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公司法》76条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继承确立了法定当然继承章程可以例外规定的法例,该规定为司法机关解决此类案件找到了合法的依据,具有重大意义。但对于该规定,来自学术界的不同声音并没有消失,在实践中能否发挥其应有作用与实现价值也尚难定论。基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继承背后的价值选择问题,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公司法》76条规定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继承应当参照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和封闭性的考量,新<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问题做了专章规定.而第72条第4款规定: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可见,<公司法>赋予公司章程做出与第72条不同的股权转让条件和程序.这固然是尊重股东们的意思自治,允许权利的自由处分,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认为章程的"权力"也应该是有限制的.  相似文献   

3.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是公司实务运作中经常涉及的较为复杂问题。对这类问题如何利用章程进行规范,是公司法的重大理论问题。我国新《公司法》第76条第4款指出"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如何理解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的"另有规定",如何认定这种"另有规定"的法律效力?本文通过实务案例研究及基础理论探析,对有限责任公司对外股权转让时章程的规范效力进行探索,以期达到有利于我国公司制度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股权的性质和有限公司人合性的角度阐述,表明这两者都无法成为股权继承的实质障碍,笔者认为,虽然我国公司法第76条已经就股权继承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程序规定上还是有欠缺的,在实践中也可能存在损害继承人利益的情形,故在立法中应完善股权继承的程序规定.  相似文献   

5.
在有限公司股权继承问题上,存有股权中财产性权利继承和股权自由继承两种理论观点和立法模式。因股权本质上属于一项财产性权利,且股权继承并未破坏有限公司的人合性,所以笔者同意股权自由继承的观点。最后,结合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浅谈了如何理解和适用其第76条关于有限公司股权继承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将善意取得制度引入了涉股权案件的司法审判,使我国股权的善意取得也有法可依,但股权能否适用善意取得以及具体应如何适用仍被不少学者质疑,其主要困境在于股权性质不明、股权变动模式存在争议、法律适用不清晰等。在后民法典时代,厘清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善意取得制度的合理性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股权性质的明确,将股权流通性和物权流通性进行类比,结合民法典框架下股权变动模式的现实选择以及法律适用,对有限责任公司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进行补强论证,力图探寻股权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公司法》第三章就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所作的规定存在着一些问题。公司章程就股东对外转让股权条件所作的规定不应优于公司法的规定;股东之间转让股权仍然需要经过其他股东的适当控制;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的一些具体问题需要公司法作出相应的规定;对于股权继承的效力问题公司法应当作更为明确合理的规定;就股东要求公司收购其股权的问题,公司法还应对其适用的情形作更为合理的规定,并要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继承问题没有规定,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的司法解释草案对此做出了规定,但此规定是否合理,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股权中的财产权可以继承,身份权不能继承,但可经全体股东同意而取得继承权,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值得肯定,建议修改《中国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时予以采纳。  相似文献   

9.
《民法典》第1152条增设了转继承制度,正确理解和适用该条规定对于统一司法裁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法典的体系化,在对民法典转继承的性质进行解释论选择时,应尽量避免造成民法典各编规定之间的冲突,以免与民法典所追求的体系化功能相违合。转继承中被转继承人所取得的遗产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应首先将被转继承人继承的遗产份额的一半分出归其生存配偶所有,剩余之部分始可由转继承人继承之。如此,方可实现民法典的物权编、继承编与婚姻家庭编相关规定的内在统一。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传统做法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  相似文献   

10.
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人合性和封闭性的特点,为维护公司权力结构的稳定,公司章程往往对股权转让作出一定的限制.公司章程的限制性规定与公司法相关规定不一致时,章程所做规定的效力如何界定给司法实践活动带来诸多困难.分析章程所作的限制性规定的效力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能简单的认定其无效或是有效.公司章程的法律性质的确定,股权的权利属性的明确以及对公司法关于股权转让限制性规定的规范效力的合理界定,对于分析章程所做的限制性规定的效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司法》解释三第26、28条直接将植根于物权土壤的善意取得制度以参照适用的方式移植于与物权存在着较大差异的股权,其合理性与可行性值得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也可以为我国股权善意取得制度在理论与司法适用方面提供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瑕疵出资存在多种形态,而由这些出资形成的瑕疵股权在转让后的出资责任如何分配。公司法应做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目前,《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的有关条款规定尚欠合理,有关出资责任的司法审判案例也不尽相同。为弥补这一缺陷,有必要对瑕疵出资的股东资格、瑕疵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大量有关瑕疵股权转让后的出资责任司法审判案例,探寻一个适当的瑕疵股权转让的出资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成文法的局限性滞后性与欠缺一人公司实务经验,我国一人公司登记制度存在诸多缺失.该制度的创设是解决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为规避法律而设立的实质意义一人公司,但<公司法>第60条登记制度并没有对此予以规制.应从公司设立登记中股权认定标准、强制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变更登记、强化"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名称披露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非协议转让与股权协议转让不同,是非基于股东之间的合意或公司股东与第三人间的合意而进行的股权转让,一般是由于法律的直接规定产生,主要包括因婚姻关系的变动引起的股权转让,因遗产继承引起的股权转让,人民法院依照强制执行程序发生的股权转让和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股权的非协议转让是我国《公司法》中的薄弱环节,关于这方面的设定,《公司法》少有涉及。因此,实践中关于此类问题的处理也难免出现些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主体愈加活跃,新鲜的问题也层出不穷。我们应当树立问题意识,认真研究关于股权非协议转让的有关内容,对其进行完善,并在《公司法》中进行必要的规定和限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1985年出台的《继承法》并未对转继承制度做出规定,而同年最高法院出台的司法解释第52条对转继承也只做了原则性规定,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对该制度做出更为详细的规定。因此,关于转继承的性质以及在转继承法律关系中被转继承人配偶的法律地位一直存在较大争议,这一问题也一直影响着我国公证案件的质量和整体的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6.
1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性质的严格限定性 <公司法>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法>还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适用本节规定;本节没有规定,适用本章第一节、第二节的规定.这就将一人公司严格地限定在有限责任公司的框架之下.  相似文献   

17.
股权转让制度是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限责任公司兼具人合性与资合性的特点,这决定了其股权转让必须受到一定的限制。我国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学理论和立法实践都还不够成熟,这与有限责任公司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显然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公司股权转让制度进行完善,明确不同意转让股东购买股权时的价格,完善股东优先购买权,完善股权回购制度,明确夫妻离婚时的股权分割原则。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 61条规定了在涉及专门知识的案件中,当事人可以申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庭审.这一规定使我国法律创设了专家辅助人制度,但法律对专家辅助人尚无系统规定,学界争论不一,也给司法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尝试在概念、诉讼地位、资格、参与诉讼的程序以及其权利义务等方面对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作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9.
论新《公司法》中的有限公司股权外部转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公司制度灵魂的股权自由转让原则,在具有人合性的有限责任公司当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我国原有《公司法》中关于有限公司股权对外转让制度的规定存在一定的缺陷。修改后的《公司法》按照利益平衡的原则对其进行了完善,修改后的有限公司股权外部转让制度由公司股东会同意、反对股东的购买义务和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三项具体规则构成。  相似文献   

20.
新《公司法》第183条明确规定了法院可判令公司解散,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规定司法解散公司制度。但应看到,该规定仍过于概括,尤其是替代性救济措施的缺失,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造成对少数股东的不公平损害。故应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发展出一套司法解散公司制度下的替代性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