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但是你没有     
忘了是在哪里看到这首诗的,只记得作者是一位普通的美国妇女,她的丈夫应证入伍去了越南战场,后来阵亡了。她终身守寡,直至年老病逝。她的女儿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母亲当年写给父亲的这首诗:  相似文献   

2.
飞花拾零     
杨玉环是一个水平不低的诗人,《全唐诗》载有她的一首诗,题名《赠张云容舞》: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渠袅袅秋烟里。转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张云容是个宫女,善于表演霓裳羽衣舞。有一天,在绣岭宫,她为唐明皇和杨玉环表演,杨玉环看后深为赞赏,就题赠了这首诗。这一首诗能写得如此地好,可见杨玉环写诗是一位高手,她  相似文献   

3.
编入《漂泊的湖》中的诗和散文,乍看起来都很平淡,但处处渗透着作者感人至深的乡情。若从书中任意抽选一首诗来玩赏,你可能会认为这写得不如她的《无泪的诗》、《盼望》等等那么哀婉动人。但将它放在《漂泊的湖》中,从整体来看,这一首首看似朴实淡泊的小诗,凝聚成一颗异乡游子的漂泊的心,形成了一种震撼人心的深沉力量。她常用故乡的风光、故乡的物产以及对  相似文献   

4.
韦名 《新闻三昧》2004,(9):55-56
这是广东榕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推崇的一首诗。这首诗印在了这家上市公司宣传画册的封面上。这首诗是这家上市公司20多年来发展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5.
四十年前,我在山西做新闻.一位朋友吟诵一首诗给我听.她告诉我,这是一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习作,省军区的孩子,名叫郑渊洁. 小郑当时已是社会青年,经常出入军区歌舞团,和阎维文等一帮兵蛋子捣乱.  相似文献   

6.
她只有中专学历,每天工作在一个只有5平方米大的报刊亭里。报刊亭除了卖书卖报外,还经营公用电话、冷饮和小食品。可是,就在这狭窄的报刊亭里,她写出了上千首诗。每天,她坐在报刊亭里,都会  相似文献   

7.
她只有中专学历,每天工作在一个只有5平方米大的报刊亭里。报刊亭除了卖书卖报外,还经营公用电话、冷饮和小食品。可是,就在这狭窄的报刊亭里,她写出了上千首诗。  相似文献   

8.
香港新世纪出版社新出版了一本《少女诗萃》,收录了方青卓少女时代的一首诗——《献给远方的风帆》。从书店买回来读罢便打电话祝贺她,最后让她请客。她在电话里骂我祝贺是假,敲竹杠是真,然后哭穷说那些稿费请客还不够塞牙缝的,又说幸而看诗的人不多,不然她倾家荡产也请不完客。玩笑过后,言归正传。我问她最近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93’中国农民文艺晚会”上节目通过没有?这台晚会里,方青卓除和《一村之长》中的杨子纯、赵本山等原班人马客串一下外,还要和一个犹太留学生合演一个  相似文献   

9.
奈丽·萨克斯,一位瘦小的年近八旬的老太婆,一个时代的见证人,当她登上196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台时,以一种微弱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用简短而隽永的话语,讲述着她貌似平淡的一次生活经历.她的逃亡生涯的间奏曲里隐含了令人心碎的以色列命运.她的结语是一首诗,其语调出人意表地强硬:"我掌握着全世界的/而非一国度的蜕变."这句话的口吻,完全比得过凯撒大帝和亚历山大,抵得上一切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10.
哭四哥     
杨刚是杨潮胞妹。杨潮被害时,她在纽约,得悉四哥噩耗后,曾写信给国民党三战区长官顾祝同,严词抗议,并指出他们这伙十恶不赦的凶手要对羊案负完全责任。同时写了这首字字愤怒,字字血泪的悼诗。  相似文献   

11.
卢敦基 《出版经济》2006,(10):70-71
奈丽·萨克斯,一位瘦小的年近八旬的老太婆,一个时代的见证人,当她登上196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台时,以一种微弱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用简短而隽永的话语,讲述着她貌似平淡的一次生活经历.她的逃亡生涯的间奏曲里隐含了令人心碎的以色列命运.她的结语是一首诗,其语调出人意表地强硬:"我掌握着全世界的/而非一国度的蜕变."这句话的口吻,完全比得过凯撒大帝和亚历山大,抵得上一切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12.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名作,在<唐诗三百首>的五言律诗中,这首诗排在第二.诗的开头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向引用率甚高,在思乡怀人的散文中时有所见,特别是到了中秋节,更是频频亮相于报刊、亮相于荧屏,甚至成了联欢晚会的会标用语.  相似文献   

13.
《写给父亲》这首诗,是我在父亲周年忌日的前夕写的,在1990年11月6日的《河南农民报》刊出后,出人意外地收到一些读者来信,一部分是我所熟识的同道,一部分则是陌生的朋友。其中新乡某医院的一位读者,带着该诗的剪报专程来郑州,向我讨教关于这首诗的创作体会。如此以来,我获得了几分理解。理解是一种幸福,被理解也是一种幸福。记得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在9月的一个傍  相似文献   

14.
“她今年二十出头,正值豆蔻年华.”这是笔者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笔者认为,不能用“豆蔻年华”来形容二十出头的女青年. 豆蔻是什么?豆蔻是一种植物的名称,亦称“白豆蔻”“圆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形似芭蕉,叶片细长形;初夏开花,花淡黄色,穗状花序,种子暗棕色.在文学作品中用“豆蔻”来形容少女的纯洁天真和做梦的年龄,语出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赠别》诗,诗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相似文献   

15.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个熟悉而寓哲理的声音,在我们耳畔回响了半个世纪,与我们的心弦共振了几十年.这就是诗的力量,也是这首诗的作者,著名诗人臧克家的力量.这位伟大的诗人是在山东大学土壤中培育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四十年前,当我初学写诗的时候,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一位编辑在给我的退稿信中写道:“一首诗首先要有一个完整新颖的构思,再有一两句警句,它就是一首好诗了。”她的话永远地记在了我的心里,成了我写诗所遵循的原则。 构思二字的起源已经无从查考了,但千百年来古今中外写诗的人无不在构思二字上下功夫。一首诗的成败主要在于它的构思巧拙和选取角度所决定的,然后才是语言的新鲜和形象的选择等一系列工程。我自己也曾把诗的构思比喻为建筑师的建筑设计,一首诗和一座楼应该看成同是一项工程,一座楼首先要确定它是高层还是低层,是…  相似文献   

17.
周末偶感     
周末访友,适逢其七岁女儿燕燕捧书诵读古诗.我不禁夸奖道:"进小学才几个月,就能朗朗成诵,聪明可喜."老友答道:"她哪里识多少字,这是本注音读物,每首诗句的上端都有汉语拼音,与其说她在读诗,倒不如说她在读拼音."正说间,忽听燕燕读道:"chuāng(窗)前明月光——""读错了."我打断她,纠正道,"应该念chuáng(床)前明月光."燕燕看看书.歪头对我说:"书上明明写的是chuāng(窗)嘛."我伸手拿  相似文献   

18.
今年5月底,洛峰夫人孙幼礼同志将她抄存的洛峰同志历年所作的旧体诗词七十二首,送给我和范用同志看,其中有一首《塞上林花》: 极目河山千万里,新松葱郁处处栽。草原繁锦铺大地,采得半束干枝梅。这首诗作于1980年8月,是他生前的最后一首诗了。那年8月中旬,洛峰同志主持出版协会在承德办的干部读书班刚刚结束,他回京不久的一天晚上,我到南河沿三十七号去看他,见到一束花插在长条几上那个素雅的白瓷瓶里,花枝已经干枯,但红色的花瓣仍然很鲜妍。洛峰同志兴致勃勃地介绍说:“这是我在承德带回来极有名的干枝梅,你大约还没有见过。这种  相似文献   

19.
神州国光社(以下简称“神州”),这朵出版业的小花,从她诞生起就有过绚丽和繁茂,随着时代的巨变,她终于被“嫁接”而消失,结束了她从1911年诞生起历时43年的历史.1949年10月,“神州”经理俞巴林在北京参加开国大典后回沪时带回来柳亚子先生专为神州社写的一首诗,诗云:“四十年前旧国光,鸡鸣风雨曾相望,抱残守缺宁志愿,民族精神顿发扬.国魂终达奠神州,亿地劳民  相似文献   

20.
佚名 《湖北档案》2004,(3):37-37
陈毅元帅有首诗写道:“泉台幽幽汝何之?检点遗篇几首诗。谁说而今人何在,依稀门角见玉姿。”这首诗是陈毅哀悼亡妻肖菊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