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宣武教育》2007,(1):45-45
宋寒在《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19期上撰文说,课改在理论上赋予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权利.教师理应在课改和校本课程的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而现实中教师却逐渐放弃了享有的课程开发权力。这种主动弃权乃是出于本校开发中“制度规训”、“技术制约”及“文化羁绊”等多种潜在因素控制的结果。教师应转变校本课程开发的观念,从“技术兴趣”转变为“实践兴趣”,通过对学校平行性组织及文化的重构,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主动“执权”。  相似文献   

2.
瞿林 《教师》2020,(4):7-8
“三点半”课后服务在我国中小学的普遍开展,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了时间保障、经费支撑和师资队伍等资源的优化。“三点半”课后服务中,校本课程的发展面临着规划目标不明确、教师积极性不高、课程连贯性系统性有待提高等难题。“三点半”课后服务进一步促进校本课程发展需注重三点:学校课后管理需更为规范;教师开发课程需更为主动;校本课程开发设计需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3.
在开发校本课程之初,我们就树立了“课程建设即教师建设”这一指导思想。因为校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教师的主动参与,而要求教师参与课程研制、设计与实施工作,必须首先形成“教师也是重要的课程设计、实施”,“课程开发即教师发展”的师资培训理念。  相似文献   

4.
“主动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教育”是天津市红桥实验小学在多年的办学实践和教育科研探索中逐渐明确起来的一种教育思想和办学模式。在对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制约的认识基础上,他们对现行国家课程体系做了一些变通。力求与主动教育的研究主题相配合,从而开发出了具有“主动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这一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以学生主动发展的基本理念,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开发主体、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都体现了自己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5.
“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加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教师加深对学生和教材的理解,校本课程开发也因此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抓手”。问题在于,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克服许多障碍;而且,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本身也存在局限。因此,需要对“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命题有更为谨慎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温州精神”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课程改革为“温州精神”教育以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进中小学课堂提供了平台。发掘温州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温州精神”教育校本课程,传承“温州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培养一代新人,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学校的课程品位以及教育品位,从而促进温州地区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浅析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困惑和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三级课程”的试行,校本课程开发这个概念受到了我国课程理论界的关注,一部分学校也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意识和能力的问题。三级课程管理的推行,要求教师逐步改变“既定课程的实施者”的角色,用新的工作方式来完成新的课程任务,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去。然而多年来,在课程标准、教科书统一的情况下,大量的教师没有机会、没有权利或没有能力针对自己的学生和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我们应该教什么…  相似文献   

8.
在开发校本课程之初,我们就树立了“课程建设即教师建设”这一指导思想。因为校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教师的主动参与,而要求教师参与课程研制、设计与实施工作,必须首先形成“教师也是重要的课程设计者、实施者”,“课程开发即教师发展”的师资培训理念。为了让教师能在教改实践中获得专业发展,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把教师推向课程开发前沿,发挥其独特作用,使其课程开发的潜能得以显现、发展。这就使得教师在课程开发的同时获得了自身的专业的发展。而且,教师的主动参与还促进了课程开发与教师发展的良性互动循环,…  相似文献   

9.
龙起香 《钦州学院学报》2009,24(6):91-93,107
钦州市农村小学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意识薄弱,多数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不足,对校本课程开发持否定态度,校本课程开发的自我效能感低,工作被动。究其原因,既有教师课程意识、课程开发技能缺失的主体性因素,也受传统的教师文化特质及教育政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要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意识,需要促进教师从教学意识到课程意识的转变,加强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意义的认识,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知识、技能素养,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是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学校的课程建设注入新鲜活力。首先,校本课程赋予教师开发课程的权利,老师从原来课程开发的旁观者走进课程的中心。教师在经历课程开发过程,实现课程观念的转变与课程境界的提升。其次,校本课程以其提供“菜单式”的课程内容,开放的课程实施空间为不同知识背景、能力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学生找到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增长点”。第三,校本课程为学校重建校园文化,实现特色形成提供了课程空间,使课程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同时,教师们参与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增强了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做为“这一所学校”教师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11.
一、课程开发的浅层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浅层化已成为制约课程开发长效化和课程教学常态化的瓶颈。1.课程意识的低弱。一是课程解读意识弱。学校和教师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含义解读空缺,认不清校本课程合法的课程地位,学校要么对其置之不理,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挤占其课程时空,要么将其简单等同于选修课、活动课,执行了之。一项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的调查显示,“有40%的教师从未听说过校本课程,90%的校长稍有了解,只有一所学校正在启动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二是课程改造意识弱。一方面,教师对实践成形的选修课和活动课低水平重复,没能以“课程”的上位意识和实践技术加以改造、组合,提升为具有课程规范、特征、价值的校本课程,实现选修课、活动课向课程的回归。另一方面,对现有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2.
历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存在着课程开设“虚无化”、课程管理“杂乱化”和教材开发“拿来化”等“三化”现象,严重影响校本课程开发。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要努力提升教师课程意识,完善校本课程实施机制,严把校本教材质量关和建构校本课程开发文化等。  相似文献   

13.
影响农村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三级课程管理的实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国,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形成城乡二元的社会,在这种条件下,农村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农村,校本课程开发是实现国家教育目标,实现农村教育为农服务的主要途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村校本课程开发如何,直接影响农村教育的质量。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教师角色的新转变。正像马什所说:“校本开发试图打破教师作为‘消极接受者’的角色,而将其定位为‘课程决策者’,除非教师能完成这个转变,否则校本课程开发就不可能有效地实施。”教师拥有了部分课程开发的权利,开始参与课程开发,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从另一个角度说,教师角色从一元走向多元。由于教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本身的素质就成了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成败。为此,我区在抓“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的同时,还着重抓了师资的培训。在培训中我们认识到,要持久、有效地开展教师培训,必须建立起“校本培训”制度。对此我们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在国外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热潮的推动下,我国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我国课程体制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相容并包的框架。受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幼儿园也面临着园本课程(kindergarten-basedcurriculum)开发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幼儿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引起了众多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关注。园本课程的推出,使幼儿园和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拥有了很大的权力,而教师的课程参与,正使教师的这种权利得以体现,使课程开发更贴…  相似文献   

16.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的成长密切相关。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使教师成为课程的执行者和实施者,更使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既是学校文化创造、重建的过程,也是教师重建自己的文化结构、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个性品质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在对西陵区校本课程开发的调研中,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校本课程的设置。我校作为广州市高中新课程实施的样本学校,十分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两年来开发和实施了“健康人生”、“艺术人生”、“社交礼仪”、“情系珠江”和必修中附设等校本课程。下面谈谈我校较为成熟的“健康人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8.
王轶媛 《家长》2024,(3):102-104
<正>为落实国家“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当大力倡导课程多元化,以校本课程开发为抓手,利用好校本课程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将吴文化融入校本课程建设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我们应当切实发掘中国优秀吴文化的内容,积极开发小学吴文化校本课程,让学生能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实现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并达到减负提效的目的。本文将对“双减”背景下吴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策略进行研究。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推行了“双减”政策,  相似文献   

19.
牛丽红 《天津教育》2001,(11):10-12
20世纪70年代,英美等发达国家广泛重视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由教师为决策主体的课程开发模式———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1973年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辖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最早提出开发校本课程,之后,许多国家开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我国是在90年代后期,逐渐有学者提出“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设想,“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提出来的。它是课程管理行政主体变化的一种表现,是课程管理权利的一次再分配。它的具体含义是:学校的领导、教师、…  相似文献   

20.
在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教师要做到追求“四合”,洋溢“四味”:即融合经典,飘逸文化味;糅合课外,充溢生活味;契合童心,彰显儿童味;结合读写,凸显语文味。让学生在有趣有益的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中亲近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