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演讲中习近平提出,中国愿同各国加强创新合作,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行动计划》,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4项行动。中国将在未来5年内安排2500人次青年科学家来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培训5000人次科学技术和管理人员,投入运行50家联合实验室。就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活动期间,《"十三五"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发布。其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本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必须加强的五个方面的对策,以期能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成为各大高校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一项学生活动。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性和独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出了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不健全、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不匹配、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提出通过"搭建一个平台,构建两个体系,组建三个团队"的思路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长效发展机制,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可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手段,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在大学里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意义、大学生完成科技创新课题的新方法、我们在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入手,介绍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含义、特征及高校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作用,并结合高校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当前高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完善各项机制建设、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课外科技活动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塑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为视角,探析福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模式,提出从意识层面、制度层面和活动层面完善福建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模式,深化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相似文献   

8.
面临国际高等教育最新发展趋势的潮头前列,同济大学作为一所百年综合型名校通过努力打造一个卓有成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平台,为学生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在此我们分享给大家我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做法和一些经验,通过建立国家、上海市、学校的三级联动的科技创新训练计划,打造同济创业谷、创新工坊和建立各学院大学生创新俱乐部的具体做法,切切实实推进了我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并产生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国家发展、学校改革、学生成才三个角度阐述了工科院校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从营造创新氛围、健全创新机制、注重形式和内容创新三个方面对工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总结了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锦敏 《文教资料》2012,(13):135-137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高等教育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之一。多年来,各高校由于缺乏系统的教学计划、制度建设、充足的科技经费和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等,从而导致目前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现状分析,探索了开展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途径,以推进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可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高校本科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建设创新实践环境和创新实践项目有效解决了本科学生创新场地不足和创新能力训练不足的问题,采取“立项一制作一参赛”三步走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专业本科生实验室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北京工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着眼于培养本科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规范化,采取“0.5+0.5”毕业设计模式,与开放实验室、本科生导师制、组建混合型研究团队、学生科技竞赛等多种途径紧密结合,显著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外高校成功经验,阐述了如何构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的学习实践平台,使其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综合与创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高性能计算平台开放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高性能计算公共平台为清华大学校级公共服务平台。高性能计算平台以用户服务为宗旨,为用户提供高性能计算资源及专业技术服务。文章以平台开放服务为主要内容,从服务用户、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阐述大型公共服务平台对外开放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核物理本科专业的培养规模滞后于当前的社会需求。为了充分发挥理科核物理本科专业对工科核类专业的支撑作用,促进高校核类本科专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创新中建设好理科核物理本科专业凸显重要。本文从更新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方面,探讨在创新中建设特色鲜明的理科核物理专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理科核物理专业人才的改革研究和设想。  相似文献   

16.
结合当前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际,介绍了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采取科学规划、深化质量工程、实施实验室建设项目化管理、实验室管理科学化等措施建设实验室,并相应采取设置创新实践学分、在本科生中开展教师指导科研训练、实施项目化实验室开放、将学科竞赛纳入常规教学管理等培养创新实践人才的方式方法及实践成效。介绍了实验室发展和搭建创新实践平台提升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做法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鸣 《高教论坛》2006,(5):18-21
本文以知识经济为背景,以科教兴国为目标,以高校统战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高校统战工作的定位,提出了高校统战工作的创新设想。  相似文献   

18.
实验室的体制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该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对本科基础教学实验室的体制进行了初步的改革,在原有本科教学实验室的基础上作了重大调整,合并了有关的实验室、成立综合性的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实验中心下设基础课实验室、专业课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尤其是在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带动下各实验室运行基本良好,教学效果显著,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提高本科生创新人才的培养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20.
This exploratory study examined how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bility to write in science changed over time as they completed a series of laboratory activities designed using a new instructional model called argument-driven inquiry.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a single section of an undergraduate general chemistry lab course offered at a large two-year community college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USA. The intervention took place over a 15-week semester and consisted of six laboratory activities. During each laboratory activity, the undergraduates wrote investigation reports, participated in a double-blind group peer review of the reports, and revised their reports based on the reviews. The reports written during each laboratory activity were used to examine changes in the students’ writing skills over time and to identify aspects of scientific writing that were the most difficult for the undergraduates in this context. The reviews produced by the students during each report were used to evaluate how well undergraduates engage in the peer-review process. The results of a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reports and reviews indicate that the participants mad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their ability to write in science and were able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heir peers’ writing with a relatively high degree of accuracy, but they also struggled with several aspects of scientific writing. The conclusions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include recommendations for help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learn to write by writing to learn in science and new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