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些年来,书籍史、阅读史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如王宪明、王天根、赖建诚、张仲民、田涛等对严复的《社会通诠》、《天演论》、《原富》等译著以及晚清卫生、国际法书籍的解读,台湾学者潘光哲发表的《追索晚清阅读史的一些想法》(《新史学》第16卷第3期2005年9月)等,既是阅读史研究的力作,  相似文献   

2.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在近代中国影响深远,学界对它甚为关注。王天根先生的专著《〈天演论〉传播与清末民初的社会动员》(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采用“从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到传播效果”的分析框架,就《天演论》早期文本的传播过程,《天演论》传播与清末民初政治思潮、学术转型、宗教神学、社会通讯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勾勒出了《天演论》传播的进化论在知识界由精英向大众的传播路径,进化论思想如何形成进化思潮的历史轨迹。王天根先生将译本《天演论》与原本《进化论与伦理学》进行对照,论述其各自…  相似文献   

3.
严译《天演论》是戊戌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重要理论著作,但严复在该书中究竟宣传了什么样的思想宗旨?对此史学界众说不一。有人认为《天演论》宣扬“物竞天择”,主张赫胥黎的“与天争胜”,反对斯宾塞的“任天为治”;也有人认为严复具有突出的“制天论”观点。本文试图从严复的思想渊源、《原强》与《天演论》的思想继承关系及《天演论》内容本身等方面论证:严复的《天演论》基本赞同斯宾塞的社会学说,排斥赫胥黎的伦理思想;不仅主张“物竞”,而且力倡“任天”。  相似文献   

4.
中日甲午战争后,面对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严复产生了严重的忧患意识,痛感长此以往中国将亡国灭种。在强烈的爱国热情驱使下,他撰写了一系列充满危机意识的论述,试图唤起全民族的觉醒。1898年,又以《天演论》为名,翻译出版了英国学者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在晚清社会中引起极大的震动。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是勒弗菲尔提出的改写理论中的关键术语,对考察翻译实践、理解翻译现象有指导作用。以改写理论中的意识形态为研究视角,通过对郝胥黎Evolution and Ethics中文全译本与严复译本的对比,分析严复在《天演论》翻译过程中多种形式的改写及成因,探讨晚清社会求变革、开民智的政治意识形态和传统儒家思想中,以载道、天人合一的文化意识形态对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操控与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天演论》中中学循环论和西学进化论关系的考察,不应忽略严复的中学背景。以"寓作于述"的方式,严复《天演论》构成了《周易》里"螺旋式上升"历史观和西方进化论思想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天演论》慎始基斋本及天津南开大学图书馆所藏严复手批校样本的考察,结合严译《天演论》手稿,与吴汝纶等人的交往书信,探讨了《天演论》早期的版本源流及其相互关系,阐述了严复翻译、修订《天演论》的具体过程及思想演变,论析了其重要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面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严复把进化论,他译作天演论,作为唤醒民众危机意识的真理介绍给国人。天演论是近代进化论的思潮浪头,是进化论的理论基石。严复的天演论是中国化了的进化论,不仅启迪了当时的民众,开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下民众的视野,而且对当代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中国社会也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天演论》之于近代中国思想革命功不可没,然而《天演论》在严译目标群体———统治阶级和士大夫阶层中却未受待见,严复所期待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并未因该书巨大的影响力而实现,严复翻译之道“信达雅”也备受质疑。译者是翻译主体亦是伦理主体,在一定目的驱使下促成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伦理对话,并因意识形态取向与两种文化内诸要素共谋,操纵译作及其引发的伦理走向。译者严复在共谋关系网中不断调整伦理姿态,以期其译作发挥既定之功,然《天演论》流传之“殇”亦揭示了文化共谋的痼疾。  相似文献   

10.
福州严复研究会最近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将筹办“《天演论》译著百年纪念”活动。活动内容有:(1)于今年下半年邀请国内外学者举行大型学术研讨会,发表有关学术论文和纪念文字。(2)举办有关严复译著《天演论》的背景及历史  相似文献   

11.
姚斯的"期待视野"理论对翻译的启示是,为了使读者接受自己的译本,译者在翻译中必须关照读者的期待视野。基于对晚清时势下读者特定期待视野的关照,严复在将Evolution and Ethics翻译成《天演论》时,通过改写、删削、省略、增加等方式,强化了译本对当时中国读者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的呼唤。因此,严复的译本激发了当时读者的积极响应,成为和读者期待视野近乎完美融合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2.
提到近代翻译家,最著名的当有两位,一位是翻译《天演论》的严复,另一位就是林纾了。严复的翻译以社会学科为主,《天演论》是其代表作品,此外还有《原富》、《法意》、《穆勒名学》、《群已权界说》等等。他的翻译曾有力  相似文献   

13.
1999年,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组织广大会员大力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努力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会先后召开了严复诞辰145周年纪念大会,严复与《天演论》学术座谈会和迎接澳门回归学术座谈会,录制并播放了电视专题片《跨世纪的回眸》,组织创作电视连续剧《严复》,协助中央电视台“天涯共此时”栏目在福州摄制电视专题片《严复与天演论》,发行“爱国名人严复”纪念邮品,编辑印行纪念刊,并进行严复纪念馆的筹建工作。目前,该会已成为福建省的一个组织健全,活动频繁,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团。在新的一年…  相似文献   

14.
“严复与天津——纪念《天演论》正式出版100周年学术研讨会”1998年6月17日在天津社会科学院召开.天津市社会科学界和教育界专家、学者30余人参加了会议,并向会议提交论文多篇.严复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是中国近代系统介绍西方进步思想文化的第一人.他的著名译著《天演论》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至为深远,培养和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在《天演论》出版100年后的今天,于天津召开这样的会议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三)漂亮的"不忠实",忠实的"不漂亮"中国近代史上的翻译家当推严复。赫胥黎的《天演论》就是他首次译成汉语介绍给中国读者的。就译文的文体而言,严译《天演论》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天演论》现已有两种中译本.除严复的译本外,还有一种译本,这就是1971年由科学出版社翻译出版的译本。两种译本文体不同,风格迥异。现  相似文献   

16.
严复译的《天演论》是一部对我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有过重大影响的书。不少论著在介绍这本书时都说它在正式出版前,曾在严复自己办的《国闻报》(天津出版)上发表过。例如:郭学聪的《论达尔文学说在中国的传播》说“《天演论》……在天津出版的《国闻报》按期刊登过”(载科学出版社出版《遗传学集刊》1956年第一期,第74页);王栻的《严复传》也说“《天演论》……修改稿曾在《国闻报》陆续发表”(195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第33页);潘吉星的《达尔文和我国生物科学》则说“《天演论》……在天津《国闻报》上分期发表”(载科学出版  相似文献   

17.
<正> 鲁迅在《朝华夕拾·琐记》中说他一八九九年在南京路矿学堂读书时,就读到严复译著的《天演论》:“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据许寿裳回忆,这书的许多章节,鲁迅熟得能背诵。鲁迅十分赞赏严复,说他“究竟是‘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的,的确与众不同:是一个十九世纪末年中国感觉锐敏的  相似文献   

18.
100多年前,当中国还被闭关锁国的封建主义思潮所笼罩的时候,出现了几个敢于带头“开眼看世界”的人物。而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严复,就是这为数不多人物中的一个。他翻译的《天演论》,唤醒了一代中国民众的科学意识和开放意识。他以教育为已任,出任多所学府校长,实践其教育理念。严复生于1854年1月,福建侯官人,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角度,结合"信、达、雅"翻译原则,来评析严复对《天演论》的翻译。目的论始于20世纪的德国,旨在纠正之前过分注重语言层面的语码转换,而忽视目标语文化的翻译现象。该理论主要包括三大原则,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笔者将通过目的论的三大理论,结合"信(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译文通顺流畅)、雅(译文有文采,文字典雅)"理论分析和赏评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从而得知该译本中的得失。希望通过本文,可以让大家对严复的《天演论》能有一个更加客观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焦飏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2):157-158,160
“翻译适应选择论”指出翻译就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和选择翻译生态环境适应程度及最终译文的结果。文章从译者适应和选择的角度对严复《天演论》的翻译做出解释,指出严译《天演论》适应了当时的翻译生态环境,是当时的翻译生态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