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双语词典是沟通两种语言的桥梁,也是传递两种文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双语词典中必然涉及到两种语言的对译,即两套符号的对应。双语词典编纂者在进行词典翻译时就不能将其简单处理为逐字对应的翻译,而要充分考虑如何用目的语更恰当、准确的地表达源语。归化与异化这两种翻译方法强调是从文化层面上来处理源语与目的语的对译,因此,本文将从翻译理论中的归化与异化角度,探讨为我国外语学习者广泛使用的几部英汉词典中的习语翻译,并将其总结分类。  相似文献   

2.
列举了八本英汉词典对专有名词的译义,并依据归化、异化翻译策略与双语词典编纂的功能、宗旨等理论,对双语词典编译中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进行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3.
双语词典是引导人们在各专业领域正确使用英语术语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实现英语术语的标准化,双语词典编纂者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鉴于双语词典在外语学习和术语翻译中的作用,把术语研究与双语词典编纂联系起来,这对于术语标准化、英汉翻译以及双语词典编纂都有益处。术语词目的编写在双语词典的编纂中绝不是一项轻而易举的工作,双语词典应遵循术语编纂的准确性、统一性、语文性以及简明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4.
介绍国内外有关不等值翻译的代表性研究,并结合双语词典的编纂,探讨了双语词典中非等值词目,包括部分对等和无对等语词的翻译方法,重点论述了音译加上义词法、无标记词加标注法、替代加标注法和插图法在词典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据处理技术的词典编纂模式是数据时代词典编纂的一种全新模式。《必应词典》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研发的一款带翻译功能的在线英汉双语词典,数据处理技术在词典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词典研发之处。本研究从数据处理技术的角度出发,分析数据处理技术在《必应词典》编纂中的应用,以及新技术应用对词典编纂过程以及词典信息表述等的影响。数据时代,基于数据处理技术的词典编纂模式逐渐得到发展,词典学领域应当更多地关注数据处理技术对词典编纂未来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双语词典的编纂,因人类翻译活动之需而萌生,也借助翻译的手段来实现。几十年来,实践性的研究致力于在双语词典中翻译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方法和策略;而理论性的研究则侧重于用什么样的理论来指导双语词典的翻译最为合适。在理论研究方面,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为双语词典的翻译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通过纵观双语词典翻译的研究,我们不难看出双语词典翻译研究的转向和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7.
双语词典中隐喻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双语词典的质量。不同时期的双语词典中隐喻的翻译大不相同。关联理论认为,双语词典中隐喻翻译的实质是双语词典交际系统的明示—推理过程。因此,编纂者要吸取前期编纂的经验,使双语词典中隐喻的翻译更具合理推理、简洁概括的特点,达到更好的语境效果,从而使词典交际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程谢  杨蔚 《考试周刊》2013,(27):20-21
传统译论把翻译界定为一种基于跨文化背景的双语转换活动,其只是从语言层面上探讨翻译而非从本质上揭示翻译的基本规律和实质。思维活动是翻译的基础层次,离开了人的思维也就无所谓翻译。本研究从实践出发,以列维.布莱尔的原始思维作为出发点,从跨语言的角度系统探讨思维层次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探讨其在翻译学构建中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译学词典的编研和翻译实践是翻译这门学科里头重要的分支,一定程度上他们是独立存在的,各自有着不同的质的规定性、客观规律、原则以及特点;但是他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译学词典的编研是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发展的必然产物,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也受益于译学词典;反过来,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发展也会促进译学词典的完善。该文介绍了同属于词典的翻译学词典和双语词典,并在性质、功能、读者对象、内容、研究现状五个方面对两者进行了对比,说明发展译学词典事业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语义学,特别是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出发,探讨双语词典译义的认知机制,指出翻译与思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说明双语词典译义并不仅仅是寻找对等词,而是在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的作用下,实现对源语语词的概念结构在目的语中的重构。本文试图构建一个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双语词典译义模型,并用实例说明该模型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1.
双语词典词目释义离不开翻译。这种语言符号间的对应物直接影响到词典的质量。研究汉英语文词典释义方式有助于提高词典编纂水平,为词典评论提供依据。汉英语文词典词目翻译有自己的特点,词目翻译也有相应的规律。以现有的大型汉英词典词目对应词为例子,归纳出词目翻译的一些常用方法,并提出词目翻译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2.
汉英词典在翻译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翻译教学的发展与汉英词典的编纂关系密切。本文通过翻译教学和汉英词典编纂的发展史阐述二者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从国内翻译教学发展的现状,分析翻译教学的发展对词典编纂提出的需求,以求词典编纂得到改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术语管理是机器翻译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机译术语与人工翻译术语的实验比较,发现机译效果尚有待于提高。基于平行语料库利用统计原理自动提取双语术语等价词对,有利于改进机器翻译的质量,但依据统计概率或面向人工的翻译词典来测评等值程度,不能全面反映历史典籍文本中特定语境下的术语意义及功能,从而影响术语等价词对的提取范围。基于翻译家英译历史典籍文本的语料提取术语,并从历史语境、语域、文体等译学特征入手进行人工验证,构建描述性术语数据库,有利于提高机器翻译的准确性和适切性。  相似文献   

14.
现已出版的四十多种汉哈双语词典存在的缺憾主要是:(一)词目集合不够全面。因此,选词标准要明确,词的界限要严格,词形应整齐划一,词语书写应规范,应扩大非词词目范畴。(二)词条解释不够准确。应当重视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三个平面的分析,加强文化语义阐释,释义手段要多样化,译语和描写应该相结合,注意构建语义映射,增加本族语主观评价,还应适当解释词源。为此,建立互译辞书的编纂理论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索绪尔提出的有关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相区别的理论,对于语言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本文以这种理论为依据,全面讨论了历时虚词词典编纂的有关问题,设计了历时虚词词典的基本框架:如何确定收词范围,采用什么方法,等等。此外,本文还论述了虚词历时描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汉语的历史分期等问题。根据本文的理论编纂出来的历时虚词词典将在整体质量上超过以往传统的词典,填补我国辞书界的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90年代起,双语词典在我国掀起热潮,但在市场份额上明显比不上进口辞书。通过分析了双语词典在竞争中处于下风的几点原因,提出在新时期下双语词典发展应具备的几个要素,使之更好地实现其价值,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双语词典的释义问题历来被学者关注。《德汉新词词典》中某些条目的翻译释义以及条目的收录、体例等方面的处理值得商榷,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