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区发现是社会网络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针对实际社会网络中存在的多关系现象,通过计算节点之间的共有邻居相似度来实现多关系社会网络中的社区发现,并提出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社交网络背景下社区的定义以及主要的社区划分评价指标;根据不同的 局部优化策略, 将基于局部优化的社区发现方法分为局部扩展优化、派系过滤、标签传播、局 部边聚类优化 4 类进行对比分析。 基于局部扩展优化的社区发现方法能有效揭示局部社区 结构,能提取有意义的局部聚类信息,如层次性和重叠性,对于大规模且动态变化的在线社交 网络, 在线社区的形成由于依赖局部的交互而表现出更强自治能力, 因此局部扩展优化社区 发现方法为在线社区挖掘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派系过滤方法由于其严格的社区结 构定义能有效发现有结合力的局部社区以及高度重叠社区。 标签传播算法在计算复杂度上 有着明显的优势, 适用于大规模社交网络中的社区挖掘。 而基于局部边聚类使社区发现方法 能很好地处理网络中的重叠节点。 最后, 文章对社区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未来的研究做出 展望: 快速是社区发现方法的一个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 精确性是社区发现技术的一个重要 研究方向; 综合的分析系统有助于为众多的社区发现技术和方法提供综合、客观的分析和评 价;社交网络的动态演化特征给社区发现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多挑战。  相似文献   

3.
老年在线社区用户健康信息需求挖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意义]研究老年在线社区用户的健康信息需求,为利用互联网开展精准的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提供依据,优化在线社区服务,吸引和鼓励更多老年人使用网络分享和获取健康信息。[方法/过程]本文采取网络文本挖掘的方法,选取老年论坛"老年人之家"中5 296条用户发布的健康相关文本作为语料库,利用TextRank和TF-IDF两种关键词抽取算法对每条文本抽取关键词,构造关键词共现网络,进行社会网络分析,识别重要关键词和主题,研究老年在线社区用户的健康信息需求。[结果/结论]老年在线社区用户信息需求主要可划分为中医养生原理与方法、生活方式调整与改变、疾病防治与应对老化、食品营养价值与功效4个类型,且不同需求类型间存在复杂的交错关系;用户表露的健康信息需求停留在生理健康层面,而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力是潜在的信息需求。通过网络文本挖掘的方法能有效利用用户生成的文本数据,展现用户健康信息需求并发现其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与社会关系网络密切相关,是一种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资本,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形式。在微观层次上,社区社会资本就是指社区居民个体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通过这种网络动员获取资源的能力;在宏观层次上就是指社区整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也可以称之为群体社会资本。社区和家庭是社会资本形成的主要地方,祉区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幼儿社会资本摄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对于复杂网络社区结构的探测问题在多个应用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社区探测算法,该算法通过最大化网络模块度以探求最好的社区划分结果。本文采用字符串编码进行基因表示。在初始化种群时,通过将一部分节点的社区标识符传递给它的邻居节点保证了算法的收敛性,并且消除了不必要的迭代。对于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也进行了优化,将单向交叉引入到交叉算子中,并在变异过程中保证了变异节点的连接有效性。将本算法与两种算法通过真实世界的复杂网络进行实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社区结构探测。  相似文献   

6.
以网络社区中知识动员双元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在时间维度上采用时间序列方法对用户活跃度分布形态进行解析;其次,在空间维度上采用社会网络方法对知识需求者参与动员关系进行探索;最后,在内容维度上采用扎根理论编码技术进行交互内容分析并构建网络社区中知识动员双元结构模型。结果发现,网络社区中的知识动员活动由参与者进行驱动,且具有成员自发性和自适性;双元结构的知识动员存在明显的知识不对称现象,知识生产者和知识需求者分布不均衡,造成知识差异;网络社区的成功运作需要依靠活动核心参与者加强知识动员,以及被动参与者的去边缘化,以此带动整个网络社区用户的知识动员能力,形成知识赋能和促生来强化知识动员效果。  相似文献   

7.
"网络社区"的社会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网络社区”在网民中盛行并被承认。然而网络社区存在的本质是什么?它在何种程度上体现着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网络社区是传承延伸抑或是实践创新?本文对出现在网络时代的这一复杂现象进行了社会学的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8.
赵蓉英  魏明坤 《现代情报》2017,37(12):96-101
[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化发展的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识别人物观点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网络人物观点被视为网络文本表达的主要思想,是构成网络信息的"魂"。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快速识别网络人物观点对掌握网络信息主题具有重要作用。[方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理论与应用相结合,从文本分析的视角研究网络人物的观点。利用相应的算法对文本内容进行预处理,再通过文本句子中的词汇、词性标注和词汇之间的距离关系实现观点指示动词识别和观点持有者识别,从而实现网络人物的观点识别。[结果]通过网络人物观点算法识别的实证研究发现,通过对网络人物进行指代消解和观点持有者的扩展能有效地提高观点识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15,(10):115-119
以在线评论内容为节点,内容间的语义相似度为链接的权重,结合复杂网络思想,构建在线评论网络,该网络的可行性也通过网络的全局统计数据得到了论证。在评论网络的"社区结构特性"的基础上划分面向主题的网络社区;基于传统复杂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价方法的同时,结合社区属性,构建重要评论的多属性决策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模型在全局以及局部网络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海量微博舆情信息中准确、高效地发现和挖掘当下的热点主题,以期为政府和企业监控和管理舆情动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研究首先从维度、特征和度量三方面综合考虑构建"帖子-主题"二模网络模型,其次选择词频、主题权重和词频增长率3个特征来抽取模型所需的有效关键词,然后选取社会网络分析法中的社区发现方法进行基于关键词的主题社区发现,最后综合考虑用户影响力和传播影响力两个属性,通过热度分析确立主题热度,识别热点主题。[结果]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挖掘网络舆情中的热点主题,检测出的主题结果均正确,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研究还选取实例进一步对主题的热度迁移和情感倾向进行了分析,具备一定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区建设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也是现代城市高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必然要求。必须抓紧建立和健全社区建设的各种规章制度,同时还必须进行社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刘新  杨伟文 《软科学》2011,25(3):135-139
探讨了虚拟品牌社群的互动关系及其价值,并研究了互动关系通过中介变量社群价值是如何影响消费者参与虚拟品牌社群的。研究显示,虚拟品牌社群中的互动关系不完全是消费者参与社群的直接原因,它们是社群价值形成的前定因素,而社群价值在互动关系与社群参与之间有不同程度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3.
张聪丛  王娟  徐晓林  刘旭 《现代情报》2019,39(5):143-155
[目的/意义]智慧社区是社区信息化进程中演化出的新形态和新概念,其相关研究对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方法/过程]因此,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智慧社区相关的国际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本研究从概念内涵和研究范式明晰了社区信息化发展研究脉络,并进一步总结了智慧社区研究的动力机制、议题关切和热点趋势,以期为我国智慧社区建设和可持续的社区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何晓柯 《未来与发展》2010,33(12):30-33
社区建设的核心是民主自治。在当前我国社区建设的实践中,居民参与不足已成为影响城市社区自治深入发展的一个瓶颈,而网络时代诞生的"网络民主"则为居民参与提供了新的途径。杭州市德加社区以社区网站为载体,把信息化网络与为民服务巧妙加以结合,搭建以居民自我教育为特征的道德调控平台,探索出一条借助"网络民主"推进社区自治发展的新路。这为我们今后构建"网络民主"平台,保障社区自治权的实现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高淑琴 《情报科学》2005,23(1):51-54
随着社会的发展,先后出现了图书馆社区信息服务和网站社区信息服务两种方式。既然是信息服务中的一种,它们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到知识产权中的著作权问题。因此,笔者就两种信息服务方式可能触及的著作权问题进行了自己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基于心理学家克拉克提出的影响满意度核心要素和瑞典顾客满意度指数(SCSB)模型,构建了社区居民满意度的概念模型,并提出了相应假设。通过对五类社区共467位居民的实证研究发现:供需关系、居民感知对社区居民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居民期望对社区居民满意度产生负向影响;而社区居民满意度对居民的社区情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此外,还揭示出意识和参与因素对社区居民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与西方学者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朱冬芳  钟林生  虞虎 《资源科学》2021,43(9):1903-1917
社区是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为基础数据库,对国家公园社区发展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和重点凝练,评论现有研究主题、核心内容和主要经验,并提出中国国家公园社区发展研究框架。结果表明:①国家公园社区发展研究可划分为萌芽阶段(1990年以前)、起步阶段(1991—1999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00—2019年);②研究成果集中在国家公园社区感知与态度的影响因素、社区与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国家公园社区冲突与协调、国家公园社区管理模式4个方面。鉴于中国国家公园体系的类型多样化、地域多样化、经济发展阶段多样化等基本国情,本文认为中国国家公园社区发展研究要围绕人地关系矛盾的突出问题,重点研究社区对国家公园建设的认知与态度、国家公园社区参与模式与机制、国家公园社区的类型识别与可持续动力路径、国家公园社区管理与调控策略,在研究方法上进行集成和优化,以形成对中国国家公园社区可持续发展有益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8.
《The Information Society》2013,29(5):365-379
As community technology and community-building initiatives move toward greater synergy, there is a great deal to be learned regarding how they can be mutually supportive, rather than mutually exclusive. This article sheds light on the possibilities inhered at this nexus. The project that constitutes the basis for this paper is the Camfield Estates–MIT Creating Community Connections Project, an ongoing effort at Camfield Estates, a predominantly African-American, low- to moderate-income housing development. As part of this project, we worked with residents to establish a technological infrastructure by offering every family a new computer, software, high-speed Internet connection, comprehensive courses, and a web-based community-building system, the Creating Community Connections (C3) System, that I codesigned with resident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Camfield Estates–MIT project, theoretical framework developed in relation to this work,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ology, project methodology and timeline, and early results. It concludes with a set of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community technology and community-building movements.  相似文献   

19.
吴填 《科教文汇》2012,(33):207-208
本文通过对N市X社区的实地调查,探讨了目前城市社区存在的一些根本问题,从社区组织运行机制、社区服务与建设资金以及社区凝聚力与居民参与等三个方面分别予以阐述,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治理理论提出了以治理求和谐是城市社区建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As community technology and community-building initiatives move toward greater synergy, there is a great deal to be learned regarding how they can be mutually supportive, rather than mutually exclusive. This article sheds light on the possibilities inhered at this nexus. The project that constitutes the basis for this paper is the Camfield Estates-MIT Creating Community Connections Project, an ongoing effort at Camfield Estates, a predominantly African-American, low- to moderate-income housing development. As part of this project, we worked with residents to establish a technological infrastructure by offering every family a new computer, software, high-speed Internet connection, comprehensive courses, and a web-based community-building system, the Creating Community Connections (C3) System, that I codesigned with resident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Camfield Estates-MIT project, theoretical framework developed in relation to this work,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ology, project methodology and timeline, and early results. It concludes with a set of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community technology and community-building mov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