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余春明 《收藏》2013,(7):42-54
东西方文化不同,自然观也不一样。欧洲文化中的理想园林是《圣经》中的伊甸园。伊甸园是上帝创造的,也是人们心目中的天堂,所以,在西方园林中处处体现人的主宰地位。西方的园林以意大利园林为代表,几乎都是几何形的布局。而追求天人合一是中国人的自然观,中国园林追求的是自然形态,山石、树木、水域、建筑都呈自然的有机组合。中国园林步移景变,没有固定的观赏点,随着你脚步的前行你所看到的景物会变化。而西方园林中通常有固定的观赏点,道路笔直相交,树木的高低错落和形状也被修剪得十分规矩,连流水也在石渠里规规矩矩等差地落下,形成均匀的水帘。  相似文献   

2.
西方传统文化孕育的奥林匹克运动,在走出西方、面向世界的过程中,必须以开放的胸怀接受多姿多彩的世界各种文化.研究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生态平衡观,人与人和谐的人际生态平衡观,人自我身心和谐的心理生态平衡观和国与国和谐的世界和平观与奥林匹克运动追求的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和建立一个和平美好世界的精神有着高度的契合.因此,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新动力.  相似文献   

3.
4.西方园林艺术中国园林造景追求的是“境生于象外”的意境,而西方园林追求的则是依靠园林巨大的空间,用透视的方法来获取效果。西方园林在《圣经》中就有记载,最著名的就是伊甸园。西方园林早期有古埃及的圣林(sacred gar-den)和波斯的乐园(paradise garden)以及古希腊的贵族花园。西方园林最后在古罗马形成了西方古典园林的格局,今天在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淹没的庞贝古城等地经过发掘后能够看到罗马园林具有两种类型,①庞贝的柱廊园(封闭式花园);②哈德良别墅(开放式花园)。  相似文献   

4.
审美诉求是中西方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中西方不同的地理环境及其孕育出的文化传统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审美追求和情趣。为厘清中西方体育种种不同的表征背后对于审美有着怎样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和文化学研究方法,对审美追求的不同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审美追求不仅构成中西方体育文化各自发展的主要文化基础,也是其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诉求,试图为中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体育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在历史的发展中,中西方体育文化体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西方体育文化存在的差异之根源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是多元性的,它既受到地理环境、历史起源及追求目标、社会特征等文化背景的影响,也受到哲学观、价值观、审美观、思维方式等意识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同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中华艺术的瑰宝,中国园林和中国文学有着莫大的联系。本文将从结构入手,分别对古典诗词和江苏园林在结构的完整性、“曲”结构的使用及“天人合一”的追求等方面展开具体比较与分析,探求出园林与诗词对美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7.
历史必然性与中西体育的分殊与融合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剖析中西体育比较中共时性观念复扬的思想根源。体育文化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其发展过程也呈现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必然性,中国传统体育尽管从整体上已落后于西方科学体育,但在重视人的道德升华和追求审美境界等方面也许将成为中西体育在未来艺术体育中的融合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 ,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 ,历史最悠久 ,内容最丰富。自殷商的囿到明清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自然山水园林 ,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品位。达到了“虽有人作 ,宛自天成”的艺术效果 ,而“诗情画意”为中国园林的精髓和造园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 ,横墨数尺体百里之回”中国写意画的基本原则是对大自然精华的萃取 ,不重形似 ,而重神韵 ,通过画家的再创造 ,把从自然生活中的观察体验到的美 ,通过取舍、提炼 ,并融入画家个人艺…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与近代西方体育在哲学基础和价值观念上,虽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体育文化,但在追求和平、公正,塑造理想人格,促进人的完善和全面发展方面存在着契合点,两种体育文化都代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想。通过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得出两种体育文化具有互补性,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西运动休闲文化发展理念的传统差异与渐进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运动休闲文化发展理念的传统差异表现为运动休闲的历史走向不同,西方的运动休闲活动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型曲线,而中国静态的运动休闲活动却是数千年一脉相承;从运动休闲的活动性质来看,中国人以静态为主,而西方人则以动态为主;从活动的内容来看,中国人的传统运动休闲活动多是一些平和、悠闲、修身养性的项目,而西方人则多是从事一些运动竞技项目和具有冒险性质的刺激性运动;在活动功用方面,中国传统的运动休闲文化重在向内发掘心灵世界,而西方则重在向外张扬人的个性;从健身方式来看,西方是通过定量化的身体运动来弥补其体力支出的不足,而中国的则是从整体着眼,将强心健身与生活方式融为一体。因为中西运动休闲文化具有极强的互补性,运动休闲项目的相互引进和运动休闲文化的融合交流也将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1.
梅墨生 《武当》2007,(2):19-22
太极拳是中国武学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尚自然、崇虚灵、重中定、用阴柔等特点,正是中国文化从汉唐的阳刚向宋元的阴柔转化的一种文化反映。这一文化反映体现了国学思想的向内追求和尚柔趣味。近代大儒梁漱溟在20世纪30年代便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指出“中国文化是向内的”。旨哉斯  相似文献   

12.
时间意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表现的认识。它是生产关系和社会信仰共同塑造的产物。近代中国时间观念的转变与中国在西方全球扩张过程中的国力不如人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国家生存压力的需求下,钟表所代表的西方机械自然观影响了中国人对中西方文化的态度:对本土文化由尊崇到怀疑,对西方文化由拒斥到接纳。于是,如何看待西式体育,如何看待西式体育与武术的关系,如何发展武术,如何使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体育融入世界体育之中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传统武术的哲学审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彬  李艳翎 《体育学刊》2007,14(2):66-68
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物化载体,它是物化在武术活动中的民族文化思想与精神:而相比西方体育,中国传统武术有其另外一套话语系统、思想方式、行为方式。我们对当今武术问题的思索,应从“中国文化根系”中吸取武术文化的养料,并寻求传统武术在当代的文明功能。追求身心合一、内在体验的传统武术文化以其独特的文明功能,对于“二元论”思想导致的西方世界现代化困境具有文化补给作用。因为传统武术文化所蕴涵的天人合一观念正可避免西方文化主客二分和现代化所带来的种种弊病。  相似文献   

14.
李建炜 《武当》2010,(2):40-40
中国武术与西方搏击术的区别在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西方提倡制度化、管理化、数字化、量化,而中国文化推崇的是人性化、适当化、无为而治,一切以人为本。搏击术也是一样,西方强调超越极限,大负荷的运动量带来傲人的成绩,而中国武术讲究循序渐进、适可而止的训练理念,一切遵循自然,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西方文化强调征服自然的个性张扬,这种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中竞争、超越的精神有某种程度上的契合点,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但由于西方文化体系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使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违背《奥林匹克宣章》的现实问题。具有五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成为中国学者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奥林匹克国际化与奥林匹克全球化的差异性入手,积极倡导以交流、融合、吸收为特征的国际化的体育文化观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奥林匹克文化现实价值方面可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文化学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国家形象、中华武术文化的价值观及其在国家形象塑造方面的功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索和研究。研究认为:中华武术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是一个能够诠释中国“和平崛起”、展示中国形象的标识;是一个西方人体验中国与观察中国的视闽,也是一个打造中国国家形象的利器与品牌。文章最后指出:中华武术在对外文化交流上理应承担起塑造“中国形象”的历史使命。我们不仅要让西方人看到神奇的武术技术,更要让西方人通过武术这个中国符号尽可能看到一个想象之外的真实中国。  相似文献   

17.
所谓“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从事社会和文化人类学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观点。他主张,中国人要对自己的文化有一种自觉的认知。在发展中国体育文化,包括筹备2008年奥运会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认识,在深刻认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建立起中国体育的“文化自觉”,确立自己的体育文化追求目标,进而为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做出中国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王岗 《搏击·武术科学》2009,6(2):F0002-F0002
在世界范围内,人们看待中国武术就像人们看待许多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样,始终是站在西方人的视角来看的。正如英国苏立文先生谈到书法在西方人眼里“大约三年前,在大英博物馆有一个现代书法展,但我觉得收藏者和观赏者是从西方抽象画的角度看的,而不是用书法的眼光看的,甚至有的人因为不认识字而从抽象画的角度来欣赏中国书法”的评价标准一样。今天的中国武术在西方人的眼里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是清王朝历代皇帝各处离宫中的登峰造极之作,无疑也是中国最著名的皇家园林。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这处曾令无数中国人心驰神往的奇迹,毁于英法联军之手,给中国人民的记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它是一座名垂青史的园林。已经成为中国式园林的神话象征。它是一座举世无双的园林,然而它带着耻辱的印记。它的片片废墟就是深深的疤痕,标志着一个王朝走向没落,惨遭一向被当作附庸夷蛮之族的外国列强的欺凌。 ——邱治平  相似文献   

20.
1.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和谐交融2008北京奥运会,是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一次伟大握手,是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一次雄伟交汇。人文奥运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交融互惠的现实平台,多元创造、对话交往,是新世纪奥林匹克文化精神的核心理念。中国文化是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文化,是在其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融合不同地域的文化而逐步形成的大文化。2.身心一体的和谐追求体育运动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积极价值。参加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铸就人们的健康体魄,也有益于发展个性、丰富情感、开阔视野、完善道德等。体育运动有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