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把培养创造力作为教育的宗旨,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创造能力作为教学的最高目标。在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努力践行陶行知的创造思想,以生活教育为背景,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核心目标。”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把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放在首位,科学制订教学计划,以保证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重要活动之一,能解放幼儿的天性,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本文结合陶行知思想对幼儿美术教育的意义,重点探讨了陶行知思想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3.
闻中秋 《海南教育》2014,(20):32-32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创造的教育思想是他创造性地培养人才的实践经验总结,其创造的教育实践更是贯穿于他整个教育活动之中。20世纪4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希望"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将"创造"看作人生的真谛,把培养创造力作为教育的宗旨,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创造能力作为教学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4.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陶行知先生主张“真善美合一”,他把美育渗透融合在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努力实践“健康之堡垒、艺术之环境、生活之园地、艺术之气氛、真善美之人格。”努力创造“真善美的活人”。陶行知要求把培养“真、善、美”的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把教育事业作为教人求真、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陶行知就把那种“消灭学生生活力、创造力”的教育痛斥为“死的教育”、“吃人的教育”,大声疾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新课程教育改革中也多次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阐明了我们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究竟要培养学生什么素质这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新课程教育改革中也多次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阐明了我们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究竟要培养学生什么素质这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陈冬梅 《早期教育》2011,(11):50-52
陶行知先生提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他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教师应以创新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美术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本文分别从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指导等方面,阐述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陶行知就把那种“消灭学生生活力、创造力”的教育痛斥为“死的教育”、“吃人的教育”,大声疾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行,新课程理论的推进,“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愈来愈受到当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而谈起创造,我们不禁会想起中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陶行知.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创造教育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而如何才能培养出创造力呢?陶行知先生通过长期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分析出了妨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六大解放”的重要思想,即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六大解放”是陶行知思想的重要内容,他把“六大解放”看作是培植儿童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数学老师,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陶先生的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有着相当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记者:胡老,您是陶行知的学生,又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副会长,《陶行知全集》1~11卷的主编,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请你谈谈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思想是怎样提出、如何发展的呢? 胡:陶行知1913年在《“金陵光”出版之宣言》中就闪现着“创造”的光点。把创造引入教育领域,明确无误的是1919年,他提出“创造精神”,“创造的教育家”(见《第一流教育家》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陶行知全集》第1卷25页,以下简称全集×卷×页),把创造  相似文献   

12.
陈建良 《考试周刊》2009,(42):195-196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根本途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师的职责,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具体表现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创造教育的开创者。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在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指导意义。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将会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4.
<正>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为"创造而教"已成为世界教育的一大潮流。在大力提倡开展创新教育的今天,重温陶行知先生博大精深的创造教育思想,对于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思想中提出了六大解放,作为肩负祖国下一代培养重任的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做起,把创新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在学校成立的"行知少年科学  相似文献   

15.
创造教育就是运用创造学理论 ,开发人的潜能 ,开发人的创造力 ,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活动。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创造教育最早的开拓者。在1943年10月 ,陶行知就已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 ,并正式指出 :“创造是生活教育的目的。”他以生活教育为基础 ,寓创造教育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之中 ,他的创造教育思想与当前中国教育改革思想息息相通。所以 ,在幼儿教育中 ,我们应该坚持把素质教育与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有机结合起来 ,探索和实践创造教育的新途径 ,为幼儿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创造教育的开创者.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在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指导意义.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将会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正> “二十一世纪是智力战”。智力战的决胜因素是创造力。这就要求教育主动适应新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创造性人才。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掷地有声地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步吧”的创造宣言。中师作为教育母机,要坚持三个面向,做到两个主动适应,借鉴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创造力,无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行知是毕生崇尚创造,毕生创造不辍的教育家。他在创造教育方面,作了十分可贵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精深独到的创造教育思想。这对于我们今天实施科教兴国,实现21世纪教育的全面振兴,是富有启迪意义的。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形成何谓创造教育?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要回答什么是创造。陶行知认为,创造就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谓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他由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言“恶是枯干”的话,引申出他对于创造教育的独到看法。他说:“汗干了,…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立身于中国教育改革,极富创造精神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贯穿于他的生活教育运动的全过程,是他生活教育理论中最为亮丽的部分。他也是世界创造教育的最早探索者之一。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重温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我们更加认识到它对当前以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一、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1.体现了现代创造教育的目的。创造性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是…  相似文献   

20.
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就是说,创造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尽早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