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美国华人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华人是海外华人社会中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一百多年来美国华人的观念经历了“作客”——“落叶归根”——“落地生根”的变化。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逐渐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1943年美国废除排华法,是美国华人的社会地位和观念发生变化的历史转折点。从那以后,随着美国华人文化水准的不断提高,经济力量的逐步增长,他们在美国的政治影响也逐渐扩大。到下个世纪初,美国华人总数将达到300万人,其中一些人将成为美国工商业界,科学文化界的佼佼者。美国华人将在促进中美友好、繁荣美国和亚太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美国华人度过了漫长的‘三无岁月’——无名、无钱、无权”,这是美国华人过去常常发出的慨叹。①现在美国出版的中英文《美华名人录》中,已搜集美国华人成功人士小传二千多名,其中有亿万富翁、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参议员、州长等。②美国华人在美国这个世界的大熔炉中,已与美国社会逐渐融为一体,成为带有中华民族特性的美国人。他们在努力适应美国社会的漫长过程中,已成为美国社会的一部分,并以  相似文献   

3.
叶落归根,说的是返归本源,常用来比喻事物的归宿,也多用来借指流落他乡客居异地的人终究要回到自己的故乡。“叶落归根”可以说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由来已久的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叶落归根”一词最早见于战国《荀子·致仕篇》:“水深而回,树落则粪本”。回,漩流。树,树叶。粪,施肥。本,树根。意思是说,水深了就有漩流,树叶落下来,可以做树根的肥料。如果说“树落则粪本”和“叶落归根”字句上还有不小差别的话,那么《汉书·翼奉传》注的“叶落归本,水流归末”,已和现今的字句大体一致了。《五灯会元》卷一《景德传灯录》五:“众曰:…  相似文献   

4.
我在美国探亲期间,经常同美国人打交道,美国人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做法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美国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让孩子从小接受金钱教育。美国孩子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他们的父母和社会观念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这样要求他们。在美国,不管家里多么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父母剪草、送报赚些零用钱,女孩子做小保姆去赚钱。他们以此来表示自己有自立意识。这种观念将一直伴随他们的一生。  相似文献   

5.
“环境解释学派”是西方心智史学(intellectual history)中的一个重要学派,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在研究思想和观念的历史时,应该把思想和观念与环境(environment)联系起来,用“外在的”(external)环境来解释“内在的”(internal)思想和观念的产生与发展。美国史学家比尔德、帕林顿和柯蒂是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本文拟以他们为中心评述一下这一学派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6.
<正> (一)经历了两百多年的社会发展与变革之后,美国人保持和发展了他们的一些基本社会观念,这些观念正是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其它各项制度赖以维持的根本。“地方控制教育”就是这一类根深蒂固的观念与制度之一。“地方控制”在美国是与“教育自治”、“外行领导”等观念有密切联系的一种教育行政模式,主要指教育行政管理权普遍下。放到学区这一管理层次,且地方教育决策权  相似文献   

7.
中国戏剧最初是和19世纪中期的华工一起登陆美国的,作为一种社区文化活动,其基本功能在于缓解乡愁和族群认同,但它们在客观上促成了最初的中美戏剧交流.美国华人社区的戏剧活动的波及面虽然极为有限,但让美国人看到了真正的中国戏剧.这些早期的中国戏剧表演,为出现在美国舞台上借鉴戏曲手法的实验戏剧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灵感.  相似文献   

8.
杨朗 《天中学刊》2014,(3):75-81
唐代在经历短暂“中兴”之后再次进入患难重重的危机之中,这致使唐代士人的“中兴”观念受到了尖锐的现实挑战,也使他们对于本朝“命数”产生了强烈的焦虑感。杜佑与权德舆分别代表了中唐士人从制度与道德两个方面克服这一“中兴”意识的努力,而权德舆所代表的道德思路最终成了中唐的主流。这一思路促成了一种新的“中兴”观念,其不着眼于政治,而以“复古”为路径达致道德精神之“中兴”。此种“中兴”事业遂造就了中唐思想文化之辉煌局面。  相似文献   

9.
面对思想越来越活跃的当代学生,作为班主任应如何突破传统的我教你听,师道尊严,尽快过渡到素质教育呢?在实际工作中,本人对学生实行了“三心”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心”即“爱心”、“耐心”和“细心”。一是“爱心”。就是对学生要关心和爱护,爱生如子。当代学生的独立意识特强,渴望别人尤其是师长的理解与尊重,支持和鼓励。特别处于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各种危机感加强,心理压力越来越重。但强烈的自尊意识又使他们不肯轻易开口求人,以致不少学生形成心理障碍。如果班主任主动去接近他们,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先给…  相似文献   

10.
汉代的“小说”观念与文学意义上的“小说”观念相差甚远,两者不能等同,但它们又并非毫无关联。在汉代“小说”观念中蕴含的一些因素直接影响了中国后世文学意义上的小说创作的方向和形态。  相似文献   

11.
"寻根"意味着寻找一个本已存在而现在却失去了的"根"。然而,当寻根作家们将目光投向了传统文化和被文化所遮没的原始土壤,期待着从中寻找到价值依托时,他们却不无失望地发现,面对文化本身的多向悖论,面对传统文化因袭的积垢,传统文化根本无力承担文学之"根"这一重任。他们虽举着"寻根"的大旗,却不得不承受着"失根"的痛苦与焦灼。他们的这种尴尬处境表现在文学创作中,便构成了寻根文学中潜存着的那种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新儒家中的主要人物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反传统”都进行过多角度的反思,其中以徐复观的反思最具代表性。他的反思主要体现在反对颠倒学术思想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强调对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与传统思想文化应加以区分;拒绝形而上的穷究,强调传统与现代并不矛盾,力主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疏释;主张不应有中西之争,反对全盘西化,重视传统思想文化的历史考索;客观评价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强调知识分子对传统和对历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出了“文化自觉”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3.
由于对“德”、“法”本源的理解不同,进一步影响到对其关系的认识也不同,于是便出现同一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在中西的解释中具有差别性。西方理论以“善”和“正义”为起点阐释“德”与“法”;中国传统认识则从“礼”和“刑”出发论证之。这是中西传统理论对“德”与“法”在认识论上存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已成为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理论来源于实践 ,“依法治国”思想最终来源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 ,对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的贡献。我们从他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建设以及国家稳定的思想论述中都可以发现“依法治国”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15.
传统"六书"说不能适应现代文字学研究的需要.近现代学者提出了一些新说,但仍不甚理想,各说之间分歧也比较大.因之,现拟跳出"造字"和"用字"的框框,提出汉字发生法和汉字构字法理论,主要是汉字发生法的"二书"说和汉字构字法的"四书"说.  相似文献   

16.
华侨都有强烈的叶落归根意识。在全球化的趋势背景中,寻"根"意识风靡世界,世界华人华侨也掀起了一股寻"根"热,中华文化成为全球华人华侨联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17.
传统“化”之观念的本土心理学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化”与“人”几乎一开始就是密不可分的;“德化”与“自化”是人之化的作用机制,“化”体现了中国儒家积极的人生观;中国传统“化”之观念,不仅具有重要的哲学价值,更有重要的本土心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本科生培养改革,主要从课程类型、课堂教学方式、打造课程思政和学生层面等着手,落实“金课”和“双万计划”建设,从而培育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医药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新医科”的博学、精术与厚德协调发展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文章立足语文教育,关注生命个体与言语现象的关系,根据人类言语活动存在的形态差异,提出言语世界的三种类型的概念,指出其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必然关系:语文教育必须以学生的主体自我言语世界为基点,以现实生活言语世界为背景或前提,以客观文本言语世界为科学高效的最佳途径,把延展艺术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形态,以帮助学生建构主体自我言语世界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0.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在地域、等级、善恶等方面部分地解放了“类”的主角——人,在我国教育史的发展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类”的主角——人,其外在物质的束缚已基本得到了解放,拥有了平等的教育权利,“类”应该获得新的解释:人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应该作为发展的目的而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