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鞠晶  杨华 《教书育人》2005,(7):53-55
衔接是一种语篇现象,它是能够表明语篇经验连贯和人际连贯的一种语言手段。至于连贯,与其说它是语篇本身的一个特征,倒不如说它是语篇理解的一个特征。它与我们对语篇的理解息息相关,并且在语篇产生和诠释语篇时出现。它作为过程存在于语篇之中,存在于作者和读者的脑海中,是一种精神现象。  相似文献   

2.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是诗经三百篇中抒情的名篇。我们很难想象,在秦国这个粗犷尚武之邦,竞有这等玲珑剔透、缠绵悱恻之作。清代王运在《湘漪楼说诗》中甚至说它是“千古伤心之作”,它是如此细腻含蓄悠远空灵,以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风头甚至盖过诗经首篇《关雎》。[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正>朱自清的《春》,收在现行的初中《语文》第一册里,成为教材里的名篇,学生爱学,老师爱教。其实,在朱自清生前,它却没有收入作者的集子里,是长期被遗忘了的一篇佚文。在后来编辑出版的《朱自清文集》中,也没有收入它;因此,开明书店出版的《朱自清选集》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朱自清诗文选集》里,同样没有收录这篇短文。  相似文献   

4.
《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历来学者对于它的意义多有探讨。可是《逍遍游》一篇之中夹杂了不少寓言,比喻和说理,本篇文笔恣宕,初读起来,当然会有脉胳混乱的感觉,纷纷然找不到它的主旨。笔者在初读本篇的时候,对其中的义理也颇有疑惑,后来读到《诗经·风》的《羔裘》篇时,篇中有“羔裘逍遥,狐裘以朝”两句;由于庄子是先秦时人,他所使用的逍遥意义,也许与(诗三百篇户所载的有关,于是乃参考了其他先秦书籍,加上际籍,向秀、郭象、支遁等六朝学者的理解,可是对理解(逍遥游)一篇,毕竟还有发挥的余地,现在姑且就个人的体…  相似文献   

5.
《太阳为谁升出来》是一篇中规中矩的现实主义小说,但你也可以说它非常“后现代”,它解构了它所写的一切;《纪念碑》是一篇先锋小说,但却体现出本土化,具有本土之根。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183;碰撞与融合”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这是一篇序言,内容涉及中国古代科学知识,要读懂它有相当的难度。现就课文的一些疑难之处,搜集了一些材料,供广大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7.
语言具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名物化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组织形式,具有双重语义特征,同时也可以实现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它能影响人们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它能作用于参与者的人际关系;它能转移信息焦点,加强语篇衔接。  相似文献   

8.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的作者,据郭沫若同志考证,可能是战国后期的乐正克。它是一部古代的教育专著,是中国教育史上珍贵的遗产,也是世界教育史上一篇最早的教育文献。现将《学记》的主要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设计说明】《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下简称《梦》)是一篇传统的讲读课文。它有两个特点:①它是一篇文言文,教授时我们必须立足于落实字、词、句,把它当作文言文来讲解。②它是一首古代名诗,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写作技巧,教授时我们得把重点放在诗歌鉴赏上。事实上,这两点都是必要的。因此,我教这篇课文时共安排了两节课:第一节课疏通课文,第二节课鉴赏诗歌。这里提供第二课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王汉平  李庆新 《双语学习》2007,(6M):127-129
语篇理解离不开词汇。词汇不仅影响着语法结构,而且也影响着语篇的衔接和连贯。在单句语篇层次上,某些词对语篇的理解起关键作用,我们叫它关键词。本文集中讨论了单句语篇中关键词是如何依靠语境线索、词义搭配(词义组合)、词的选择限制性和逻辑推理,来理解语篇的。以往的语篇分析大都是分析某一篇章或段落的衔接和连贯,而少有涉及单句语篇的语篇理解。其实单句语篇的理解至关重要,因为它是理解篇章和段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诊断与建议 每次,编辑部都会给我发来多篇学生习作,让我从中选择一篇进行评改。这篇《诚实是幸福的源泉》的内容有些单薄,本不想选,但考虑到它所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且是初学写作者难以绕过的,所以也就选了它。  相似文献   

12.
“90后”这个平凡又复杂的词,一些大大小小的论坛为它而生,一篇篇青春手记为它而写,一群少年带着一股潮流长大。饶雪漫在《按时长大》里曾经说过:归根到底,成长是一种幸福。我是很赞同这句话的。  相似文献   

13.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文概》274条中说:“揭全文之指(即“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意思是说,“文眼”能揭示全文的主旨,它在文章中起着照顾、关注全文各个部分的作用,使之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它的存在位置或在篇首,或在篇中和篇末的关键要害处。它是人们所认为的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语。刘熙载所说的“文眼”,前人早有论述。晋代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居要”,即处在关键之处“警策”者…  相似文献   

14.
以宣传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增强人们的道德自律意识,提高全民族道德水平为宗旨的《社会道德规范》一书于1996年9月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社会道德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科学体系,它的各个层面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社会道德规范》一书正是在这一点上保持了其固有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就全书来看,它是一个整体,除开篇和结语外;共分六篇:一、基本道德篇;二.社会公德篇;三、职业道德篇;回\婚姻家庭篇;五。为人处世篇;厂、文明礼仪篇;基本涵盖了现实生活中所要遵循的道德规范。每篇30系,共计180条。篇S篇之间,条号系之间…  相似文献   

15.
韩非(前280?-233)是战国末期的一位最伟大的思想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韩非子>共有五十五篇,<说难>是他后期的作品.①<说难>一文,是先秦散文中不可多得的一篇奇文.它的奇,表现在它的形式和内容上.  相似文献   

16.
我读《陈情表》,虽然觉得它是一篇千古美,虽然也感觉到了它的“悲恻动人”,但并不以为它是真正的“出自肺腑”,也不是什么“至性之言”。我更多的是读到了隐藏在这篇美之后的罪恶——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点讨论了《年月日》创作问题,认为《年月日》摹仿有余,创新不足,并不像所获奖项说明的那样是一篇“成功的佳作”,正好相反,它却是一篇失败之作!  相似文献   

18.
浅论在语篇的层次上进行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篇是交际的基本单位,它在语法结构上具有衔接性和规律性,在意义上具有完整性。是结构-意义的统一体。翻译是语言交际的一种形式,它应该是建立在文本整体意义上的语篇的整体转换,寻求整体意义的对应。翻译只有在语篇的层次上进行,才能从整体上认识理解原文语篇的内容,形成一个整体概念,既而将此概念用译文语言表达,最终实现译文的忠实与通顺。  相似文献   

19.
《宦娘》的本事至少有三个。考察它的本事,就发现《宦娘》从本质上说不是一篇爱情小说,它应该是一篇地道的友情小说,或说它写了爱情又写了友情。《宦娘》中采用了“琴”和“筝”这两个古老物象,一般说,琴代表友情,筝代表爱情。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过程是通过一篇篇课文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和领悟能力,启发学生对人生、世界进行思考,激起学生探求和创造欲望的过程。它以教材中一篇篇包含着作家独特的人生经历、情感体验和鲜明个性风格的作品为主要依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