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与高考改革的若干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乐毅 《江苏高教》2008,(3):84-87
本文从高校自主招生与招生权的归属、教育公平、统一高考制度、高考改革配套机制的构建等方面,探讨了高校自主招生与高考改革的相关问题。高考与招生制度改革的实质是招生权的归属问题,也就是主体性问题,高校自主招生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具体表现。实施高校自主招生涉及教育机会的起点公平。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改变不合理的高考录取标准,综合考评学生,也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在这个意义上,自主招生改革恰恰是为了更加公平。改革现行的高考与招生制度,需要构建政府、中小学与高校各系统之间的配套机制、一种合作与分工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谈高校招生“并轨”改革王双虎牵动千家万户的一年一度的高考,今年又实行了高极招生"燕轨"改革试点,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国家教委在《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中指出;"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从招生开始,通过建立...  相似文献   

3.
张侃 《文教资料》2011,(29):172-174
自主招生是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目的是最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自主办学和素质教育。我国建立并实施自主招生制度增强了高考招生的选择性与适应性,但也存在公平与效率和立法规范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分析自主招生制度对普通高考的影响的背景下.讨论保障高考招生制度公平合理,能够全面推广到普通高校.而普通高校如何采取措施减少自主招生制度的影响也是高校高考制度改革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部将出台"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配套"实施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制度2.推进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3.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4.建立健全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制度5.改革统一高考。  相似文献   

5.
赵玉成 《上海教育》2014,(28):28-31
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高考发挥着对全国教育恢复与重建的"指挥棒"作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片面追求升学率"引发了对高考改革的讨论,上海等地开始试点自主命题、会考、标准化命题等改革探索。上世纪90年代,随着会考制度在全国确立,高考从对知识的考查向对能力考查的方向转变。1999年的高校扩招与新世纪的素质教育推进,使高考改革逐步深入。3+X试点、高考放开年龄限制、各省市自主高考命题、高校自主招生等,标志着高考改革已经从制度建设朝向更为公平与开放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慈珍 《考试周刊》2014,(82):165-166
自从教育部于2003年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以来,自主招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多元化评价是自主招生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现阶段我国高考评价制度改革的有效措施。本文从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和国外高校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分析了多元化评价对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和高考制度改革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近年来,参加自主招生的高校越来越多,自主招生考试俨然成为"小高考",由于自主招生实施主体是大学,教育理念与高中有所不同,其命题风格及试题特点与高考也有一定差异.作为优秀人才选拔模式的新探索,各高校的数学试题相对于高考试题而言,更加关注数学思维品质,加强数学学科和思想方法的考查,笔者通过对最近几年的自主招生试题的研究,总结出自主招生试题的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高考公平已成了教育界和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解剖公众比较关注的高考加分政策、高考移民现象、高校自主招生制度、高考舞弊现象对高考公平性的影响,深入分析我国高考制度自身及其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高考不公”问题,并藉此提出几点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2003年实行高校自主招生以来,在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引起公众对于其公平性的广泛质疑。必须继续深化高考考试内容、形式和方法的改革,完善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方式,控制重点大学自主招生名额,加强对自主招生的监督管理,扩大农村学生录取名额,保证高考成绩在录取中的权威性,才能确保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0.
<正>《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两个多月以来,引发了社会关于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热烈讨论。《意见》提出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相比以往,最大的变化是要求申请学生必须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方能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2015年起,自主招生考试将在高考后进行。回顾已存在十余年的自主招生考试,其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在统一高考的基础上,它突破了现有  相似文献   

11.
听力理解能力是语言使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英语听力测试主要考查考生运用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能力、储存语言信息和检索语言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13年全国高考英语听力测试强调应用、注重交际、形式多样。浙江、天津等地一年两考的高考英语听力测试改革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广东的高考英语听说测试改革则给了我们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高考录取制度改革是高考改革的关键。录取批次的调整,对于考生报考和高校招生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鲁、闽两省基于高考生源持续下降的现实背景,将实行了多年的"本三批"取消。这不仅扩大了考生的择校余地,而且实现了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同步招生。但高校之间生源冷热不均,公办高校的生源相对充足,民办高校则生源吃紧。对此,高校应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政府应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扶持。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高考志愿设置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传统高考志愿设置的弊端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高考志愿设置改革势在必行。浙江省进行了"平行志愿"的改革探索,通过在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论证、制定方案,做好新的招生政策宣讲,畅通信息公布渠道,扩大信息公布范围,做好各批次的模拟投档工作等措施,使招生录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教育公平,应进一步完善平行志愿和申请入学制度,赋予考生更多的选择权,实现同步录取、自主选择。  相似文献   

14.
考察美国高中课程设置与"高考制度"可以发现,是否取消我国现阶段高中文理分科这一问题其实是一个伪问题。我们没必要在坚持分科还是取消分科之间做出二选一的抉择。高校招生只有把高中阶段的学习情况纳入考察的视野,才能有效避开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使高中教育真正回归"基础教育"的轨道。关于文理分科争论的许多焦点问题,只有在文理分科还是合科的思维框架之外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5.
由于学校之间生源质量和考生规模等方面的客观差异,以升学率或者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数评判学校的高考成绩是不科学和不公平的。要在不同的学校之间进行高考成绩的比较或评价,较为科学和公平的思路与方法是将高考结果与其高一生源质量进行比较,着重从学校的“教育教学培养提升能力”来评价,主要的分析和评价指标有百分位变化指数、目标达成度、同名次段人数保持率、相近质量生源考生上线率和平均分等。  相似文献   

16.
英国A水平考试相当于我国的高考,考生必须持有高校要求的A水平课程考试合格证书才能进入大学学习。该考试的数学考试分模块考试,不同模块的组合形成不同的考试成绩,各个高校和不同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录取学生,A水平数学考试涉及知识广泛,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要求测试考生基本技能,对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高考制度改革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不同省级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与当地高等教育资源之间的关系,不同地区的考生2009年的高考中竞争北京大学入学名额的竞争度间的差异,这种竞争度差异与不同地区经济和教育资源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出北京大学目前的本科招生制度造成并在不断强化了地区间不平等的结论。接下来分析了北京大学高考外本科招生制度,探讨了这些招生方式进一步拉大地区间不平等的情况。最后,本文对北京大学目前的本科招生制度的成因、其中反映出的"从精英中培养精英"的办学思想及其存在的宪法和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高考制度变革是继承与创新辩证统一的过程,其改革进路的设计需要深刻反思国内外高考改革的历史得失,从多维度聚焦高考制度变革的共性趋势。这样才能设计出切实可行的高考改革新思路,促进中国高考制度沿着历史和世界潮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重点高校农村生源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获取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城乡不公问题迅速成为社会焦点。重点高校农村生源比例下降与基础教育、高校招生考试、高校招生录取密切相关。基础教育的城乡差异使得农村学生输在了竞争重点高校的“起跑线”上,体现程序公平的高校招生考试在报考、施考、命题等环节渗含着“歧视”农村考生的因素,高校招生录取过程中的加分政策、生源属地化倾向也更加有利于城市考生。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高考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是就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如何与高考相结合这一问题阐述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