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尊及其与体育运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早期心理学家詹姆斯、库利、米德等人对自尊做了大量的探讨,为自尊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概念和经验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尊的研究领域内出现了一些新进展,主要表现在:1)自尊与认知、情绪的关系;2)自尊的稳定性;3)内隐自尊;4)自尊影响因素的新发现.这些都为我们理解和探讨自尊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视角.运动领域内对自尊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自尊与身体锻炼的关系.综述了自尊及其与体育运动关系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对国内外体育锻炼与自尊和身体自尊的关系研究进展做了概括性综述。针对当前锻炼心理学领域内的研究,对该课题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涉及概念界定、科学性测量、实验的信效度等问题。指出在未来研究中,需要注意测量工具的使用、研究设计的把握、实验的严格控制,同时还需加强对体育锻炼提高自尊或身体自尊水平的心理机制研究。元分析研究发现,体育锻炼提高自尊、身体自尊水平的效果量为小到中等。  相似文献   

3.
身体锻炼心理某些领域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查阅和分析文献资料, 对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心理因素在身体锻炼中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特别对身体锻炼心理中锻炼与情绪的关系、锻炼对身体自我的影响、身体锻炼动机、心理与锻炼表现、心理与锻炼中的生理代谢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采用身体锻炼量表、身体自尊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身体锻炼、身体自尊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锻炼量在性别、不同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身体自尊在性别、不同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不同生源地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身体锻炼量、身体自尊及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系数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性相关。身体自尊和身体锻炼量对自我效能感起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健美操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小强度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心境及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检验本实验提出的假设模型.用中小强度健美操锻炼对实验组被试连续干预10周,对照组实验期间不参加体育锻炼.与此同时,用身体自尊量表(PSPP)、心境量表(POMS)和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测量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身体自尊、心境及其心理健康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与被试在身体素质、身体自尊、疲劳、抑郁、TMD、强迫症状、SCL-90总均分上,3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多重比较结果均显示,在身体素质、PSPP总分、疲劳、抑郁、TMD、强迫症状和总均分中,中小强度组优于对照组.在假设模型中,体育锻炼既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也可以通过心境间接地影响心理健康,或者同时通过身体自尊和心境间接地影响心理健康.结论:中小强度健美操锻炼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心境及其心理健康水平,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有3条路径:一为体育锻炼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二为体育锻炼通过心境中介变量影响心理健康;三为体育锻炼通过身体自尊和心境路径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从自尊的概念发展、身体锻炼对儿童自尊的影响及身体锻炼与儿童自尊变化的关系等三个方面,讨论了近20年来身体锻炼与儿童自尊的研究,从方法学上的突破和身体锻炼各要素及其交互作用看来,认为如何对儿童自尊各维度及亚成分的影响将是该领域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身体形象、身体自尊及其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提出应加强对身体形象与身体自尊的研究,建议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体育健康知识传授,引导高职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身体形象,建立良好的自尊水平,增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不同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问卷调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对浙江师范大学部分的大学生和温州大学(筹)初教院大专班部分的大学生就身体自尊状况、不同锻炼形式对身体自尊的不同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1)男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2)篮球、羽毛球、慢跑、健美锻炼形式对于身体自尊水平偏低的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其中,健美操对男、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及各维度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篮球对男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及"身体状况"和"身体强壮"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羽毛球对男大学生"身体状况"和"身体强壮"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慢跑只对男大学生"身体强壮"维度上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187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大学生的体育活动情况,以及体育活动意向、目标定向和身体自尊之闻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参加体育活动次数的增加,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的得分都逐渐增加,但是只有任务定向随着锻炼次数的增加并且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男生在身体自我描述方面比女生积极;随着锻炼次数的增加,身体自我描述显示出积极的趋势;喜欢体育活动和体育课都会给大学生身体自我描述带来积极影响.除身体肥胖指标外,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与身体自尊各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参加体育活动与大学生的目标定向和身体自尊存在积极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身体自尊在职业女性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模型进行检验,分析身体自尊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是否存在中介调节作用,进一步探讨是抽象身体自尊还是具体身体自尊起着显著性调节作用.通过检验发现,职业女性具体身体自尊对心理健康的预测效果比抽象身体自尊的预测效果好,并通过了中介模型检验,其中介效应为34.9%.  相似文献   

11.
身体活动与身体锻炼的情绪效应及其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身体活动与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是锻炼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身体活动或身体锻炼伴随着各种情绪效应 ,且大量的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但是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文章从生物和心理两方面对身体活动与身体锻炼产生心理效应的机制作了阐述。目前还没有一个能让大多数人接受的假说。  相似文献   

12.
使用元分析方法对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共15项进行定量化综述研究.结果表明,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群体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群体相比较,前者的心理健康综合指标得分值优于后者0.29个标准差.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有氧健美操运动对女性大学生身体自尊与心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普通女性大学生经过八周60分钟有氧健美操运动后身体自尊和心境状态的变化,研究有氧健美操运动对普通女性大学生身体自尊与心境的影响。结果:经过四周60分钟有氧健美操锻炼后,PSPP总分效果显著,八周后更加明显(p<0.05),主要表现在身体价值感、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状况三个方面。四周有氧运动后POMS全量表分数、紧张、抑郁和自尊差异显著(P<0.05),八周后全量表分数、紧张、愤怒、疲劳、精力和自尊差异显著(P<0.05)。结论:八周60分钟有氧健美操运动能有效地提高或改善普通女性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可以有效降低普通女性大学生心境状态中的消极因素,提高其积极因素,有利于心境状态的改善,对普通女性大学生心理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运动员心理疲劳、训练比赛满意感、自尊及心理控制源之间的关系。通过对193名运动员进行心理疲劳、训练比赛满意感、自尊和心理控制源的测查。结果表明,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各个维度与训练比赛满意感、自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另外成就感降低与内控性存在显著负相关,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各个维度与机遇、有势力的他人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疲劳各变量在人口统计学变量、心理控制源和自尊的基础上对预测训练比赛满意感做出了新的增值贡献,可靠地解释了训练比赛满意感总方差的另21.4%;自尊对心理疲劳的3个维度都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心理控制源中,内控性对成就感降低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机遇对运动员的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校残疾学生体育教学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阐述体育锻炼与残疾学生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 ,深化残疾学生体育教学与体育康复的科研工作 ,为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健康水平的目的 ,不断进行教学探索和改革 ,形成一套融医疗保健、心理保健、体育疗法为一体 ,以运动处方为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采用体育锻炼方式,达到调节人际关系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目的是各项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对464名高中生调查发现:青少年在压力承受能力方面存在性别异体和年级差异;青少年体育锻炼量、体育锻炼频率、体育锻炼时间相对稳定和合理;体育锻炼对于青少年的生活抗压能力、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的影响显著;体育锻炼时间与压力承受能力和心理健康正相关,与人际关系负相关.必须重视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以及对青少年影响、加强青少年的科学锻炼,积极开展健康指导课程;学校要重视课外实践活动开展,进一步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运用体育锻炼促进人际交往,增强青少年的整体身体素质,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研究采用整体自尊、主观锻炼体验以及身体自尊等问卷对124名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太极拳组)以及98人从未进行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普通组)进行测试对比.研究认为:(1)老年人长期有规律地参与太极拳运动能够对其产生长、短期效益,但更应该重视长期参与太极拳锻炼逐步带来的身心健康价值;(2)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一周保持3次锻炼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阔值、每次负荷时间安排在30min~60min之间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安排;(3)尽管群体性体育锻炼有助于个体参与运动的动机、认同感的提升,但是,本研究认为,与朋友一起进行太极拳锻炼是一种更优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试述太极拳对老龄化群体身心健康的积极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拳对老龄化群体的身心健康有着良好的积极影响。在新世纪“新健康”观念的影响下,对太板拳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整体性研究还是一个新的课题,尤其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对老年人的研究更有待于深入。因此本文论述太极拳对老龄化群体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与影响,目的是进一步促进太极类运动的普及,为太极拳的进一步在老年人群中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确定太极拳在“健康老龄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地位。使健康老龄化成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