太有意思了,为了表示感谢,我每天给你们1块钱."于是,孩子们吵得更厉害了.过了一个星期,老人对孩子们说:"我虽然很喜欢听你们讨论问题,可是我没那么多钱了,我只能给你们每人5毛钱."孩子们就有些不乐意,但还是天天吵.又过了一个星期,老人对孩子们说:"我连1分钱也拿不出来了.不过,我还是希望你们能天天来这里讨论问题."孩子一听,不给钱还讨论个啥劲啊.于是,孩子们再也不来吵闹了.  相似文献   

14.
《可爱的草塘》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调写出了草塘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学到作者下水泡子逮鱼这一段时,学生纷纷把“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中的“没”读成了(mei),而我在设计教案时是把它读成“没(mo)”的。我当时一愣,转念一想,学生这种读法也有道理呀,且听听他们的想法。于是,我飞快地板书:没(mei)还是没(mo)?学生也一愣,也许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要读“没(mo)”,教室里霎时安静下来。  相似文献   

15.
爱像春雨一样,能滋润学生的心扉;爱像春晖一样,能温暖学生的心怀;爱像春雷一样,能叩击学生的心弦.这是我的人生格言,从教十年来,我时刻恪守着它,不忘记做一个有爱心的老师.刚踏上工作岗位,我当上了班主任,接了个二年级不久,发现班上有个男孩儿,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整天穿得脏兮兮,还经常和别人打架,劝导过他几次效果也不明显.一天,他又没完成作业,我决定和他好好谈一谈,就把他叫到办公室.我问他:“你为什么没完成作业?”“忘了”.他回答得很干脆,而且面无表情,我想了想说:“老师相信你昨天是忘了.今天的作业记住了吗?”“记住了.”还是淡淡地说.  相似文献   

16.
此题无解     
其实我不想去物理老师办公室的,但我绞尽脑汁,也还是没把那道“奥数”题做出来. 之前我请了数学老师帮我想这道难题.他都算到了1999的平方,最后却对我说:“你回去看下提示答案吧,自己再多想一想.”唉,数学老师都没指望了,我还能指望谁呢?突然想起新来的物理老师,据说很厉害,好多人下课都围着他问问题,似乎也有问数学题的.犹豫了许久,我还是决定去碰碰运气.  相似文献   

17.
甜甜的课     
家里有一盒吃喜酒带回来的糖,儿子不在家也没人吃,今天我把它带进了课堂,于是便有了这堂"甜甜的课". 当我没带教案没带书本,只捧着一个红红的盒子进教室时,学生们一脸的纳闷,我指导他们及时把心情记下来.叶芷同学这样写道: 上课了,翁老师捧着一个红红的盒子走进教室.同学们一脸纳闷,咦?盒子里装的是什么?是吃的?还是玩的?我的头脑中满是问号. 接着,我打开了盒子,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在与学生家长接触时,不少家长说到:我的孩子倒是挺聪明的,可不知为什么,他做作业或考试时,总是犯粗心的毛病,经常把会做的题做错了,真拿他没办法。很多数学老师也发出这样的感叹:只要学生智力正常,不怕他不懂,就怕他懂了以后还是要做错。于是,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说过:“作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经典名言指导我满腔热情地给每位学生批改作,圈点、眉批、总评、改错、打分,最后还写上一两行概括的评语,但结果发现,学生的作水平依然提高不大,错别字还是错别字,不通顺的句子还是不通顺,内容没新意的还是没新意,换句话说,我批改一次作费尽心血(我班59位学生,批改一次作就要一个多礼拜)却劳而无功,问题出在哪?  相似文献   

20.
一个雨雪天,上课铃响了,学生担心迟到,争先恐后地赶往教室.这时,一个小女孩不小心滑倒了,其他学生都无动于衷,纷纷从她身边跑过,没有人肯弯腰拉她一把.小女孩不知是因为害羞,还是地面过于湿滑,挣扎着爬了几次才站起身来. 我走过去,拦住几个学生,问:"你们没看见同学摔倒了吗?" "看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