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蛋白激酶C(PKC)是蛋白激酶家族中的一个成员,是细胞内信号传导的重要递质.PKC的活化不仅与正常细胞和异常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物学效应有关,更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多药耐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PKC及其亚型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近年来发现内皮抑素可以抑制组织纤维化,但是具体机制不详。本文旨在研究内皮抑素抑制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创新点:首次阐明了内皮抑素对成纤维细胞PDGFR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ER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与纤维化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人成纤维细胞,采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或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建立细胞纤维化模型,进一步应用内皮抑素处理,通过检测胶原及肌成纤维细胞表面标志等了解内皮抑素对细胞纤维化和表型转化的抑制作用。进而检测内皮抑素对成纤维细胞PDGFRβ/ERK信号通路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与抗纤维化作用存在的关联。结论:内皮抑素通过调控PDGFRβ/ERK信号通路抑制瘢痕增生,是多靶点的、具有较好的抗纤维化临床应用前景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细胞在组织中受到各种机械力的作用,包括静水压力、剪切应力、压缩和张力。这些机械刺激可通过机械感受器或细胞骨架依赖性反应过程转化为生化信号,从而塑造微环境,并维持细胞生理平衡。研究已证实转录共激活因子YAP/TAZ可作为机械转导因子,对细胞表型(如分化和疾病发病)产生动态影响。这种调节功能涉及细胞骨架、核骨架、整合素、局灶黏附蛋白(FA),以及多种信号通路的整合,包括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WNT和Hippo信号通路。此外,最新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可作为机械敏感分子在机械转导过程中发挥作用。本综述讨论了YAP/TAZ和lncRNA响应机械刺激的机制,并总结了参与机械转导的关键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安石榴苷对脂多糖诱导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创新点:首次证明安石榴苷对脂多糖诱导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炎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此作用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抑制相关。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脂多糖(1、10、30、50和100μg/ml)刺激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3、6、9、12和18 h,筛选出建立炎症损伤的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安石榴苷预处理细胞2 h后用脂多糖刺激12 h,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检测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的p65、p38、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的表达水平。结论:MTT结果显示,30μg/ml脂多糖刺激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12 h能够造成细胞活力下降和形态改变(图2和3)。RT-PCR结果显示,安石榴苷预处理后炎症因子显著降低(图4)。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安石榴苷预处理能显著抑制IκBα降解以及p65、p38、JNK和ERK的磷酸化表达水平(图5和6)。综上所述,安石榴苷对脂多糖诱导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炎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在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肾脏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的关键过程。目前尚无针对肾纤维化的特异性治疗方法。ELA13(氨基酸序列:RRCMPLHSRVPFP)是ELABELA在所有脊椎动物中的保守片段,目前对其生物学活性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评估了ELA13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处理的NRK-52E细胞和单侧输尿管闭塞(UUO)小鼠的作用效果。首先,体外实验表明在TGF-β1诱导的NRK-52E细胞中,ELA13可以降低纤维化标志物I型胶原(CollagenI)、纤连蛋白(fibronect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随后,在UUO诱导的小鼠肾纤维化模型中,我们发现ELA13可以通过降低血清中肌酐和尿素氮的含量来改善肾功能,并通过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的结果证实纤维化标志物和炎症标志物的表达降低了。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ELA13处理可抑制Smad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综上所述,ELA13通过抑制Smad和ERK信号通路发挥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有望成为抗肾纤维化治疗...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探索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舒尼替尼(sunitinib)对结肠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创新要点:舒尼替尼通过抑制肿瘤间质成纤维细胞的生长,间接发挥抗肿瘤效应,为结肠癌综合治疗的提供新途径。研究方法:通过细胞周期分析和细胞增殖测定进行舒尼替尼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的研究。采用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β受体(PDGFR-β)、蛋白激酶B(Akt)及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的蛋白水平。通过注射肠腺癌细胞株SW620和结肠成纤维细胞构建的裸鼠移植瘤模型来研究舒尼替尼的体内抑瘤效果。重要结论:舒尼替尼可有效抑制结肠癌来源的原代结肠成纤维细胞生长,该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信号通路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利用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研究泽泻醇对炎症相关分子的抑制及机制.Griess法测定一氧化氮(NO)浓度,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p38、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蛋白激酶B(Akt)、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泽泻醇不仅对LPS刺激小胶质细胞产生的NO有明显抑制作用,还能在mRNA与蛋白质水平抑制MMP3的表达,这种抑制与其对PI3K/Akt通路的干预相关.阐述了泽泻醇对小胶质细胞的抑制与PI3K/Akt通路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8.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中最大的亚家族,它们在许多器官(包括内耳)的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内耳是一个较小的器官,但其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并且与听觉和平衡相关。本文先着重于BMPs及其BMP信号通路的介绍,后以内耳的发育时间为轴线,配合图片,介绍了BMP信号通路在内耳发育的不同阶段的影响以及对于内耳的不同部位的发育的影响,并概括了最新的内耳发育领域关于BMP信号通路的研究,为之后的内耳发育以及毛细胞再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级联至少是由三种蛋白激酶组成的独特信号转导系统。MAPK级联介导细胞增殖和分化、细胞生长阻遏和凋亡。这些细胞信号酶把细胞外信号从细胞表面传递到细胞核,导致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信号转导级联的组分对肿瘤形成、免疫强化、炎症、伤口愈合和再生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0.
排斥导向分子(repulsive guidance molecule,RGM)家族包含RGMa、RGMb和RGMc三个成员.RGMb在神经、生殖、免疫系统及肾脏、肺、肌肉等重要器官均有表达,并可通过多种途径调节胚胎发育、免疫系统活性、细胞间黏附、肿瘤发生、损伤修复等重要生理过程.RGMb主要参与RGMb-neogenin-Rho信号通路和BMP信号通路,最近发现的PD-L2-RGMb结合作用提示以RGMb为中心的细胞信号网络与功能调节极为复杂.该文将以RGMb为重点,对与其相关的信号通路、生理功能调节及研究进展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开心散含药血清对皮质酮(corticosterone)损伤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CTXTNA2的影响。方法:制备开心散含药血清(500mg·kg-1)、阳性药氟西汀含药血清(10mg·kg-1)、普通大鼠血清。细胞实验中采用皮质酮损伤CTXTNA2细胞建立体外抑郁模型,MTT法检测开心散对皮质酮所致细胞损伤的影响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13K)信号通路抑制剂的干预作用;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验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皮质酮浓度为200μm01·L-1时,细胞活力抑制率可稳定在60%,浓度依赖性较好;开心散含药血清均能够显著提高皮质酮损伤细胞的存活率,而给予P13K相关通路的抑制剂后,开心散保护作用被逆转,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给予开心散含药血清能够逆转皮质酮损伤后P13K及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1/2蛋白表达下降的趋势。结论:开心散含药血清对皮质酮所致的CTXTNA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P13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次乌头碱(HA)配伍甘草次酸(GA)对缺氧缺糖(OGD)损伤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创新点:首次在OGD模型中证明HA+GA对H9c2心肌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此作用与减少细胞坏死和凋亡有关系,且其作用机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方法:采用H9c2心肌细胞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七组:正常组、OGD模型组、OGD+HA组、OGD+GA组、OGD+HA+GA组、OGD+LY294002组、OGD+HA+GA+LY294002组。采用Hoechst 33342染色荧光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前五组的H9c2心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前五组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释放量的改变;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磷脂结合蛋白V/碘化丙啶(FITC-AV/PI)双染色法检测前五组细胞凋亡率的情况;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加入抑制剂LY294002前后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等细胞作用信号通路PI3K/Akt相关蛋白的情况。结论:(1)Hoechst 33342染色荧光显微镜显示OGD+HA+GA组抗凋亡作用最明显;(2)透射电镜观察OGD+HA+GA组凋亡现象改善最多;(3)LDH、CK-MB及AST的含量变化显示OGD+HA+GA组心肌细胞损伤指标降低最多(P0.05);(4)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HA+GA可以减少OGD对H9c2心肌细胞的损伤,其作用机制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检测miR-431-5p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探讨其功能,利用TCGA公共数据库分析miR-431-5p在食管癌中的表达,通过RT-qPCR检测miR-431-5p在组织和细胞中表达;再利用miR-431-5p模拟物和抑制剂,通过CCK-8实验、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以及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miR-431-5p对ESCC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以及分子作用机制。结果显示:miR-431-5p在食管癌中高表达;转染miR-431-5p模拟物后,KYSE30细胞增殖率、迁移率和侵袭率分别增加了24.19%,30.86%和50.29%(P<0.05);而转染miR-431-5p抑制剂后,TE-11细胞数量、迁移率分别降低了21.43%和9.52%(P<0.05);miR-431-5p模拟物增加KYSE30细胞p-ERK表达量11.68%;miR-431-5p抑制剂降低TE-11细胞p-ERK表达量45.73%。研究结果表明:miR-431-5p通过MAPK/ERK通路促进ESCC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结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转移是结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寻找能够抑制结肠癌转移新方法。在前期研究中,我们证明了轮枝孢菌素A在各种类型的癌症中均具有强大的抗肿瘤增殖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试图确定轮枝孢菌素A对结肠癌细胞的抗转移作用,并阐明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创新点:首次发现轮枝孢菌素A可以有效地抑制结肠癌细胞在体内外的迁移和侵袭。在分子水平上,沉默c-Met显著降低了结肠细胞的侵袭,而轮枝孢菌素A正是有效的c-Met抑制剂;同时,轮枝孢菌素A还可以通过削弱c-MET磷酸化来抑制c-MET下游Ras/Raf/MEK/ERK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抗肿瘤转移效果。方法:采用划痕分析和Transwell法来证明轮枝孢菌素A对结肠癌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来确定c-MET及其下游分子的表达水平和活性;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分析以评估c-Met的m RNA表达水平;采用RNA干扰测定用于沉默细胞中c-Met的表达;采用质粒瞬时转染以过度表达Erk。结论:轮枝孢菌素A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抑制c-Met转录表达,削弱c-MET磷酸化,从而抑制其下游Ras/Raf/MEK/ERK信号通路,这是轮枝孢菌素A抗结肠癌细胞转移的主要分子机制。根据本研究结果,我们确定天然产物轮枝孢菌素A具有进一步开发抗癌症转移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有效响应烯丙异噻唑(PBZ)诱导的人工合成启动子,了解植物体内受PBZ诱导系统触发的信号途径。创新点:通过分析包含已知顺式元件的人工合成启动子对PBZ的响应性,为构建一种基于PBZ诱导系统的新型化学诱导启动子提供了可能性,并初步揭示了除水杨酸(SA)外,茉莉酸(JA)和乙烯等多条信号途径可能共同参与了PBZ诱导的植物免疫反应过程。方法:利用已知的响应相关信号通路的顺式作用元件构建人工合成启动子,融合GUS报告基因后,稳定转化拟南芥。通过检测PBZ处理过程中GUS酶活性的变化,了解人工合成启动子对PBZ的响应性,分析PBZ诱导系统可能触发的信号途径。结论:除了SA响应元件SARE可以有效响应PBZ诱导外,利用JA和乙烯响应元件JERE和GCC,超敏反应(HR)相关的顺式元件HSRE和GST1,以及植物抗病反应中重要顺式作用元件W-box构建的人工合成启动子也均可有效响应PBZ。另外,通过人工合成启动子响应性分析的手段,初步揭示了包括SA、JA、乙烯、钙离子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在内的多条信号通路可能共同参与了PBZ诱导植物免疫反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来源于Alport综合征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的多能干细胞差异性表达的microR NA,并对差异性表达的microR NA靶基因进行预测。创新点:本研究不同于一般的试验标本,试验标本是来源于尿肾脏管细胞诱导而成的多能干细胞。基于Alport综合征是遗传疾病,我们对一遗传家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寻找特异性的差异性表达microR NA及其靶基因,从基因水平对Alport综合征进行研究。方法:在前期工作中,成功地从实验者与对照者的尿肾脏管细胞诱导成多能干细胞。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并发现实验者与对照者之间差异性表达的microR NA。对差异性表达的microR NA靶基因进行预测,并进行靶基因聚集分析,研究靶基因主要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同时进行靶基因信号传导通路的分析,研究靶基因主要参与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结论: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发现了30个具有显著差异性表达的microR NAs,包括19个上调表达与11个下调表达。差异性表达的microR NA的靶基因主要聚集在细胞膜和细胞代谢过程;靶基因主要参与嘌呤代谢通路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  相似文献   

17.
紫草素及其衍生物是中药紫草的有效化学成份,文章对紫草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紫草素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致肿瘤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包括:调节MAPK信号通路、引起Bcl-2蛋白家族表达变化从而促进细胞色素c的释放、激活Caspase蛋白酶家族启动凋亡、致肿瘤细胞周期阻滞、影响死亡受体家族及其相关蛋白活性等方面。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表明:紫草素具有较强的抑癌作用,对正常细胞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hosphatase-1,MKP-1)作为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系统(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去磷酸化的重要调节者,在包括神经系统的各种生物学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对MKP-1的生物学活性、调控以及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MKP-1作为药理学靶点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在病理本质上是一种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病变,其发生发展伴随着炎症反应,其中一个重要的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是一类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参与了炎症和凋亡等病理生理过程,另外,NF-κB信号途径在胰岛素抵抗发生机制中有着非常重要作用.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与炎症反应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文章就NF-KB在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Eph/ephrin是目前已知的具有最多成员的蛋白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在机体的发育过程中参与细胞迁移、轴突导向、血管形成及神经网络的形成,对成年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再生和突触可塑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激活或抑制Eph/ephrin 可调节损伤后的突触功能和干细胞分化,达到修复梗死灶、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的目的。该文对Eph/ephrin信号通路在成年动物海马区、室管膜下区及非传统神经发生区域内调节神经发生、迁移以及突触可塑性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