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湖北体育科技》2019,(7):635-64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整理近几年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报考信息库和录取信息库,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部硕士点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质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部有较高的招录比,复试选材空间小;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部招收的考生生源地分布较广、考生第一学历的毕业院校及专业混杂;生源质量偏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公共体育部应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提升选材空间、严格执行复试选材标准,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完善研究生管理机制,实行针对性培养、培养创新意识,加强课程建设的相关建议,为优化招生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冰雪研究生的创新培养应该依托于实践基地,而基地的体系建设是冰雪高级人才实践培养的前提。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查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冰雪研究生培养的创新实践示范基地体系构建进行研究,认为实践示范基地应该按照冰雪运动的发展布局和冰雪人才需求,以实践示范基地的内涵判断为建设起点,形成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冰雪研究生培养示范基地的具体管理职能,并进行实践基地的制度化建设。改革现有冰雪研究生培养的模式,保证冰雪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以实现创新型高端体育人才对社会作用的最大产出。  相似文献   

3.
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培养类型、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导师结构、科研训练和论文撰写等方面,对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类型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需逐步完善;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的目的是了解"985"高校体育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并提出培养对策,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985高校体育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数量、选题、研究方法、引文类型、引文语种以及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进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985"高校体育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在该校优秀论文总数的比例微乎其微,体育学研究生的整体科研能力不强;选题切合实际不够,缺乏综合应用性研究;定性研究方法较多;引文数量偏少,引文质量偏低;科研成果少,课题参与少。基于PDCA的研究生科研能力过程培养模型,提出体育学研究生科研能力过程培养策略:设计不同学科专业的科研能力标准;改革研究性课程教学方式;优化研究生科研环境;创建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等从培养单位、培养方案等方面对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现状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较为雷同;培养目标的设置重在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导师负责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等。建议:各培养单位应积极开拓思路、总结经验,建设符合自身发展的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按照体育学科特点和社会实际需求制定培养目标;逐步建立由导师组协作培养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形式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江西省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中有教授职称的硕导居多,以年龄间区在41-50岁的人群为主,这样的硕士生导师队伍结构较为合理,有利于导师梯队建设,但博士学历以上的硕导较少;随着高校不断扩招,研究生的质量呈下滑趋势;导师带研究生过多;导师遴选机制不完善;研究生科研能力、专业基本技能不强。  相似文献   

7.
结合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对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体育专门人才的时代需求,分析提升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实困境和纾解路径。研究认为,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培养方式与学术学位混同、导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课程设置实用性严重不足、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陈旧、实践实习缺乏系统性、产教融合与协同培养推进不力、论文选题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缺乏论文评阅标准等问题。针对上述困境,遵照国家相关要求,提出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发展+科研能力”为主体的“四位一体”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持续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改善课程教学;强化实习实践管理、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突出论文选题的应用导向和问题意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强化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教育、提升行业规范;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探讨体育院校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和结论:体育院校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是更新研究生培养观念和提高生源质量为先导,建立服务型研究生管理制度和多元化校园文化为基础,优化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体系建设为核心,强化以体育竞赛、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国际交流合作为保障的全方位、一体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从培养模式涵盖的各个因素对体育学术型研究生和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培养目标定位的不同导致培养模式的差异,表现在体育学术型研究生强调学术能力的培养,侧重用学术标准去衡量培养质量,专业型研究生重视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侧重以社会实用标准评价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力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研究生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关键.学科群建设是学科建设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它符合大学科时代的学科发展要求.基于学科平台和实践基地的学科群建设对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研究和探索能源动力类研究生学科群建设过程,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健康体魄实用型中等人才为宗旨。“三自”式教学改革模式,让学生掌握一种或者几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同时培养快乐健身、进行终身体育锻练的理念。改变了学生,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阶段。如何使中小学体育教学开展得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一改枯燥乏味、循规蹈矩的局面,使学生喜欢体育课,并能在快乐中掌握好体育技能、养成体育习惯,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安排,则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用人体纸板活动模型为教具,对武汉市3所中学高(一)6个班共282名学生学习田径、体操等单项技术动作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体育教学中人体纸板活动模型的应用可以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建议中、小学推广使用本教具,既省钱也省时,且能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足球游戏在现代足球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足球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形式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普通大中专学校足球传统教学一直朝竞技足球方向发展。其特点是:教学过程中将足球运动的方法、手段分解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形成技战术分类体系。而足球教学的实际情况是,学生入学时足球基础水平普遍较低,学习时间短;要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足球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存在很大困难,枯燥单调的教学技术技能,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从而对足球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为使学生在不失去对足球兴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找到了适合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实际情况的足球游戏教学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沈阳市参加游泳救护培训的学员状况、救护培训的师资状况、救护培训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加沈阳市游泳救护培训的学员对救护理论知识和救护技能的掌握情况较好;救护培训的师资队伍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救生员的社会地位和就业前景比较乐观;社会和学校对救护培训的重视度逐渐提高;救护培训的课程数量较少,救护培训的场地、设施、经费不充裕。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查阅文献的方法,对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中学武术教学状况不容乐观的现状。武术教学一方面应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体育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加强武术文化教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以此达到培养学生高雅气质,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新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浅谈快乐体育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柯 《安徽体育科技》2003,24(4):118-119
所谓快乐体育,就是让小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各种乐趣,逐步形成学生终身参加体育实践的志向和习惯。在快乐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情景创设语言调动和情感交流等手段.使小学生体验快乐、创造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使快乐充实小学体育课。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体育教学也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的观念,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从而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进而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能够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运用实验法研究了诱导分层教学法,在中学体育课跨栏跑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诱导分层教学法结合了诱导教学法与分层教学法的优点,有利于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克服心理障碍,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中传南广体育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教师的业务水平不精、授课内容单调乏味、教学方法单一无趣、教学态度冷漠缺乏亲和力;学生健康意识淡漠、缺乏对课程的详细了解、选课"动机不纯";教学大纲对选课性别限制过于苛刻、缺乏项目教学真实性;教具损坏严重、维护工作缓进、课程宣传力度不足、相应赛事及活动开展较少均是影响体育表演性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由此提出建议:组织安排在职教师的业务培训,使其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手段;通过校园网、广播、大屏电视定期对课程进行详细的介绍,并不断普及健康知识,改进课程选项时对性别的限制,允许更多的男生加入,增进感情和促进交流;学校后勤保障部门要定期对场馆进行维护和保养,提高课程教具的档次,使学生们在更好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同时学校应更多为学生营造校内比赛和表演的机会,拓展所学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