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第二次现代化与中国国家创新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社会正大踏步地向知识社会迈进.如果说,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移是第一次现代化,那么,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移是第二次现代化.在21世纪,人类将全面实现第二次现代化.国家创新系统是促进和进行创新的国家系统,是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动机,是实现第二次现代化的国家战略.本文分析了第二次现代化理论,阐述了我国实现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事实证明,建设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是我国21世纪初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要素在国家创新系统建设及创新生态系统优化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得到实践验证。从创新网络的知识共享博弈过程入手,从关系联结强度、关系质量、关系稳定性等多个维度重点探析关系嵌入对知识共享的协调作用,并提出创新网络知识共享的法律协调、管理协调和社会协调机制,以提高企业间知识资源的转移与创新开发效率,为国家创新系统建设及创新生态系统的优化提供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中介力量成为区域创新系统知识转移能力建设的新视角.从科技中介组织在区域创新系统的功能定位入手,按照知识生产到知识应用的过程,深入探究科技中介在不同知识转移路径的作用机理及各路径的运行机制,以期为区域创新系统(RIS)内的企业提高知识转移效率和效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以下简称“名医工作室”)政策为背景,通过分析“名医工作室”知识转移中学习的内在机制来研究中医知识的有效转移.方法: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分析中医知识传承转移过程中的学习机制.结果:中医知识传承转移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也是一个社会学习过程.中医知识转移主要是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转移,知识转移的内在模式是转移主体与环境之间不断地交互、反馈,共同促进知识转移的发生与发展.中医知识转移中学习的发生源于知识势差和知识接受方的需求与期待,但知识转移的根本动力在于环境的压力或激励以及系统内部适应性机制和竞争与合作机制的协同作用.结论:国家政策应有促进中医药隐性知识转移的措施,在促进知识转移的同时促进中医药文化转移,才能真正将中医药这种智慧型知识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5.
就引进型管理创新而言,获取已有创新知识,实现知识从组织外部向内部转移是关键.管理者所嵌入的社会网络通过提供广泛的多元化知识链接带来显著知识获取优势,促使管理者凭借网络影响力产生经济效益,从而成为管理创新知识获取的重要渠道.立足管理者个体社会网络视角,收集237家企业核心管理者的数据,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强连接优势显著,结构洞发挥实质作用,知识获取产生部分中介效应,社会网络、知识获取和管理创新引进水平之间整体影响关系成立等结论.  相似文献   

6.
就引进型管理创新而言,获取已有创新知识,实现知识从组织外部向内部转移是关键.管理者所嵌入的社会网络通过提供广泛的多元化知识链接带来显著知识获取优势,促使管理者凭借网络影响力产生经济效益,从而成为管理创新知识获取的重要渠道.立足管理者个体社会网络视角,收集237家企业核心管理者的数据,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强连接优势显著,结构洞发挥实质作用,知识获取产生部分中介效应,社会网络、知识获取和管理创新引进水平之间整体影响关系成立等结论.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等教育涵盖了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和知识传播系统等三大系统,担负着生产、传播和转移知识;学习、革新、创造和传播新技术;培养和输送创新人才等三大任务。 政府、社会对高等教育寄予了厚望,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良机。只有主动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积极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是高等教育的唯一抉择。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高等学校必须进行从观念到实践的大变革。  相似文献   

8.
回顾近代科学发生以来的历史,无论持什么观点、信奉什么主义的人都会承认,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推动人类社会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她引领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走向知识经济时代,她成为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砝码.她也是后发国家追赶的重要动力和手段.近代科学富涵的追求客观真理和理性质疑精神.推动了欧洲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社会变革和政治革命的思想基础之一.对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系统的科学认识,成为20世纪人类社会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的科学基础.在科学技术创新过程中形成并不断丰富的科学方法和方法论,已成为社会治理、生产管理、科学决策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培养创新能力是现代大学的重要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等教育涵盖了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和知识传播系统等三大系统,担负着生产、传播和转移知识;学习、革新、创造和传播新技术;培养和输送创新人才等三大任务。政府、社会对高等教育寄予了厚望,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良机。只有主动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积极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是高等教育的唯一抉择。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高等学校必须进行从观念到实践的大变革。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社会历史是人的内在本质力量的发展史。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人及其知…  相似文献   

10.
创新型国家的创建,要求大量的国内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合作创新是企业创造知识产权的一种有效方式,我国知识产权风险在亚洲排名第二,在合作创新的隐性知识转移中存在着大量的商业秘密风险。为此,本文探讨了合作创新中隐性知识转移引发的商业秘密风险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证据理论对合作创新中隐性知识转移引发的商业秘密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提取,为合作创新中隐性知识转移引发的商业秘密风险的量化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正推动着人类社会发展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方式乃至价值观念.信息化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水平也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经历了数字制图与科学计算、数据库与单一系统建设阶段等发展阶段,现已进入数据中心与电子政务阶段.  相似文献   

12.
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知识转移是一种典型的国防科技场域和民用科技场域相互流通的跨场域知识转移,其效果将直接影响国防企业和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运用超循环理论,分析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的特性,建立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知识流动网络图.结合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特征,从知识转移反应循环、知识转移催化循环和知识转移超循环三个维度,构建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知识转移超循环模型,深入研究和系统分析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知识转移的协同演化机制,揭示了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知识转移机理和知识转移对其成员的创造效应.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2011计划"的深入推进,探索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创新模式,提升知识转移效率与知识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转移与知识创新是协同创新活动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构筑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为此,本文通过对协同创新理论及其实践模式的深入考察,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协同创新组织的知识转移演化过程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与验证。最后在此基础上,从4个不同的维度,提出了促进协同创新主体间知识转移效能的相关激励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回顾近代科学发生以来的历史,无论持什么观点、信奉什么主义的人都会承认,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推动人类社会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她引领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走向知识经济时代,她成为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砝码,她也是后发国家追赶的重要动力和手段.近代科学富涵的  相似文献   

15.
回顾近代科学发生以来的历史,无论持什么观点、信奉什么主义的人都会承认,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推动人类社会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她引领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走身知识经济时代,她成为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砝码,她也是后发国家追赶的重要动力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从知识的社会属性出发,讨论公用知识与私用知识的来源以及它们在工业进步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揭示公用知识在创新发展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公共研发部门作为最主要的直接生产者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应当扮演的角色,指出我国在工业全面追赶时期所建立起来的创新体系应顺应新时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7.
从“知识分配力”看科技中介机构的作用与走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正风 《科学学研究》2003,21(4):405-408
“知识分配力”是国家创新系统中的关键性因素。以提高社会“知识分配力”为导向 ,通过开发中间知识产品 ,提高社会知识存量的“可利用性”和整个社会的“知识利用能力” ,向兼具生产和服务功能的中介机构转化 ,成为“创新增值链”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一个环节 ,是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18.
知识竞争力的命题及其假设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竞争力是竞争力理论上的又一次概念创新。知识社会的竞争力命题与工业社会竞争力的命题不同,即知识社会中,知识竞争力是国家/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作者假设验证了知识社会中社会经济活动的根本资源是知识资源;知识资源的不可逆行与可逆转特性;知识社会的知识生产率;知识社会的核心竞争力是知识竞争力。建立了知识资源的增长模型与知识竞争力模型。  相似文献   

19.
知识创新量与储备量的多寡决定了企业创新能力的强弱,尤其需要高度重视。文章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从社会资本视角出发,分析知识获取型跨国并购情境下,母子公司需求与意愿对母公司知识创新与储备的积极影响。研究发现:子公司知识转移意愿对关系资本与认知资本有较高的灵敏度,母公司知识需求意愿对结构资本有较高的灵敏度;子公司知识转移意愿积极影响母子公司间知识转移量,母公司知识需求意愿积极影响母公司知识吸收量。同时,知识转移总量与母公司知识吸收量的提升有助于母公司知识创新量与储备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以下简称"名医工作室")政策为背景,通过分析"名医工作室"知识转移中学习的内在机制来研究中医知识的有效转移。方法: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分析中医知识传承转移过程中的学习机制。结果:中医知识传承转移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也是一个社会学习过程。中医知识转移主要是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转移,知识转移的内在模式是转移主体与环境之间不断地交互、反馈,共同促进知识转移的发生与发展。中医知识转移中学习的发生源于知识势差和知识接受方的需求与期待,但知识转移的根本动力在于环境的压力或激励以及系统内部适应性机制和竞争与合作机制的协同作用。结论:国家政策应有促进中医药隐性知识转移的措施,在促进知识转移的同时促进中医药文化转移,才能真正将中医药这种智慧型知识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