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发明专利最优保护期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中国社会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专利权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的专利最优保护期进行深入的分析,试图探究现行专利保护期的合理性。文章通过分析专利的期限收益曲线、专利维持模型,首次提出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的专利成本的不同,并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最后,通过我国近年来发明专利数量的变化趋势对文章结论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基于专利期限的技术创新激励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利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是一个极其复杂问题。本文从专利保护期的角度(或者说以专利保护期限为约束条件,或者以专利保护期以变量),研究了专利保护期对企业收益以及由扩散效应引发的社会收益的影响,建立最大化社会净收益的优化模型,并推出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同时给出其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3.
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联动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的逻辑关系;分析了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的联动;最后从专利保护期的角度研究了专利保护期对企业创新和社会收益的影响,并得到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可供用户做的法律状态检索包括:通过查找专利交费情况确定专利是否提前失效,通过查找撤回的专利确定专利是否在授权或公布的同时被撤回,通过查找专利保护期延长的具体时间确定专利的最终失效日期,通过查找继续数据确定专利是否有继续申请、部分继续申请、分案申请等相关联的情报;通过查看专利权人的变化情况确定专利权是否经过转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法国对美国基因专利说"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个癌症基因专利谈起2001年9月法国巴黎的居里研究所对欧洲专利局授予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巨数遗传”公司(MyriadGenetics)的一项专利提出了挑战。美国的这项专利是BRCA1基因,该基因对诊断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易感性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大量研究证明,BRCA1基因是导致乳腺癌、卵巢癌的重要致病基因。美国获得这项专利后,便要求各个国家在使用这一遗传诊断时必须得到巨数遗传公司的同意,即获得他们的准许证。理所当然地,如果要获得许可证,必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许可证)。但法国居里研究所不准备这么做,他们认为…  相似文献   

6.
科技界流传着一个新词:垃圾专利。垃圾专利是说许多研究单位、课题组或个人对外宣称申请了多少多少件专利,而这些“专利”只是经过“申请”这一道手续,能否被授权、能否应用于生产、能否为别人购买都是无所谓的。专利申请人申请“垃圾专利”的目的只有一个:彰显自己成果的“创新性”。专利,本来是许多科技工作者梦寐以求的成果,一旦被国家授权,就表明了自己研究成果的新颖性、创造性。然而,当“专利”一词同“垃圾”一词结合后,便成为要丢弃之物,无用之物。一个研究机构如何防止产生“垃圾专利”?在这方面,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进行了探…  相似文献   

7.
“入世”后,医药行业只有3年的“保护期”。我国的相关承诺主要有:1.药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我国将落实对100多个成员国都要实行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按照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关条款,在专利有效期内仿制某种新药,开发方有权索取4亿-10亿美元的赔款;若买断一个专利新药的生产许可,则需要支付500万-600万美元。这将意味着今后我国制药业的发展只能走自主开  相似文献   

8.
专利转化中的"专利沉睡"及其治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专利转化率低是阻碍中国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专利沉睡”是专利转化率低的重要体现。本文分析认为“专利沉睡”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各种制度条件的限制使专利持有人和专利需求方无法形成有效的专利转化收益预期,而且专利市场信息不完全、跨国公司的专利滥用和专利申请中的“泡沫”则进一步加剧了“专利沉睡”现象的出现。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解决中国“专利沉睡”问题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分析技术和专利作为商品的二因素,可以发现技术和专利的价值都不包含"不费分文"的前人科研劳动成果,专利作为商品出售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有限,专利作为生产资料发挥其使用价值能够在专利保护期内获得持续的超额剩余价值,在专利实际工作中专利运营的最终目标还应放在专利作为生产资料的实施应用上来。  相似文献   

10.
《发明与创新》2006,(11):28-28
通过转让专利获取利益,是大部分专利权人梦寐以求的。但酒香也怕巷子深,要想将专利转化为经济利益,对专利的宣传和推广必不可少。眼下就有不少犯罪分子专门注册成立所谓的“孵化”企业,以帮助宣传推广专利为名骗钱,这些人正是利用了专利权人急于推广专利这一心理上的弱点。“孵蛋”不成蚀把米福建人章致(化名)发明了一种编译方法并获得专利。2005年底,他接到一个叫李霞的人打来的电话,李霞自称是国科中联创新孵化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国科中联)的工作人员,可以帮章致推广专利。从今年2月到5月,李霞巧立名目,先后要章致交纳了各种费用共计2.4…  相似文献   

11.
金融专利新战略:"专利钓饵"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商业方法相关的技术创新给予专利保护逐渐在一些国家的实施和扩展,金融业逐渐开始运用专利来保护金融创新成果.与此同时,一种新的专利战略——“专利钓饵”战略在金融业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以美国金融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专利钓饵”战略的行为模式和内在机理.结合我国实际,给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肖冰 《科学学研究》2017,35(11):1652-1658
维持时间是研究专利质量或价值的重要指标,为了分析并验证已有文献中对专利维持时间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基于专利制度的发展程度和专利维持时间分布特点,选择法国专利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发明专利的法定保护期,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专利维持情况的因素。结果表明,专利申请的审查时间、权利要求数量和技术领域对于专利维持情况存在显著影响。证明了专利维持情况同时会受到技术方案和专利申请审查制度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反公共品”是和“公共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因为拒绝权被滥用而导致的资源使用不足.在剖析了“反公共品”概念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高科技专利的“专利丛林”及其可能带来的专利使用效率浪费问题.最后,结合文献指出了高科技专利“反公共品”问题两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第20号指导案例涉及对临时保护期内获得的产品是否应给予其在专利授权后的实施行为权利用尽的待遇。对此问题判旨指出:专利临时保护期内制造、销售、进口被诉专利侵权的产品,其后续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该产品的行为亦不构成侵权。不同于先用权的立法宗旨,对于临时保护期内生产的产品设置授权后的权利用尽可能导致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因此,应当更为审慎地评估第20号指导案例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台湾地区专利种类及权利保护期(1)依台湾现行专利法(!994年1月21日修正公布),专利分为发明、新型及新式样三种,分别相当于大陆所称之发明、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等。门)凡是利用自然法则之技术思想之高度创作,得申请发明专利。例如:“颗粒状物质之抗结块方...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一些商界人士在推广专利新产品时,往往都对“营销”很感兴趣,而对于“推销”就不够重视。却不知任何“营销”都必须建立在“推销”的基础之上,离开了“推销”之后,“营销”就会寸步难行。就比如对于交通方式来说,再先进的交通工具也不能取代最基本的步行方式一样。  相似文献   

17.
科技成果缘何八成"睡大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科研人员总数已达105万,居世界第二位;“十五”期间,国家财政科技投入约4900亿元,是“九五”的两倍多。然而尴尬的是,目前我国至少八成的科研专利成果却没有实现转化。 近日,在一次科技座谈会上,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某知名研究所所长痛心地说:“国家每年给我们所里的经费好多亿,但取得的专利成果中,100个里竞没有10个能真正转化出来,不要说2年,就是10年之内,能真正实现转化的也就5%,95%还都在保险柜里锁着呢!”  相似文献   

18.
“我们委托专利代理人申请的专利文本质量差,根本起不到保护专利的作用,也没有办法要求专利代理人赔偿,只有暗吞苦水。”深圳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总裁李先生说起申请专利就一肚子气。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专利无效宣告案件相关法律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海平 《情报杂志》2004,23(10):66-67,70
根据目前我国专利法对无效宣告案件方面的规定,指出了由于现行专利法对无效案件的诉讼视为行政诉讼,带来了“循环诉讼”的问题。分析了专利无效宣告应是专利复审委员会做出的行政裁决,人民法院不仅要对专利复审委员会的裁决做出审判,同时应解决权利人“实体权利”的争议,以提高诉讼效率,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专利事务所要做发明人之友何文彬三高专利事务所成立两周年了。在改革与发晨的沃土里播下的这粒种子,已经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绿树。最初只有5名人员的“三高”,如今已拥有一支具有一定实力的代理队伍,并在西南、中南、华东、华北部分省区设立了分所或办事处,两年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