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自1983年首次成功举办以来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在这些年里,春晚在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走向困境,受到人们的非议。究其原因,一是晚会市场、受众发生了众多变化,二是春晚的发展有停滞的地方。这种变与不变之间产生的错位,正是导致人们对于春晚认识变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冯洁 《新闻知识》2008,(6):27-29
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自1983年首次成功举办以来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在这些年里,春晚曾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走向困境,受到人们的非议。但是无论如何,春晚已经成为了华夏儿女除夕夜的一道视觉"盛宴"。随着学者们对于它的关注和研究的兴起,春晚也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3.
华施琪 《今传媒》2016,(5):102-103
春晚作为中国观众的一道除夕盛宴已经走过三十年有余,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交网络平台的建设,人们对于春晚的评论越来越可以即时的展现.而在近些年的春晚播出过程中,对于春晚中种种“槽点”的吐槽也已经成为了观众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这些吐槽或是理性或是感性,多多少少都表达了对于春晚节目的一些看法.受众的娱乐需求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愈加多样化,但是春晚的推陈出新显然并不能完全跟上当代受众的脚步.本文通过三个部分,分别是“春晚与明星效应”“春晚与服装舞台”“春晚与潮流引领”阐述了春晚以及其对当代受众的娱乐需求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1983年到2012年,中央电视台的直播春节联欢晚会已经连续举办了30届.2012年的春晚以“致敬30年”的主题段落,以取消商业广告的方式,意在回归传统.但是,去商业的方式没有达到2012年春晚的预期效果.本文以解释性的方式重新审视春晚的历史,试图回答这30年来发生的根本变化.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提出2012年春晚的回归话题;其次回顾30年春晚的重要节点;最后,分析春晚“失宠”的原因,探讨春晚可能的走向.本文的基本思考是:春晚从服务人民变为召唤大众的转型,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基本变迁.商业化并不是春晚衰落的主要症结,重新整合碎裂的社会才是关键问题.央视和春晚所代表的大众传媒的召唤作用今后仍然需要,但也可以改进.  相似文献   

5.
刘博雅 《传媒》2018,(5):79-81
本文分析了央视春晚舞台多媒体的发展变迁,认为其在影像内容和影像载体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春晚舞台多媒体也开始摆脱了单一的、附属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春晚的主导,完成了与节目、舞台之间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春晚舞美效果的极大提升.  相似文献   

6.
我们进入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厅对马年春晚进行采访时,正好是所有节目开始联排前后。外界对这届新春晚的关注和期待正在发酵——大概每个观众都会认为,冯小刚出任马年春晚总导演是一个打破30年春晚固有传统的信号。我看了整整三天排练,想尽办法寻找冯小刚为春晚带来的变化,但不得不说,这样的变化小而有限。  相似文献   

7.
去年11月,笔者曾在《青年记者》发表过一篇文章《对鸡年春晚的期待》.文中说:“人们有理由期待,鸡年春晚能办成一台正能量满满,充盈温暖,赏心悦目的联欢会,让春晚重新赢得众多民众的青睐.”笔者除夕在电视上看过后又在网上认真看了这台晚会,有的节目还看了两三遍,觉得比去年猴年春晚有很大改进.  相似文献   

8.
经过32年的发展,春晚已经形成了一套固有的主题、形式和内容。国家在场、人民联欢等成为了春晚仪式性质的主要表现主题。近些年,节目形式固定、内容雷同等渐渐被人们所诟病。卫视春晚崛起、其他媒体和观众角色的转变,都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春晚的仪式性质。2014年春晚升格为国家项目,采取了外聘导演的举措,开场短片体现了创造者们的思考和改变,这预示着央视春晚开始了自身的救赎,春晚的仪式性质将被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9.
按文化发展周期律来看,一种现象沉淀成文化,是通过兴起——兴盛——衰落——修正变化再生的生存轨迹沉淀而再生的。我们这一代人,有幸赶上了"‘春晚’文化"形成的周期。"春晚"文化的出现,是在一个民族百废待兴中人们用智慧的、试探的方式,借用一个民族风俗  相似文献   

10.
《声屏世界》2011,(10):118-119
草根是创新的源泉"春晚"的创新,不仅成为中央电视台的一道难题,甚至也成为全国电视观众心中一道放不下的悬念。创新难,春晚创新更是难上加难。这一点,几成人们共识。在这种春晚创新难的大背景下,我们欣然看到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2010年9月3日播出的新节目《我要上春晚》。这一方面当然是中央电视台近期一系列体  相似文献   

11.
闫利超 《传媒》2023,(S1):110-112
从1983年到2022年,春晚走过40年,除夕夜一家人团聚观看春晚也已经成了一项具有仪式感的新年俗。“不惑之年”的春晚通过40年来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守正创新,形塑人们的集体记忆和国家认同感。2022总台春晚通过在主持人组合、跨屏互动、沉浸体验和节目创新等多方面的融通联动,为观众呈现出一台高水平、有温度、面向未来的文艺盛会。  相似文献   

12.
张勇 《记者摇篮》2012,(10):39-40
为了活跃城乡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鼓励人们自娱自乐的和谐氛围,根据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领导的指示精神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丹东广播电视台从2011年1月17日起,开办了面向丹东地区大众的《百姓大舞台》栏目。《百姓大舞台》栏目从开办至今已经走过一年多的时间了,其间共录制播出七十多期节目,在百姓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参与者异常踊跃。人们在参与节目的同时,还愉悦了身心,增长了知识,快乐了生活。这一点在2012年丹东市首届《百姓春晚》上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2012年的丹东首届《百姓春晚》是以"欢乐、祥和、幸福"为主题,体现"百姓大舞台,舞台我主宰,《百姓春晚》百姓办,《百姓春晚》百姓看"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张石玲 《视听界》2008,(2):62-63
春晚是年年挨骂年年办,人们是年年骂来年年看。事实上,春晚已经成为春节一个必不可少的文化符号,成为春节传统的包饺子、吃团圆饭、写春联、放鞭炮等等之外又一重要的年俗。 据收视报告显示,今年央视春晚的收视份额达到96%,在某门户网站所做的“2008年春晚满意度”的调查中,参与调查的55万网民中认为今年春晚“好和不错”者加起来接近80%,认为“有待进步者”占20%,这个评价超过近几年春晚调查。  相似文献   

14.
2012年除夕夜,中央电视台给观众献上了一场欢乐、亲和、时尚的春节晚会,数字化的技术手段、高标准的文化追求使观众耳目一新,成为30年“春晚”新的里程碑.更令人惊喜的是,当人们还沉浸在“春晚”的热烈氛围之中,并期望有更多的信息和更多的理解时,大年初一晚上,中央电视台播出了5集纪录片《春晚》,一连五天,一天一集,一集50分钟,将2012年这场春节晚会的幕后故事生动地呈现给观众,其中还穿插了30年来历届春节晚会的难忘记忆,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子拉近了观众与春晚创作人员、演职人员的距离,观众如同与其一同经历了这台晚会诞生的艰苦历程,使观众在回味中加深了理解,在新的认知基础上,重新分享这台晚会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央视春晚与往年春晚一样,播出后便引起诸多争议,植入式广告成为央视春晚重大的争议点,观众对节目中横行的植入广告产生了异议,众多网友戏称,央视以前是"在春晚中插播广告",而虎年春晚是"在广告中插播春晚",抱怨植入广告的数量过多,对央视来说是始料不及的.  相似文献   

16.
当赵本山再次宣布退出蛇年春晚时,人们没有太多意外,就像得知将是郭德纲取代赵本山点春晚的"炮捻子"时,人们也没有太多的惊喜。春晚小品不再可期,而民间的喜剧市场正在蓬勃当56岁的赵本山在蛇年除夕前20天再次爽约央视春晚时,人们没有多大意外。去年1月19月,赵本山在春晚前4天宣布退出,彼时"本山大叔退了,谁来压轴"的猜测此起彼伏。去年是"身体原因",今年赵直言是剧本原因。本山传媒艺术总监刘双平回应赵退出时说:"这次赵本山老师退出蛇年春晚,不是身体原因,而是作品原因。赵老师今年为了央视春晚,提前两个月就开始精心准备。但前不久,在语言类节目的  相似文献   

17.
宫瑜璟  李多 《传媒》2021,(8):29-30
一年又一年,各省级卫视春晚就像一个符号,把各自行政区域的发展和整个国家的变化总结呈现出来,把全民在追寻的优秀文艺作品集中呈现出来,把对新年的希望和对未来的信心有力呈现出来.2021年春节,不少省级卫视春晚得到了广大受众的高度认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对丰富人民生活、提升民众士气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5年春节前后我对一些新闻传播现象有些想法,网络上对此也有些议论,我写下来同读者诸公讨论。关于春晚为了获得对整台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下简称春晚)评价的发言权,我硬撑到春晚结束的大年初一凌晨1时。接连3天,我从中央大报到地方报纸上读到了对这台人们期待半年之久的春晚的"点赞"和"吐槽",真可谓是毁誉参半。从我的观察中发现,点赞者中间,光明日报的报道和评论比较集  相似文献   

19.
2013年7月15日光明网上有一篇文章,说:“著名导演冯小刚正式取代哈文执导马年舂晚,这标志着洋溢着冯氏风格春晚的‘集结号’即将吹响,2014年马年春晚的最大看点,冯氏能否拯救春晚近年来显现的颓势和失色?”文章的标题是“看冯氏幽默能否让春晚死灰复燃”.让春晚改变面貌,能说“让春晚死灰复燃”吗?  相似文献   

20.
徐建东  肖龙 《东南传播》2014,(11):34-36
社会图式是有关社会实体的认知结构。我国春晚社会图式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初步生成到抽象发展的过程;发展得成熟的春晚社会图式有得亦有失,且其自然激活和坚韧效应已影响到了人们对后续春晚的社会认知和好恶体验,让人觉得春晚越来越难办。故需从图式不适应性方面推动春晚社会图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