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诀"原指道家传授道术时的秘语,后多指根据事物的内容要点编成的便于记诵的语句。心理学认为:把记忆的内容编成合辙押韵的"口诀"进行记忆,其效果会显著提高。笔者在化学教学中曾用到一些顺口溜、化学口诀和修辞方法等进行讲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一、精选内容,适时归纳1.根据《课标》要求,选取所学内容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有很多知识点需要通  相似文献   

2.
口诀是根据具体事物的内容和特点编成的便于记忆的语句,学生读来朗朗上口,既不单调又容易接受,便于记忆和理解复杂抽象的书本知识,具有事半功倍之功效。下面列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在讲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之后,把有丝分裂的各期特点总结成下面八句话:“有丝分裂有周期,记住特点  相似文献   

3.
一、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来自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我在教学时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例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为了帮助学生记住“9”的乘法口诀,我先让学生思考下面一些问题:1个9是____(比10少____),2个9是____(比20少____),3个9是____(比30少____)……然后让学生积极动脑,从观察口诀的特征中去发现规律,学生经过比较,类推得到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从而很快地记住了9的乘法口诀。由于教师重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不少学生进一步观察和比较9的乘法口诀特点以后,又发现了“9的乘法口诀中积的十  相似文献   

4.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是可以用较为生动形象、易说易记的口诀概括和表达出来的,这便于学习者更好记住并运用数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过完善,可以考虑把这些口诀按内容嵌入到教材各章节后面的习题之前。这有利于提醒学生在做习题之前,通过口诀复习相关基础知识,相对集中的内容知识又便于平时及期中、期末的翻阅复习。  相似文献   

5.
关楚清 《考试周刊》2009,(25):211-212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式及化合价的知识这部分的内容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双基的重要部分,又是初三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分化点。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便于学生记忆,通常教师都会把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编成口诀,然后让学生背诵。但是学生往往把口诀背得很熟,真正应用化合价推导化学式,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跟教学与学习方式关系很大。一般来说,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材料或听教师讲授之后,能记住10%-20%的内容;学生对他们看到的事物或事物现象能够记住30%;如果既听到又看到事物或事物现象,自己又能描述,便能记住70%;如果学生亲手做过,又描述或讲过,则能记住90%。这也说明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歌诀记忆法”是把学习的材料编成易于记诵的语句,赋予其外在的音韵和节奏,使材料整齐对称、合辙押韵、朗朗上口,从而便于记忆的一种方法。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具体性和不重复性的特点,因此需要记忆的内容数量之多、难度之大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8.
乘法口诀,是根据9以内乘法内容要点,编成容易诵念和记忆的语句,它是乘法运算最基础的知识。因此,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掌握乘法口诀,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教学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口诀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语言形式。它是为了生动形象地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而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简洁明快、概括精当、容易记诵的语句。体育教师巧用口诀进行教学 ,不仅使学生易懂易记、省时高效 ,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浓厚的体育兴趣。由于口诀具有语言精炼、形象生动、简明扼要、概述深透、富有韵律、易懂易记等特点 ,所以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 ,根据教学需要不断概括、总结和创编一些实用的教学口诀加以运用既是体育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技能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 ,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全面提…  相似文献   

10.
二年级第三册教材,乘法九九表贯穿着整册教材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乘、除法的基础,熟悉乘法口诀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如何使学生能掌握好这方面的知识呢?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是按以下的步骤进行教学的。一、利用直观教学,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性学生学习知识,一般是从对教材的感知开始的。对教材的感知,就是通过各种感觉和知觉去观察有关事物、听取言语明、阅读文字符号等等,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学习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注意运用例题的插图、实物等进行直观教学,从丰富的感性认识开始,再把规  相似文献   

11.
许多数学知识,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更要让学生记住它。怎样才能使学生有效记忆数学知识呢?一、实践记忆法这就是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实验操作,得出结论来进行记忆的方法。比如,学习了有关面积、体积的知识后,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量一块地,算算亩产量。学习了统计图表知识后,可让学生画一张自己所在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情况的统计表或统计图。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和验证,就会获得久而不忘的效果。二、歌诀记忆法就是把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歌谣、口诀或顺口溜,从而便于记忆的方法。例如,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时,可编出这样的歌诀:加减法要速算…  相似文献   

12.
朱小伟 《考试周刊》2014,(87):67-68
乘法的意义是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对乘法意义的深入理解能有助于学生对乘法口诀的学习。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乘法的意义的教学作了探讨,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3.
我从事中学英语教学20年,英语基数词变序数词的“口诀”一直让我记忆犹新。每当我将这个“口诀”教给我的学生们时,它总让学生产生兴趣,并很快地记住了。这个“口诀”原发表在一本中学英语杂志,内容是这样的:“全变一二三;八减t,九减e,f替ve,ty变ti,切记th前加e”。这个“口诀”把基数词加上th变成序数词的一些“特殊”情况归纳成为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口诀”。学生们一旦记住这个“口诀”,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口诀记忆法是简便易行的记忆良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谐音口诀谐音口诀就是根据记忆内容,编成另一句声音相似的话来帮助记忆。谐音口诀用途广泛,可把枯燥乏味材料变得诙谐幽默,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生物学知识进行记忆。例如植物在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大量元素有9种,微量元素有7种。学生对此记忆起来较为困难,即使勉强记住也易遗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目前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加一点"调味料",寓知识于艺术之中,不仅能让教学更生动活泼,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中,口诀以其简明扼要、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而被广泛采用。在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笔者对一些常用口诀作了些整理,现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1.口诀记忆法有些地理知识是客观事实,需要学生记住的知识,但如果死记硬背,往往费时费力,效果欠佳。如果能够利用口诀法巧记、速记,学生就会记得快、记得牢。例如:在复习七大洲的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时,我让学生记住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简单一句话,学生不到一分钟就记住了。有道选择题:下列各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A.亚洲、欧洲、南极洲B.非洲、南美洲、大洋洲C.非洲、欧洲、北美洲D.亚洲、南极洲、南美洲。有位学生选成了D,我对他说:"你用口诀验证了吗?"这位学生马上意识到自己选错了,立刻改正过来。又如:在讲世界11个人口过亿的国家时,我让学生记的口诀是:两印两巴孟加拉,中美日俄尼日利亚,墨西哥  相似文献   

17.
<正>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在学习新知识后,学生的遗忘是先快后慢。在学习新知识后半个小时左右,能记住的知识不到50%;在学习一天后,能记住的知识只有33%;一周后所记住的仅仅只有25%。这说明在学习新知识后要及时巩固和复习,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专家通过研究发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笔记法[1-3]。笔记不仅需要课堂记录,还要包含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总结,能够让学生再现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的笔记才是有效的笔记,因此我们要寻找科学有效的笔记记录方法[4-5]。  相似文献   

18.
李茺颖 《甘肃教育》2009,(20):34-34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为了应考好多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味地操练.让学生记住一些单词、语句。但我认为.既然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就应该让它真正发挥出语言的特色,教师应真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当然.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足够的知识学生也很难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因为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正"7的乘法口诀"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内容,从教材编排来看,它是乘法口诀教学的第二部分,是学生在已掌握乘法意义以及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起始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但是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这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轻松,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新的数学知识.我们必须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人们认识事物,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容易记住和应用。因此在乘法口诀教学时,应让学生切实理解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每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如四六二十四,提问学生:(1)这句口诀是怎样推出来的?(6+6+6+6=24);(2)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