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活动要求: 1.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使每个幼儿都有参与活动和进行表达的机会。情况分析: 我们曾给每个幼儿一套几何图形,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图形粘贴组合成图案,然后说说自己的作品表达了什么意思。有的孩子能粘贴成含义丰富的图案,有的还能在图案上适当添画,使内容更加丰富,大部分孩子能把图形组合成有一定意义的图案,如小动物、小建筑等,也有少数幼儿粘贴的图案含义不清。在讲述自己作品意思时,不同孩子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据此,我把班上的幼儿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强的,二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强,而口语表达能力一般的,三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一般,而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语  相似文献   

2.
我班的幼儿刚入团时,对同伴的困难往往视而不见,如看到同伴摔倒,没有人主动去搀扶。我就尝试着运用“情绪追忆法”引导幼儿关心他人,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集体回忆。我让幼儿讨论:当自已有困难时,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当自己摔倒了,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大部分幼儿都说:“在家里遇到困难最先想到的是奶奶,最好妈妈马上来帮忙。”有的幼儿说:“我摔跤后很害怕。”有的幼儿说:“我摔倒时,希望老师看见,因为老师会关心我。”在我的引导下,幼儿感受  相似文献   

3.
看图讲述是幼儿借助于图片训练讲话,发展思维的一种形式,这里面伴随着大量的用词造句。有的幼儿讲述连贯,用词恰当,想象丰富,有的幼儿说的语句不完整,病句多,这些都跟他们词汇的丰富、积极词汇的多少、用词构句的能力有关。幼儿知道不少词汇,但对其中相当一部分词尚不理解;有的即使理解了,但不会运用。这些词称为消极的或被动的词,如果这些消极的词不转化为积极的词,将限止和妨碍着幼儿看图讲述的有效进行。例如,幼儿在看图讲述中说:“小鱼在水中自由散漫地游。”“今天的天气真新鲜。”这说明幼儿虽有构词造句的愿望,但对“自由散漫”、“新鲜”两个词汇尚处消极状态,造成用词不当之错。又如:在“取皮球”的讲述课中,幼儿说:“树  相似文献   

4.
《思维训练故事园》以儿童心理学为依据 ,针对幼儿思维的特点 ,循序渐进地把科学的思维方式蕴含在有趣的故事中 ,引导幼儿在趣味盎然的欣赏中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近三年来 ,我从小班到大班 ,利用《思维训练故事园》 ,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思维训练 ,取得了明显效果。首先 ,培养幼儿连贯性讲述能力幼儿的口语是由简单的“对话式听说”起步 ,逐渐向高层次的“连贯式听说”发展。在这两大层次中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在训练中 ,我通过让幼儿听故事、理解故事、复述故事、续编故事等 ,重点培养幼儿连贯…  相似文献   

5.
在应用题教学中,我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多种形式让幼儿练习,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及发散性思维能力。一、创设情境,让幼儿自己表演,提出问题编应用题。如给小朋友戴上小白兔头饰,让他们表演小白兔拔青菜,先拔了三棵,后来又拔了两棵,让幼儿编出应用题来。又如请幼儿在大花瓶里插上四朵花,小花瓶里插上一朵花后,再编出应用题。有的说:“大花瓶里有四朵花,小花瓶里有一朵花,一共有几朵花?”有的说:“两只花瓶里共有五朵花,小花瓶里有一朵,  相似文献   

6.
我在一堂常识课上是这样引导大班幼儿初步形成弹性概念的: 我首先从幼儿常接触的松紧带入手。上课时,我双手扯起一条松紧带,边拉边问:“这是什么?”幼儿齐答:“这是松紧带。”为了让幼儿观察得更清楚些,我把白色的松紧带挂在黑板上,然后用力往下拉,问幼儿:“老师用力拉它,它就怎样了?”幼儿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松紧带变长了,有的说松紧带变细了,  相似文献   

7.
一得集     
驼背的大拇指济南市槐荫区实验幼儿园刘莎我班有几位幼儿特别爱把大拇指放到嘴里吸吮,为此我制作了一个带有痛苦表情的指偶,将其套在大拇指上,痛苦地对幼儿说:“小朋友总是吸吮我,我变成了又丑又怪的驼背大拇指,什么事都做不成……”接着,我将幼儿分成两组,在一组幼儿的大拇指上套上带有痛苦表情的指偶,在另一组幼儿的大拇指上套上带有愉快表情的指偶,让幼儿自由表演。最后,我请幼儿讨论吸吮手指的行为。他们有的说:“吸吮手指会把脏东西吸进肚里。”有的说:“手指和指甲会变丑的。”有的说:“我们不要吸吮手指了。”这以后,再也没有幼儿吸…  相似文献   

8.
我在一堂常识课上是这样引导大班幼儿初步形成弹性概念的: 我首先从幼儿常接触的松紧带入手。上课时,我双手扯起一条松紧带,边拉边问:“这是什么?”幼儿齐答:“这是松紧带。”为了让幼儿观察得更清楚些,我把白色的松紧带挂在黑板上,然后用力往下拉,问幼儿:“老师用力拉它,它就怎样了?”幼儿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松紧带变长了,有的说松紧带变细了,  相似文献   

9.
教学一开始,我就亮出第四幅图问幼儿:“桌子椅子上有什么?”“哪来的脚印呢?”我让幼儿自由议论2~3分钟后再回答。幼儿说“是小偷从窗里爬出去踩上的”、“是弟弟关窗户踩上的”、“是弟弟站在桌子椅子上当小海军踩上的”等等,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在幼儿各持己见、  相似文献   

10.
幼儿离园时,一个中班的小女孩看见妈妈来接她,像小鸟一样扑到妈妈的怀里,拉着妈妈的手,走到贴有图画的黑板跟前,指着一张画说:“妈妈,这是我画的。”妈妈听了高兴地说:“囡囡真聪明,让我看看你画的是什么?”正当妈妈兴致勃勃地欣赏女儿的作品时,老师走过来了,板着脸,冲着小女孩的母亲说:“看看你女儿画的是什么!这黑板上贴出来的画都画得不好!你回家要好好抓一抓。”顿时,母亲的脸色骤变,小女孩也吓得一声不响。一到教室外面,就听见母亲边打边骂:“你画得不好贴出来还叫妈妈来看,我打死你……”紧接着就是孩子一阵撕心的哭  相似文献   

11.
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问道:“要是你在野外真的迷了路,怎么办?”我有意识地让学生的思维放一放,学生们议论开了。有的说:“如果我白天迷了路就看太阳。”有的说:“假如我晚上迷了路就望北斗星。”还有的说:“下雨迷了路我就找大树帮忙,因为树叶稠的一面是南,稀的一面是北。”我一面让学生起立仔细观看窗外的梧桐树是不是这样,一面启发他们回忆太阳升落的情景。孩子  相似文献   

12.
一年级的活动课上,我让孩子们讲讲他们的妈妈。孩子们活跃得有如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讲开了。有的说:“妈妈很关心我,每天早上帮我做早餐。”有的说:“妈妈要做很多事,很辛苦。”还有的骄傲地告诉我:“妈妈常常帮我买好看的衣服!”我注意到班上那个留级的小女孩一直没吭声,也没举手。我走过去,对她说:“你也跟大家说说吧。”小女孩怯生生地说:“我妈妈嫁了。”我被这不着边的话逗得笑了起来,其他孩子也跟着笑了。这时,一个叫小婷的女孩子站了起来,说:“老师,您别笑了。她说的是真的,她妈妈早就走了。”接着她又转身对其他孩子说:“你们也别…  相似文献   

13.
在给幼儿上看图讲述课《分苹果》时,我问幼儿:“小红把最大的苹果分给奶奶吃,奶奶怎么说?”有的回答:“奶奶说,小红真乖,奶奶不吃,你自己吃吧!”有的讲:“奶奶会说,乖孩子,自己吃吧,吃了好长大长胖。”还有的说:“奶奶说,小红真乖,说着就把苹果放回了盘子里。”没有一个幼儿说“奶奶高兴地吃了起来”。我又问:“你们在家吃苹果的时侯,是怎么分的?”有的说:“爸爸妈妈吃小的、虫虫咬过的,我吃最大的、最红的。”有的还说:“我给奶奶吃,奶奶不吃,待会儿还给我吃。”我猛然醒悟了,是啊!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情景不是比比皆是吗?“习惯成自然”,难怪孩子幼稚的心灵中留下了这样一个印象:爸爸妈妈应该吃小的、  相似文献   

14.
在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思维训练过程中,我们常注重训练幼儿的扩散性思维能力,而比较忽视集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事实上,扩散性思维训练只是一个手段,而通过扩散,再作比较,从中选出最佳答案,以培养幼儿的集中性思维能力,才是思维训练的主要目的。因此,我在语言教学中,努力注重思维训练的完善性和实效性。如,在中班看图讲述《一支钢笔》一课中,讲到“小红在岗亭附近拾到一支钢笔”时,我启发幼儿帮助小红想办法把钢笔送还给失主。一会儿,幼儿想出了很多办法:一个一个去问,交给老师,交给爸爸妈妈,去广播电台让叔叔在广播里讲,交给岗亭中的民警叔叔等等。这些办法都对,但不一定好,我就和幼儿一起分析讨论这些方法。  相似文献   

15.
镜头之一:某小班幼儿跑步时,一个小男孩不时回过头来亲亲身后的小女孩,老师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爸爸就是这样亲我妈妈的。”镜头之二:课间,一群小男孩紧追着一个小女孩不放,嘴里不时地喊着:“抓小妞,抓小妞!”镜头之三:某大班的课堂上,一个女孩偷偷地吻了一下身边的一个男孩,男孩立即回了女孩一巴掌。小女孩哭了,老师走来问男孩:“你为什么打她呀?”男孩支支吾吾地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思维能力和语文能力密切相关。笔者在教学中对开启学生思维的方法做了以下尝试。一、激发学生求知兴趣,诱发思维精心设计导语。良好的导入令学生心驰神往,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启开思维的大门,激发求知的欲望。如教学《人类的语言》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语言也就是说话,是我们人类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为什么还要加“人类的”?岂不是多此一举吗?有的学生说:“鹦鹉也会说话”。“那么,鹦鹉的说话能不能称为语言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这篇课文吧!”这…  相似文献   

17.
佘琴 《成才之路》2009,(31):82-83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是注入式多,这是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幼儿背诵了一些儿歌、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但如何运用并且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却考虑不多。而我园引进了分享阅读的教育模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单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学习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8.
有趣的手势     
一、设计意图手势语是我们生活中不自觉地常用的一种动作,孩子们对常见的手势语很熟悉。因此,我尝试着用手势语引发幼儿对生活经验的联想,让幼儿感到亲切,敢大胆地进行海阔天空的想像,激发兴趣。同时,也为幼儿提供相互交流与自由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将视觉信息、主观感觉及愿望表达出来,为幼儿爱说、乐说创设环境,从而增强幼儿“说”的兴趣,满足幼儿“说”的需求,提高幼儿“说”的能力。二、活动目标1.感受创造性讲述的乐趣;2.对手势展开想像,能创造性的讲述。三、活动准备微型录音机、磁带。四、活动过程1.手势表示什么?教师引导:不光嘴能说…  相似文献   

19.
在肯定幼儿“投机取巧”做法的同时,我会引导幼儿发挥想像,大胆创新。实践中,我曾向幼儿提问:如果物体很重,能用这种方法吗?如果物体在海底,手够不着怎么办?这时,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奔涌而出:有的说可开台起重机将物体吊起来让物体浮出水面,有的说把氢气球绑在物体上,让它  相似文献   

20.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位中国幼儿园的园长参观美国的一所幼儿园,她看见一个小女孩在困难地系衣服扣子,保育员走过来一边看”边表示她相信小女孩能系好扣子的,然后就走开了。这个小女孩继续系那不听话的扣子,我国的这位园长走过去对小女孩说:“我帮你系上好吗?”小女孩摇摇头说:“我都长大了,我会系扣子。”我又曾在某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件事:日本幼儿园举行幼儿运动会,一位两岁左右的幼儿在赛跑途中摔倒了,站在终点线的保育员鼓励道:“跑啊!别泄气!”那孩子边抹眼泪边咬牙爬起来坚持跑到终点,赢得热烈的拥抱和赞扬。这两件事如果发生在中国,人们是否会这样处理呢?一定有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