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体育师友》2021,(3):55-58
针对校园足球存在"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和"足球育人功能不受重视"的两个问题,提出在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时,通过营造校园足球文化氛围、运用学科教育教学渗透、足球专业教学与学校文体活动为载体,实施"三段推进"策略:即第一段推进,施以"物质文化"育人的路径;第二段推进,施以"精神文化"育人的路径;第三段推进,施以"文化"浸润。基于游戏化导向的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不仅让学生能够从游戏中掌握足球技能和感悟足球文化,还可以培育学生团结拼搏的精神和积极健康的品格。  相似文献   

2.
<正>一、游戏名称"四国大战"。二、游戏目的通过游戏的开展,培养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加体育课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提高学生的速度、有氧耐力水平、灵敏性和反应速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识别体育中的道德行为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相似文献   

3.
<正>一、利用游戏方法,提高练习兴趣喜欢游戏是学生的天性,游戏也是提高学生兴趣最有效的"武器"。利用游戏方法练习,就是将所需要的练习项目加以改编,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实施,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一般地讲,可采用的游戏类型包括娱乐性游戏、比赛性游戏和团队合作性游戏等。  相似文献   

4.
<正>游戏是体育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外、课间活动的重要内容,而游戏的内容和趣味性正是调动广大学生积极性的关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个集内容丰富和趣味性高,而且场地要求简洁方便的游戏——"拔锚"。游戏分组可根据场地和人数确定,笔者  相似文献   

5.
贾春霞 《精武》2013,(24):56-56,58
分析了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思路,主要包括:游戏规刖制定要充分结合学生特点;游戏开展时间要充分结合课堂进程需要。游戏类型选择要充分结合学生发展需要;游戏内容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师生关系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6.
<正>传递实心球游戏是小学体育课上经常做的一个,发展上肢力量的游戏,也是一个比较老的游戏,该游戏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体现出上述"老"游戏的一些新价值,笔者对游戏中的  相似文献   

7.
<正>一、游戏名称"弹琴接龙"。二、游戏目的发展学生的灵敏、弹跳、柔韧、速度、耐力素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三、游戏准备20米×15米左右的平整场地一块;灌有不等量水的废旧矿泉水瓶14个(或7的倍数个);不同颜色1~7的数字标签两套;  相似文献   

8.
例一、龙腾虎跃游戏目的:提高学生快速反应能力,增强下肢力量和弹跳力,培养青少年的合作精神。游戏方法:学生4人一组,1—4报数,数1的学生为"龙生",其余3名学生为"虎生"。游戏开始,学生集体绕大圆圈行走,当教师喊"龙腾虎跃"成语后,各组1号"龙生"原地站立,上体前倾,双手扶膝盖;2号"虎生"双手撑"龙生"的后背,同时跳起分腿越过,(即"虎跃");2号"虎生"越过1号"龙  相似文献   

9.
<正>一、准备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方法1.游戏法选择适宜的游戏作为准备活动的内容,寓运动于游戏中,是小学生锻炼的需要,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如:一年级《前滚翻》一课的教学中,准备活动我选择了"抢占位置"游戏。把小海棉垫摆成两个圆圈(比实际学生数少几张),游戏开始时学生听鼓声成二路纵队分别沿两大圆圈慢跑,鼓声一停,学生每人抢占一海绵垫,看谁反应快,如此重复几次,再接着做有针对性的徒手操。虽然同样  相似文献   

10.
<正>往返接力游戏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学生的绝对速度。在分组时,速度快的学生成了"香饽饽",而速度慢的学生则成为无人问津的"弃儿"。由此,笔者利用扑克牌对往返接力游戏进行改编,改编后,游戏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学生的速度,而且还需要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一部分的"运  相似文献   

11.
<正>一、游戏名称"弹钢琴"二、游戏目的锻炼学生的上肢、肩背、胸部、腰腹部的肌肉力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发扬学生的集体智慧。三、练习方法将学生以7人为一组分为若干组,教师创设情景让各组进入场地。练习开始前,先让各队进行集体讨论,选择熟悉的曲谱或  相似文献   

12.
<正>打"野鸭"游戏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尤为喜爱的游戏之一。它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使学生体会相互配合的重要性;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活性,以及快速判断的能力。同时,它操作简单,安全易行,能够给学生带来无尽的快乐与乐趣。此游戏在教师和学生的智慧的创编下,结合实践的操作有了更多新花样,以下总结了六种改编的打"野鸭"游戏,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一、游戏目的发展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场地与器材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攻守双方,攻方队员负责解开"麻花"(索套),守方队员负责"拧麻花"(结成索套)。比赛前攻守双方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学生越来越缺乏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学校体育要发展学生的体育品德、运动能力和健康行为。故本文根据小学生特点,并借助人民子弟兵抗洪救灾的事迹,设计几例泡沫砖游戏,一方面向学生介绍优秀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学者戴安·荷克丝(Diane Heacox)在所著的《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一书中指出:"实施差异教学意指教师改变教学的速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教师组织学生玩体育游戏,最需要注意的是"公平原则",但是有时看似"很公平"的游戏方法与规则,却使部分"体育弱势学生"失去了获胜机会,他们在这种游戏方法与规则下玩起来非常吃力,这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反而是不公平  相似文献   

16.
<正>"老鹰抓小鸡"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最喜爱的游戏之一,但是由于传统游戏规则与内容的禁锢,小鸡注定要接受失败,而且安全性不是很高。因此,我们需要对游戏中的角色等进行拓展,改变游戏的方法与规则,以及原游戏的捉与被捉、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使得游戏变得更加紧张、激烈、有趣,使学生参与度提高,积极性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7.
审美精神视角下体育教学模式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精神代表了教学模式建构的方向,体育教学模式的建构应以审美精神作为最终追求.体育教学模式的建构经历了道德、理性和审美三种精神的追求,健康与体育的美学联系是体育教学模式建构所需要的生命关怀,审美精神是体育"手段论"与"目的论"价值观的融合点和评价尺度之整合所在.在体育教学模式的建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超功利态度;二是重视情感的建构,激发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自主性;三是加强体育教学模式的审美化建构.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游戏教学时"两极"现象时有发生,即在一个游戏中,有些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乐此不疲,有些学生则在场地中被"晾着",成为板凳队员。如传统的"丢手绢"、"贴人"等游戏,有的学生经常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能水平,就需要灵活的教学方法。我觉得采取体育游戏的方法在体能训练方面就显得必不可少。一、体育游戏—体能提升的基石将体育游戏有机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通过游戏不知不觉地对本节课所要学习内容进行预习,游戏一结束,引入新学内容,结果发现和游戏很相似或是所学内容、内容要点与游戏中的动作相仿,就能很容易对新授课的动作进行常规的学练。例如:游戏"跳背接力"就可以作为"山羊分腿腾越"的诱导性练习,上课时先让学生做"跳背接力"游戏,不但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要点,还可以消除害怕心理,领会动作也  相似文献   

20.
<正>一、"龙卷风"(一)游戏目的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快速奔跑能力和下肢力量,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