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介绍运动承诺概念和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运动承诺研究现状与其发展,为进一步研究运动承诺提出建议。通过对运动承诺的研究论文分析发现,运动承诺理论模型研究结果主要表现在理论结构、前因变量和理论整合等方面。在运动承诺研究过程中,应加强探讨运动承诺与相关变量的相关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进行跨群体运动承诺应用与实证研究。我国有必要开展运动承诺本土化和跨文化研究,建构我国社会背景下的运动承诺结构模型。为促进运动和锻炼行为及其他运动承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不同锻炼承诺和日常锻炼行为水平对身体锻炼短期情绪效益的影响。方法:招募62名大学生和研究生在跑台上完成1次30 min变化负荷的走跑运动锻炼,锻炼前采集锻炼承诺和日常锻炼行为数据,并将日常锻炼行为划分为高、低两个水平,锻炼前、期间和锻炼后监测情绪状态并对组均频次进行卡方检验,同时兼顾实验末访谈核实。结果:锻炼承诺水平高,锻炼期间、之后的愉悦、活力、流畅体验更佳,前、后、期间焦虑感受更强;锻炼承诺水平低,锻炼之前活力体验更佳,期间疲劳感受更强;日常锻炼行为水平高,锻炼之前愉悦体验更佳,期间抑郁感受更为频繁、之后焦虑感受更强;日常锻炼行为水平低,锻炼期间活力、流畅体验更佳,之后愉悦、流畅体验更佳,之前焦虑、抑郁感受以及期间、之后疲劳感受更强。结论:不同锻炼承诺、日常锻炼行为水平对身体锻炼前后、期间的积极情绪体验和消极情绪感受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且对各种情绪状态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为更细致地理解运动承诺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运动承诺量表对186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Scanlan的运动承诺理论模型和修订后的分层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运动承诺得分较低,坚持体育锻炼的决心不强,需要加强培养;2)运动乐趣、参与选择、个人投入、社会约束和参与机会的确是影响运动承诺的因素,可以通过干预这几个方面来促进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3)在大学生锻炼情境中,运动承诺理论具有较好的效度,但它的前因变量应分为态度中介层和环境层,运动乐趣和参与选择是中介变量,分层后的结构模型在数据拟合和理论解释上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4.
同伴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影响青少年行为方式。探讨同伴关系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青少年运动友谊量表》《锻炼自我效能量表》《锻炼承诺量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等研究工具,先后对广东、湖南省内11所高校开展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的锻炼自我效能、运动承诺对体育锻炼行为有着显著正向直接影响;在锻炼同伴运动友谊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过程中,锻炼自我效能与运动承诺发挥遮掩效应,同伴运动友谊在锻炼自我效能与运动承诺的激发作用下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发挥正向作用。研究认为应注重青少年体育锻炼同伴培养,多开设集体项目,创设体育运动环境,提升青少年锻炼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渴望和锻炼动机,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兴趣。  相似文献   

5.
摘要:运动承诺可以解释个体是否坚持某个体育行为,为探讨运动承诺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时从调节变量角度,研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运动类型对运动承诺与其决定因素之间关系的作用,在文献收集的基础上,删选17个研究共20个独立样本,运用CMA2.0软件进行元分析。结果表明,运动乐趣、个人投入、参与机会、社会支持与运动承诺呈中等的正相关,而参与选择与运动承诺呈高度的负相关,社会约束与运动承诺呈中等的负相关。年龄作为运动乐趣、个人投入、参与机会3个因素与运动承诺之间关系的调节变量有统计学意义,运动类型对个人投入、参与机会2个因素与运动承诺的关系有调节作用,性别对运动承诺模型没有调节作用。基于元分析,研究从更宏观的角度考察了运动承诺与其6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调节变量的影响作用。结果也能进一步促进运动承诺理论的本土化研究,以及在休闲体育行为领域的更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运动承诺和锻炼条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186名大学四年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外因进行了验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体育课程结束后,继续坚持体育锻炼的大学生非常少,大学四年级学生勉强符合体育人口标准的仅占总人数的11.83%;运动承诺和锻炼条件能够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很好的预测和解释(R2=0.819);通过运动承诺预测和解释锻炼行为的路径更为可靠(r=0.908),相对要重要得多.  相似文献   

7.
以双性化、未分化性别角色大学生为个案,考察主观锻炼体验、锻炼承诺对锻炼坚持性的影响。利用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 CSRI-50),在954名有效被试中甄别出346名双性化、358名未分化被试,采用修订版主观锻炼体验量表、锻炼承诺分量表、锻炼坚持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大学生虽具中高程度的积极幸福感和锻炼承诺、低度的心理困扰和疲劳感,但其锻炼坚持性却不甚理想;主观锻炼体验、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在性别角色类型上存在差异,其中,双性化者的积极幸福感、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显著高于未分化者,并且,疲劳感在观察上低于未分化者;而未分化者的心理困扰显著高于双性化者。②除疲劳感外,积极幸福感对锻炼坚持性正向影响、心理困扰对锻炼坚持性负向影响皆显著;锻炼承诺对锻炼坚持性的正向影响显著;在积极幸福感或心理困扰影响锻炼坚持性时,锻炼承诺具备部分中介效应;在积极幸福感或锻炼承诺影响锻炼坚持性时,以双性化、未分化为个案的性别角色类型具备调节效应。结论:转变传统性别角色观念,丰富正性的锻炼体验,激发认知决策能力,可能是促进大学生锻炼坚持性的一个有效策略。研究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健康理念提供重要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8.
锻炼心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国外学者的元分析、叙事性综述以及2000年之后的研究报告,对身体锻炼与焦虑、抑郁、应激反应、心境状态、自尊和认知功能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以期展示锻炼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身体锻炼与上述心理健康指标的理想变化有关,其发生作用的效果量整体上为小到中等,但都达到了显著水平.然而,要揭示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以使身体锻炼真正成为传统心理健康疗法的替代或补充,仍任重而道远.还分别探讨了第三变量对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指标的关系的影响,指出今后对该领域进行大量的"剂量反应"研究的必要性.还对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领域的发展提出了5点建议,即,研究身体锻炼对"积极的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进行心理健康运动处方的研究;加强身体锻炼与自尊、自我观念及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对研究中额外变量进行控制;并且探索研究中的第三变量.  相似文献   

9.
有氧健身操锻炼对青少年体质和形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教学实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有氧健身操对青少年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有氧健伸操是一项具有较高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青少年进行合理科学的有氧健身操锻炼,对身体形态的改善,身体机能的提高和运动素质的发展均有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10.
身体锻炼心理某些领域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查阅和分析文献资料, 对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心理因素在身体锻炼中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特别对身体锻炼心理中锻炼与情绪的关系、锻炼对身体自我的影响、身体锻炼动机、心理与锻炼表现、心理与锻炼中的生理代谢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体育锻炼情景下运动承诺理论模型的检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性分析方法对Scanlan等的运动承诺理论模型进行了检验.证实运动承诺理论模型能较好地解释和预测中国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行为意向,具有较好的跨样本效度和跨文化效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居民体育倾向性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Scanlan等人提出的运动倾向性理论模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了城市居民体育倾向性5因素结构模型。根据确定的5个决定因素和体育倾向性的操作定义,编制了相应调查问卷,通过对4143名我国城市居民实测,建立体育倾向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体育倾向性模型符合我国城市居民,其中运动乐趣、个人投入、参与机会和参与选择4因素对体育倾向性有影响,社会约束对体育倾向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对湖北、湖南、浙江、江苏等省部分高等院校的280名体育教师的组织承诺,离职意愿及职业生涯发展阶段进行了调查。有效数据被试247名,男性占68%,女性占32%;平均年龄34岁。对有效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第2阶段(在适应成长阶段),规范承诺能够有效地预测离职意愿;在职业生涯发展的第3阶段(即在快速发展阶段),情感承诺能够有效地预测离职意愿。因此,在体育教师的适应成长阶段提高其规范承诺、在快速发展阶段提高其情感承诺可降低其离职意愿,这将为高校体育院系的有效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学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运动处方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运动处方实施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标准》中的运动处方教学对于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效果显著;对锻炼态度较差的学生提升锻炼态度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对锻炼态度一贯比较积极的学生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实验验证了《标准》中运动处方的个性化、可操作性等实用价值,建议对《标准》的运动处方系统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