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国外,警察是心理咨询的常客。因为他们不断地被暴露在各种心理创伤中。 不仅仅是警察,记者、医生也是很容易遭遇三级创伤的。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易春丽博士说,比如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医生,灾难报道、战地记者等,他们都是易感人群,这些职业也是心理高危职业。这也对现代的人事主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危机传播中记者心理创伤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是公共危机传播中的核心环节之一,记者或主持人的"在场"强化了媒体的风险呈现与风险沟通功能,但也使从事危机报道的记者容易出现职业心理创伤。而预防和规避记者的职业心理危机,既要靠记者的专业心理学知识的自我学习与调适,也有赖于新闻行业组织的专业培训以及针对职业心理创伤的危机干预。  相似文献   

3.
职业心理创伤是近年来档案工作者遇到的新挑战,对于档案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危害巨大。敏感的工作内容、正义的职业定位、沉默的行业文化、全息的记录方式、共情的工作理念是档案工作者出现职业心理创伤问题的主要原因。提高档案职业心理健康保护意识,构建档案职业心理健康保护资源体系,打造以人为本的档案工作模式,培育档案职业心理健康素养等措施可有效缓解档案工作者职业心理创伤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与汶川地震救援消防战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实施心理干预对维护健康、治疗与防范二级心理创伤的效果。方法:采用PSQI、SCL-90、SAS和SDS等量表对参加救援的消防战士进行评估,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一年后对研究组重新进行心理评估。结果:心理干预能够帮助他们渡过心理创伤,减少灾后刺激因素对其心理的不良影响,并能保障与增强消防战士的心理健康水平。结论:心理干预帮助消防战士渡过二级心理创伤与恢复他们的正常生活、工作与心理健康具有显著效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在突发性灾难事件发生时,社会舆论的关注重点主要集中在受灾地区的伤病员或医疗救援人员,较少重视同样在灾难现场辛勤工作的另一个群体—媒体工作者.他们作为灾难信息的传播者和见证者虽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却没有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媒体工作者的心理创伤和压力不容忽视,媒体工作者是灾区现场向外界传输消息的重要渠道,他们的精神状态和报道的质量对外界制定有效的救援措施至关重要.为此,有必要对媒体工作者进行突发性灾难报道时所经受的压力与心理创伤方面的研究,这将有助于为他们提供科学的心理预防和医疗救助,以保证他们在灾难现场的报道中集中精力,更好地完成工作.  相似文献   

6.
心理档案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心理活动和心理状况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记录,是了解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在2008年“5·12”大地震中,有不少儿童遭受了严重的创伤,除了需要应对外伤、饥饿、寒冷、黑暗、危险等他们从未遇到的情况外,更重要的还要经历心灵上的创伤。对身临其境的受害儿童而言,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后,中国心理学会、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和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联合成立“中国心理学界危机和灾难心理救援项目组”,针对汶川地震可能造成的心理创伤进行定期磋商,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发布专业的指导意见。他们针对与地震孤儿的心理救助密切相关的收养问题,经过磋商,向民政部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俊年 《新闻前哨》2003,(10):58-58
观众的年龄、职业、文化、习惯、爱好差异,不同的新闻内容和形式,会对观众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一种情况是,观众通过收看电视新闻提高认识,开阔眼界,激发感情,获得信息等,使新闻在心理上产生了顺向效应;另一种情况是收看了他们不感兴趣的新闻,甚至是很反感的新闻,在心理上产生了逆向效应。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和广大电视工作者的努力,我们的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9.
《中国记者》2012,(5):54
他们不是警察,却常常与犯罪分子打交道;他们不是演员,却能以假乱真,迷惑对手;他们不会十八般武艺,却不得不"潜入虎穴";他们时常心生恐惧,却必须鼓起所有勇气坚持到底。他们就是新闻队伍和舆论监督的"尖刀"——暗访记者。对于这些新闻业的"特种兵",深入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心理状态,有助于其更好发展,也有利于新闻业的健康。基于此,本刊本期邀请四位一线记者从不同角度谈谈他们的乐与苦、冷与暖,以及对一直在需求与争议中前行的暗访报道的见解和思考,欢迎来稿继续讨论。  相似文献   

10.
电视作为当今世界的第一传媒,其影响力和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是较高的。心理学认为,眼和耳是人们感知外界事物的两个最重要的器官。视听兼备、声画并茂的电视正是适应了人们的这种生理特点,因此,它能够最生动、最直接地带给人们信息和心理感受,也正是因为这种特点,人们心理因素的变化也就对电视的传播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受众的心理主要包括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群体心理是指大多数公众所共有的心理,而个体心理因不同个人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和不同文化层次等因素而不同。在电视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个体心理的变化将直接影…  相似文献   

11.
警察是一个面向社会从事执法和管理活动的职业,警察部门是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对警察的公共关系的反思有助于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也有助于警察队伍建设和警察良好形象的树立,形成良好的警民关系,维护社会治安。  相似文献   

12.
对大学生心理测试,大学生心理测试资源网站,以及性别心理测试、职业选择测试、专业能力测试、创业能力测试和成功心理测试内容在大学生心理档案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某高校图书馆进行的“关于图书馆员职业心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现阶段图书馆员的职业心理状态已发生变化,指出图书馆员的职业心理优势及不足,提出管理层应顺势而为,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世界》2008,(3):32-32
警察给人的印象一般是威风凛凛、智勇双全的,但警察也是人,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会遇上难以预料的事。下面这些有趣、巧合、古怪的事,就是发生在世界各地警察身上的传说或真实的笑话。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图书品种最多的国家,畅销书从如此巨大的图书市场脱颖而出实际上可以看做是读者花钱投票的选举结果。当大众愿意掏钱购买图书并花费时间成本来阅读,必然是该图书产品满足了他们的某种心理需求。当一本图书或一类图书成为畅销书,也就反映出购买他们的读者具有相似的心理需求,可以认为畅销书是社会心理在文化消费上的投射。20世纪各时代畅销书的变迁,也就是一部社会心理的变迁史(表I)。  相似文献   

16.
心理契约所蕴涵的无形的心理约定和隐合的心理期望虽没有制度契约的规范性、约束性和高效性,但却能够在心理与情感层面更深刻地影响编辑的行为态度与工作绩效.编辑组织只有建立系统完善的心理契约管理机制,形成编辑与编辑组织双方尊重、理解、期望、认同等"心理默契",才能使编辑产生职业认同感、工作满意度和专业成就感,在激发他们发挥创造潜能的同时,实现新闻出版业的良性互动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记者的心理压力主要分两类:一是采访突发灾难陛事件可能带来的心理创伤,二是日常采编工作本身的压力.提防灾难报道创伤后应激障碍天灾人祸不可避免会带来人员伤亡,而记者常常是抵达现场的第一批人,直接暴露在血腥而惨烈的画面前.面对当事人的恐惧、家属的悲痛欲绝,强烈的情绪体验往往意味着一次心理创伤.同时突发事件报道往往意味着要在短时间里连续作战、采访资源竞争和报道方式创新等等,身心俱疲下的巨大压力也是一种创伤.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就业”向“大众就业”转型——市场调节、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成为当下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对于相对缺乏社会经验、涉世不深、心理容量小而脆弱的大学生来说,无疑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波动。因就业而产生心理不稳定应该说也是正常的,而且适度的压力也有利于大学生调整心态,积极进取。但对于心理承受能力低下者来说,严重的心理负担则容易引起心理障碍,造成心理失衡甚至出现心理疾病,威胁他们的心理健康。常见的大学生就业期的不良心理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下述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方新,中国心理学界危机和灾难心理救援项目组成员,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是中国行为治疗、心理创伤治疗、催眠治疗方面的专家。 5月17日,方新随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副司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申继亮教授率领的心理援助团,赴灾区进行为期7天的心理援助。 她的感言是,同那种巨大的创伤相比,不管我们怎么做,都太微弱了  相似文献   

20.
王丽丽 《青年记者》2007,(10):104-105
新闻媒介肩负着“社会守望”的社会职责。随着社会生存压力的增加和媒体竞争的激烈化,新闻一线的记在采访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对峙的场面,时时考验着记手中的“话语权”。倘若预期的“话语权”与角色扮演能力之间出现较大偏差,心理难免受挫,久而久之,将造成持久的“职业心理创伤”。[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