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道德关乎儿童的成长.在儿童的成长中,儿童道德具有道德的"深层语法",即儿童之间的"爱"与"公正".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认知是一种"受限的理性",儿童的道德情感是儿童道德逻辑的首要特征,儿童的道德行为是儿童道德认知基础上的道德情感结出的硕果.由于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教化就要考虑到儿童的道德智慧,通过儿童的生命叙事,激发儿童的道德情感,在情感的作用下,通过交往、体验,实现儿童的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2.
儿童道德关乎儿童的成长。在儿童的成长中,儿童道德具有道德的“深层语法”,即儿童之间的“爱”与“公正”。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情感是儿童道德逻辑的首要特征,儿童的道德教化就要考虑到儿童的道德智慧,通过儿童的生命叙事,激发儿童的道德情感,在情感的作用下通过交往、体验,实现儿童的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3.
孤独症儿童对道德和习俗规则的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Blair(1996)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权威去道德化和泛习俗化两组问题,考察孤独症和正常儿童对道德和习俗规则的判断及其与他们心理理论的关系。结果发现,孤独症儿童错误信念理解成绩低于接受性言语匹配的正常儿童,两组儿童在道德判断上表现不同,而在习俗判断上的表现没有差异。结果提示,道德判断需要心理理解能力,而习俗判断则与训练和社会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游戏是儿童常态化的生活方式。伴随着游戏,儿童不断体验外部世界并获得来自生活的直接经验,影响其社会性发展。儿童生理发育和心理认知能力的成长使游戏也具有了阶段性。进入具体运算阶段后,儿童的游戏兴趣更倾向于规则性游戏,被社会道德原则所浸染的游戏规则影响着儿童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成长。教师不仅仅是游戏的旁观者,而且应该引导学生在游戏的道德渗透中逐渐培养道德精神。因此,游戏不仅是儿童的娱乐活动,也是一种自主的、实际的道德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5.
洋县社火,是洋县人民群众在春节期间举行的自娱自乐的、表演性极强的各种民间歌舞技艺活动的总称。在洋县社火这一特定的活动中,人们相互吸引,共同建构了一个充满引力的民俗场。在这一民俗场中,作为表演者的儿童习得了当地人们具有的特定行为和习俗,而作为观众的儿童则感受并了解到了这种行为和习俗。洋县社火的启示是:儿童的习俗化过程应该顺应其本性;我们应当利用习俗促进儿童成长,使传统文化更加有效地为儿童所习得。  相似文献   

6.
教育活动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并非只发生在制度化的学校教育里,儿童个体生命的成长与社会化离不开养育习俗的影响。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儿童养育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儿童保育和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思想、教育经验和教育智慧。深入研究存在于本土的、民间的儿童养育习俗对于促进现代幼儿教育理论的"本土生长"、回应现代幼儿教育的异化现象、实现对本土儿童及其教育知识的人文关怀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道德习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道德习惯是指在一定社会中,经过长期的民族传统和文化的熏染而形成的特定的道德风尚,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对社会中的群体和个人具有约束力的行为方式,我们也称之为道德习俗、道德常规或群体道德习惯;所谓狭义的道德习惯也可称之为个体道德习惯。是指社会道德习俗的个体化.是个体在道德实践中经过反复持久的练习而形成的稳固的心理定势和道德行为方式。”本文主要从狭义的道德习惯出发,探讨初中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8.
道德与法治教材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娃娃抓起的载体,是聚焦儿童成长中可感可思的生活事件,引导儿童主动探究生活中的"法",培养儿童明法理,懂规矩,从而构建有道德的生活,陪伴儿童实现道德成长,促进儿童知法、守法的习惯养成。  相似文献   

9.
道德习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道德习惯是指在一定社会中,经过长期的民族传统和文化的熏染而形成的特定的道德风尚,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对社会中的群体和个人具有约束力的行为方式,我们也称之为道德习俗、道德常规或群体道德习惯;所谓狭义的道德习惯也可称之为个体道德习惯。是指社会道德习俗的个体化.是个体在道德实践中经过反复持久的练习而形成的稳固的心理定势和道德行为方式。”本文主要从狭义的道德习惯出发,探讨初中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0.
情感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学生的完整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情感教育有利于实现学科育人目标,助力学生实现人格健全和精神生长。文章以“在品味情感中成长”为例,从课前线上自主调研,活动前置引情;课中善用数字资源,优化情境共情;课后线上拓展作业,实践活动移情三个方面来探索数字资源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情感教育的路径,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阅读能够促进儿童道德成长,西方很多学者都以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为基础阐发阅读对道德成长的促进作用。《哈利·波特》系列就是阅读促进儿童道德成长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时它也体现出当前的消费文化对阅读及儿童道德成长的影响。阅读与儿童道德成长的关系研究对我国道德教育和儿童出版都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习作教学,作为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能实现其学科教学目标外,还承担着育人的任务。基于学科育人理念下的小学习作教学能够滋养生命,助力儿童精神成长,实现课堂的活动育人功能;涵养德性,促进儿童道德成长,实现学科的立德树人功能;顺应童性,推动儿童文化生长,实现课程的文化育人功能;体验成功,提升儿童习作兴趣,实现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相似文献   

13.
道德学习是我国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时代新命题。儿童的道德学习应以乐为原动力,以生活为依托,以活动为途径一这种在儿童真实的道德成长过程中引导儿童自主学习道德的路径,赋予了儿童道德生命发展的主动权,有效地唤醒了儿童道德学习的潜能。  相似文献   

14.
学校既是一种制度存在,也是一种文化存在,亦是一种制度文化的存在。学校道德教育是在制度文化架构和安排下的制度性活动。学校道德教育的持续、纵深开展和有效推进,有赖于学校制度文化的规范、支持和保障。学校制度文化与学生道德发展紧密相关。学生道德品质的结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有机的体系,涵盖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制度文化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认知发展机制、情感激励机制和实践活动机制的作用,并促使三者良性互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德性的养成,推动学生道德发展,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跃升,服务于道德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经历连续的三个水平,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他通过设计道德两难问题来考察和促进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在语文教学中也经常面临两难的情境,因此,我们可以从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获得启示用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这部分儿童到了合适年龄进入学校读书,由于其长期缺少父母的教育和陪伴,心理情感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初中是学生阶段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如果学生在初中时期的心理得不到有效发展,特别是情感教育的缺失,对于留守儿童终身的学习和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需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弥补留守儿童心灵情感的缺失,让其健康地学习和成长。  相似文献   

17.
阅读能够促进儿童道德成长,西方很多学者都以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为基础阐发阅读对道德成长的促进作用.<哈利·波特>系列就是阅读促进儿童道德成长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时它也体现出当前的消费文化对阅读及儿童道德成长的影响.阅读与儿童道德成长的关系研究对我国道德教育和儿童出版都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道德动机——回归批判性道德意识的本质批判性意识是理想意识的核心,是人类智慧、情感、道德和精神方面的整合。批判性意识的水平和程度是道德动机和结构认知的发展水平协同互动的结果,引导着思维与情感和谐运作,促使理性认知、外部直觉与内部洞察力有效统一,其核心便是道德动机。二、批判性道德意识在个体中的成长批判性道德意识的萌芽期开始于儿童时期,到青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德育》2007,2(3):83-86
中华传统道德是一个巨大的思想宝库,博大精深,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品质、民族精神、崇高气节、高尚情感和优雅礼仪,是学校实施道德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我们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道德愿望,利用传统道德资源,梳理出符合田中学生实际的人格教育目标,通过环境浸润、活动体验、学科渗透、校本课程等途径,达到快乐中教育、喜悦中成长的文化育人目的,使田中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中实现道德完满与人格充盈。  相似文献   

20.
论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勤 《江苏高教》2005,(1):90-92
道德建设是当今世界的普适性话题,它的特点不是以某区域推及某区域,而是社会成员共同的追求。但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大学生群体已成为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公民群体,这个群体的道德建设状况成为时代性的关注热点。因而,加强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不仅要从为人类的文明社会和谐发展做贡献的高度来认识,更重要的还要从这个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群体公民特点出发,找准着力点,以激发其主体道德意识,培育道德情感,引导选择道德行为,缩小“应然”与现实的域值差,营造生活道德环境,使道德主体在道德生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