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6月,王玉龄迎来了她的80岁寿辰。在上海市中心一处台商聚居的小区里,王玉龄和儿子一起庆贺生日。 王玉龄是国民党抗日将领张灵甫的遗孀。单从她年轻时的照片看,很像三十年代的电影明星。  相似文献   

2.
鞍山井井寮     
<正>鞍山地区铁矿资源储量丰富,日本对此觊觎垂涎已久,从1909年开始便通过非法手段勘探铁矿资源情况。"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公开占领东北各地。随着日本人掠夺鞍山地区铁矿资源的全面展开,大批日本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从日本国内来到鞍山。为了解决这些人员的居住问题,日本人在此修建了一批生活类基础设施,井井寮便是其  相似文献   

3.
业界动向     
《出版参考》2011,(33):41
台湾漫画家进军日本市场有成效据台湾媒体报道,以"文学少女"系列走红的日本作家野村美月,其作品在台湾累积销售逾25万册,日前,她授权台湾漫画家CHuN执笔的新作《葵》,于10月20日起在日本漫画网站连载,第二回计划于11月17日出刊,引发漫迷热烈讨论。四年前开始进军日本的CHuN,逐渐受日本编辑部的重视,他坦言:"这个  相似文献   

4.
周海娟 《传媒观察》2014,(10):69-7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政府在台湾施行了严厉的战时新闻统制,广播成为总督府进行舆论强化与战时动员的重要工具。台湾总督府既加强海外广播,又对台湾民众实施"皇民化"教育。同时,通过广播节目的调整,强化战时舆论管制。总督府的战时广播宣传是日本实施殖民统治和战时扩张的帮凶。  相似文献   

5.
光华寮是座落在日本京都市内的一幢五层的旧式楼房,从二次大战后一直用作中国留学生的住处。1952年,台湾当局以所谓“中华民国”的名义进行产权登记。1967年,台湾当局以其“驻日大使”的名义向居住在该寮的华侨提出起诉,请求法院判决上述华侨迁出该寮。在诉讼进行期间,中日两国于1972年9月实行了邦交正常化,1977年9月,京都地方法院根据中日联合声明的精神裁定,既然日本政府已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光华寮作为中国的固有财产,其所有权和支配权当然转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大阪高等法院竟接受台湾当局以所谓“中华民国”名义提出的上诉,并  相似文献   

6.
2011年3月21日,人民网刊出消息"台媒播报日本大地震太夸张引不满,被告上主管部门",原文导语如下: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通讯传播委员会"(NCC)今天表示,民众认为台湾媒体报道日本地震太过夸张,甚至提到"世界末日",容易引起恐慌,NCC将在25日邀集业者检讨.  相似文献   

7.
有幸参加家乡举办的纪念孟良崮战役胜利60周年活动,又一次登上家乡的名山孟良崮。登山的还有张灵甫夫人王玉龄女士,张灵甫的儿子张道宇及几位台湾朋友,参加同一个活动.角度稍有些不同,但愿望相同.这就是活动的宗旨“民族昌盛.共祈和平”。王女士捎来一幅内容与宗旨相一致的墨宝:“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8.
党督 《湖北档案》2014,(8):34-38
正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1895年马关条约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日本统治台湾50年。面对其残暴的殖民统治,台湾人民拿起刀枪,前仆后继展开不懈抗争。在不见硝烟的"文斗"战场上,林献堂给历史留下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形象。组织第一个诗社,被尊为"迷惘年代的掌灯人"林献堂(1881~1956),名大椿,号灌园,祖籍福建闽南平和县五寨埔坪村,1881年(清光绪七年)生于台湾台中雾峰村的一个书香门第,父林文钦系前清举人。他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图书馆事业王颖1简史公元607年圣德太子建立的私人藏书楼“梦殿”是日本最早的图书馆。大宝元年(701年)日本仿照中国隋唐制度制定了“大宝律令”,在中务省设图书寮,专职管理并收藏图书。平安时期(710~1192年)在奈良出现了私人文库(即私人图书...  相似文献   

10.
出版信息     
台湾角川店漫画部与日本同步推出《新世纪福音战士第七集》 台湾角川书店成立漫画部门不久即推出首部漫画《新世纪福音战士第七集》,而且是台湾首次与日本同步出版,创造了台湾和香港漫画史上的新纪录。 《新世纪福音战士》是日本角川店的畅销漫画,在台湾初期是由东贩发行的,其成绩极佳,发行至第6集后,台湾角川店决定收回,由自己来发行,并随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中期传入日本的《■咭唎紀略》和《海国图志》中,英文"Library"的中译名是"大书馆"和"书馆"。但源自《四洲志》的《海国图志》中,中文"书馆"大部分译自英文的"学校"或"大学"而非"图书馆"。1860年森田冈太郎和1872年市川清流与町田久成先后提出了"書籍館"的译名。日语"図書館"的名称首先来自1877年的东京大学法理文学部图书馆,以该馆为代表,日本的大学图书馆名称出现过先将"書籍"转换为"圖書",并与建筑设施的其他称谓结合(如"圖書室"),然后再替换为与"館"结合的演化路径。"图书""文库""图书室""图书馆"在中国古代均已出现。日语中只有"図書"源自古汉语,日本在8世纪初出现了名为"図書寮"的机构,一度也负责管理国家的藏书。没有证据表明"library"一词的日译名称"図書室"和"図書館"直接取自中国古已有之的称谓。  相似文献   

12.
1895年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当局为了沟通交流的现实需要和同化台湾人民的根本目的,以学校教育和其他方式在台湾推广日语。这一行径招致台湾人民不同形式的抵制,日本殖民者的同化企图最终落空。但作为奴化教育的一部分,长达半世纪的日语推广也对台湾产生了诸多影响,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3.
王升 《云南档案》2000,(3):42-44
历史的怪胎 台独是台湾问题中一个特殊的现象,它的出现与台湾的独特历史有关.1895年,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因为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整整50年.日本投降后,牧泽和许丙等人,秘密组建了台独团体,继续活动,直到1947年被国民党当局破获,这就是最早出现的台独.  相似文献   

14.
日本学者久保天随以擅长汉诗著称,他的中国戏曲研究则较少受人关注。他受明治时期中国戏曲研究先锋森槐南的影响,接触并开始研究中国戏曲。在几度修订中国文学史的过程中,他对于中国戏曲的研究日渐深入,并凭借在内阁文库和宫内省图书寮遍览群书的机会,积攒了大量材料,最终在《西厢记》、特别是《西厢记》的版本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成为日本研究中国戏曲的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亚洲,和日本、台湾、香港等其他几个主要经济发达地区一样,韩国已经是完成工业化的现代国家,儒家思想在社会以及人群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习俗与礼节中.在国家主导性的文化层面,儒家思想并不占据主要位置.这样的一种思想现实,决定了在以<大长今>为代表的韩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体现出"儒家思想最大公约数"与现代精神的完美结合.这才是<大长今>等剧真正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台湾民报>①是日据时期台湾的一份重要的华文报纸.在那个特殊年代里,<台湾民报>作为台湾人民唯一的自办报刊,一直坚持不懈地为反对日本同化做着艰苦的斗争,为台海两岸交流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中国近代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17.
业界动向     
台湾作家作品目录暨资料库启用;台湾文学营展开两岸三地文学交流;诚品敦南店封馆改装十月重新开幕;日本推理小说《洗钱》在台上市;香港漫画家刘云杰获日本“国际漫画奖”大奖  相似文献   

18.
十、漫画出版据日本清水勋所著《日本漫画事典》介绍,台湾在1905年前后,受《日本泼克》的影响,曾出版过一本《台湾泼克》(洪德麟语)。这大概是台湾最早的漫画出版记录。日据时期,日本漫画对台湾影响极大。台湾中国人出版的漫画书刊可谓凤毛麟角。当时的漫画主要刊登在一些日文报刊上,如《台湾新民报》、《同光》、《新竹州时报》等。许丙丁的《现代封神榜》是少数漫画单行本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一、导言公元1895年清廷与日本缔结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日本,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止,作为日本的殖民地前后历50多年。在这漫长的半个世纪里,台湾人民受尽异族的欺凌压迫和残暴蹂躏,但是台湾人民以“桑梓之地,义与存亡”的决心,奋起抗争不息,写下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民族运动史。《台湾民报》作为近代台湾民族运动的唯一喉舌,自1920年发行的月刊《台湾青年》起,至1944年以《兴南新闻》  相似文献   

20.
<正>一、关于《小小的我(POCOYO)》《小小的我(POCOYO)》是西班牙Zinkia Entertainment公司制作、Granada公司发行针对学龄前儿童制作的电视动画片,它在第30届安锡动画影展获得"世界最佳电视动画片"称号。此片目前正在英国、新西兰、加拿大、日本以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电视台热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