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数据库技术对四套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中的"用字"状况进行统计.内容涵盖四套教材的课文字量字种、学段字种、课后会认会写字统计等.统计结果表明:课文中汉字字种、字量差距明显,字种数基本上都超过<语文课程标准>.识字写字四套教材基本上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编写,识字内容做到"先认后写,识写分离".会认会写字安排上,汉字的字种和字序随意性大.从教材用字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比较来看,两者有部分出入.研制<基础教育中小学常用分级字表>成为解决问题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运用数据库技术对语文出版社的基础教育语文版教材用字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其统计内容包括课文使用的字量和字种,四个学段的汉字字量和字种,课后会写字和会用字等。统计结果表明:语文版教材课文数量比较多。学段的识字量和识字的字种数基本上都超过了《语文课程标准(2011)》规定的数量。课后会认与会写字的安排大致与之相契合。另外通过与《基础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相比较,发现教材编写还存在滞后性。期待语文版教材在修订中更多吸收数据统计的结果,使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解慧颖 《文教资料》2021,(3):6-8,43
本文选取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编写的《中文》教材和北京华文学院编写的《汉语》教材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汉字编写模式。《中文》教材的汉字编写模式为:先集中识字,再随文识字;识写分流(注重书写);《汉语》教材的汉字编写模式为:先识写分流(多认少写),再随文识字;以“笔画——部首——整字”为顺序编排汉字。对华文教材汉字编写有所启示:重视汉字教学,编写华文教材用字字表,重视汉字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4.
钟明香 《课外阅读》2011,(10):148-148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识字是教学重点,识字量非常大,以人教版《小学语文》1~2年级教材为例,四册教材共出现的汉字应认识的字量为1800个,会识会写的字为1000个。如果识字教学的教学方式只是以记、读、背、写为主,没有情节,缺乏情趣,内容枯燥,学生只能机械记忆,一般采用读、认、写这三种方法去接触汉字的话,能不能完成识字任务都难说。那么,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呢?我认为,激发学生的识字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有兴趣地识字,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中之中。以下是我在识字教学中所做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小学识字量规定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合理地确定小学识字的字量和字种,是提高识字教学效益的前提.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在小学识字量方面的规定,从应"识"、应"会"总字量,各学段(年级)应"识"、应"会"字量和识字程度要求三个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时期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在小学识字量方面的规定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显得无序而随意.在语料库统计技术日益完善的今天,要研制<基础教育常用字表>,就需建立与小学生学习和生活有关的种种大型语料库,把识字教学和小学生的未来发展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6.
针对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三套主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生字的字种、字量进行了文本调查、统计分析以及共时比较后发现,无论是一年级上册的初级积累字还是1~6年级的生字量,距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300字表)和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2500字表)的要求都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首倡识写分流策略安排生字教学,是该教材一大亮点。但在字种的选择、识写生字的确定及如何实现识写同步几个方面仍存在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统一明确的识字教学用字标准,选字受教材随课文识字一以贯之编排体例的制约,未能及时关注和采用最新汉语研究成果等,因此,编制统一的基础教育识字教学用字标准,分学段构建教材体例,加强教材编写与汉语研究之间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比较分析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对字量、字种、字序、识字法、写字要求进行比较分析,为基础教材编写人员提供一些最基本的数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是首次提出"识写分流"的概念来进行生字的教学。但在选择字种、确定识写生字及识写同步等几个方面有一定不足。所以,需要对基础教育识字教学用字标准进行统一的编制,分学段建设教材体例,在教材编写与汉语研究之间的搭起沟通的桥梁,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10.
长春版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重视研究当前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关注当今儿童的心智发展水平和语文学习需要,遵循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要求,按照低学段"多识少写"的原则,按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方式,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对低学段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识字学习的序列进行了科学的安排,让儿童感受到语文学习是轻松、快乐、有趣的。  相似文献   

11.
若珍 《小学语文》2010,(4):15-15
为了提高识字进度和减轻小学生的负担,近年大家提倡识写异步,即识字在前,写字在后,先识后写。开始时有的字可以光识不写,尤其不必默写。这是对的。 其实,识写异步也是我国古代的传统经验。儿童在读“三百千”时,写的却是“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  相似文献   

12.
陈翌英 《海南教育》2009,(6):119-119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遵循“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识字原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字的认识量。教师要讲究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生活化.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学会创造性学习。  相似文献   

13.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遵循“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识字原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字的认识量。教师要讲究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生活化.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学会创造性学习。  相似文献   

14.
所谓“识写分流”,实际上是对小学生掌握生字情况提出的不同程度的要求。识写有“进”有“退”,分层施教。具体说,是指识字和写字在时间上分流,不完全同步,即先识字后写字;是指识字和写字在数量上的分流,即多识字少写字;是指识字和写字在内容上分流,即改变识什么写什么的运行方  相似文献   

15.
二、四套流行教材相同选文对“三字”处理的对比分析 四套教材在文选注释中又是如何处理三字的判别问题的呢?我们选了四套教材都有的文选篇目《郑伯克段于鄢》、《报任安书》、《小国寡民》和《逍遥游》进行比较分析。四篇选文的注释中涉及到“三字”的有以下这些字:  相似文献   

16.
识字教学是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板块,其特点包括:识写分流、多识少写,遵循科学识字规律;丰富识字方式,弘扬传统文化;重视识字基础,培养识字能力;运用多种识字渠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升识字教学效果,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带字入境,感悟汉字魅力;深度学习,促进学生理解;回顾总结,养成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7.
刘慧 《贵州教育》2009,(2):26-27
《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提出“会写、会认”两种不同要求,坚持多认少写,还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句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要允分利用儿章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对于会认的字,只要求读准字音,小抄写、不默写、不考试.力求识用结合。这种提法有助于端正低年级教学思想,克服教学中存在单纯识字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识字教学是汉字教育的开端,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识写分开,多识少写”的策略,人教版课标本实验版教材(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识字量明显增加。怎样才能很好地完成识字任务,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和效率呢?下面是我教学第二册语文《识字6》第一节内容时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9.
张洁 《辽宁教育》2018,(1):12-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可见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要性。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关于"识字写字"的编排遵循"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30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100个字。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 :识字教学需要“识字”、“读书”、“写字”三者的紧密联系。本课坚持“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识写结合”的教学方法 ,注重对小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要求他们一边诵读 ,一边去想与这个词语相对应的事物图象 ,把表面上孤立的图象整合为一体。教材简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科书(苏教版)》中的“识字”是以韵文或押韵合辙的词串形式出现的。每课“识字” ,一般皆是围绕着某个中心。这是一组以“春天”为中心的词语串 ,每一行又是以“天气”、“植物”、“动物”、“花木”为归类标准组合而成的“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