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不是无情物”,在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文章.他们都是作者心声的表露,都是作者情感的积淀。在这些课文中.蕴藏着精神的无限自由和生命的无限奥妙,语文教师应引领学生徜佯其中,以情悟情,将心契心,体验这种情感,以此培养审美情趣.滋润干涸的心田。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视“叶青感”为目标,应从文本中挖掘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2.
五、阅读教学如何实施“情智语文”?能结合案例加以阐述吗? 阅读教学“情智语文”的实施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让教学富有画面性或场景性什么是教学的画面性或场景性呢?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要善于挖掘文童中可能隐藏着的情感画面或场景。在教学时,根据文本的文字和叙事逻辑。进行创造性发挥,或演绎成一段故事,或编织成一个戏剧性的场面,或描绘成一幅生动的画面,由此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在创设教学的画面性或场景性时。可采用如下策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正>“情理语文”是一种教学主张,即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从“情”和“理”的角度出发,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情”和“理”,注重课堂生成中的“情”和“理”,让师生沉浸在情理交融的课堂中,实现文本、教师、学生的多维碰撞,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抓住语文的“情”和“理”,是我们培育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4.
小说虽然以“小”入世,但通过小说“心”的律动之声韵可以听诊社会、时代变幻之节拍。因此,小说教学的最佳境界应该是:教师(即学长)要引导学生潜下心来阅读文本,静下心来走进文本。沉下心来挖掘文本,用自己的“心”与“情”去体悟追寻作者“原生态的心”和“原生态的生活”。即作者最初的创作动机和令作者最初情感冲动的“核”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高峰 《文教资料》2010,(1):60-61
默读和朗读一样,是小学阅读教学中最常使用、最重要的手段,语文课堂在气氛活跃、场面热闹的同时,离不开适度的“寂静”。语文教学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浏览默读、潜心默读、边默读边批注,在“读”“思”并举、张弛有度的语文课堂中激活思维。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默默地读书,静静地思考,细细地揣摩,和文本进行对话,实现学生自我构建,心与文本的交融,情与作者相系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6.
五、阅读教学如何实施“情智语文”?能结合案例加以阐述吗?阅读教学“情智语文”的实施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让教学富有画面性或场景性什么是教学的画面性或场景性呢?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要善于挖掘文章中可能隐藏着的情感画面或场景,在教学时,根据文本的文字和叙事逻辑,进行创  相似文献   

7.
侯化荣 《山东教育》2005,(19):59-59
《一株紫丁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的一首诗歌。它清新活泼,朗朗上口。可爱的孩子们在老师窗前栽下了一株紫丁香,四溢的芳香散发着孩子们纯真的尊师之情。感情朗读诗歌.融入诗境,以心感受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达到心灵互动是学习的重点。突破它的关键是充分的、个性的感情朗读,读中感悟,读中想象。以“情”入“境”,以“境”激“情”.在“情”“境”交融中,师生心灵共振,情感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是一种智慧,它是文字与情感的完美结合,蕴藏着精神的无限自由和生命的无限美妙。学生徜徉其间,浸润其中,以情悟情,将心契心,在文字的感染中得到精神的滋养,享受生命的愉悦。可以说,语文教育就是给学生的精神生命着色的一个过程。1.以读悟情,荡激德育活力。语言文字是“情”的载体。教师要积极发挥语文“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功能,抓住文本中的重点字、词、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从而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品读文字的过程中得到心灵与人格的感化。例如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指导学生理解和感悟中朝人民“不  相似文献   

9.
名师工作坊     
<正>语文教学"真"在积淀。语文是什么?是文字,是文学,是文化。儿童徜徉其间,以情悟情,将心契心,在浩瀚的课程时空里,平等、自由而富有个性地对话,理解文本,发展文本,超越文本。字正腔圆地读,激情澎湃地诵,入情入境地吟,生动活泼地悟,有的放矢地议这样的积淀不能企求一日之功,因为"欲速则不达"。语文教学要学会等待,持之以恒,一以贯之,这是要动真格的。  相似文献   

10.
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一方面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自身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因此这三者的共鸣融洽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众多的阅读教学流派之中,虽说各有各的特色,但仔细探究,都得依托于“对话”来完成教学内容及目标。在阅读课堂中,只要教师深入解读文本,找准阅读对话的切入点,努力为学生构建与文本、与教师、与同伴“深度对话”的平台,就能使师生之间充分实现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共同走向有深度、更广阔的阅读视野。  相似文献   

12.
田良臣 《今日教育》2007,(12S):44-45
今天,我们在变革传统教学弊端的同时,需要警惕的是:谨防教学走入另一个误区:情感渲染的过度。脱离文本与生活的情感“渲染”与抽空情感的枯燥认知演练一样,二者都不是语文教学所需要的。对语文教学而言,情是蕴涵在文本和生活中的情;认知是基于主体生活与心灵的认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语: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有什么样的文本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下,文本是语文教学之本、语文教学之源。本期我们关注的是“文本开发”。只有深入地解读文本,用足文本。才能超越文本。有人形容窦桂梅老师的课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反映出窦老师的课具有别样的风采。那这天上“神曲”究竟“神”在何处,从何而来,窦老师是怎样解读、开发文本的,这值得我们探讨。为此,我们以一种“解剖麻雀”的方式,刊发窦老师的《游园不值》教学的系列文章.让你细细地品味.同时.不少教研员、一线教师对“文本开发”也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因此我们特编辑这组文章,奉献给广大读者。相信读了之后,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一方面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自身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因此这三者的共鸣融洽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一、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语文教学中,教材的情感是师生、生生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基点。我们知道,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情文并茂、耐人寻味的佳作。这些文章或表达人与人…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在《谈语文教本》一书中指出:“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锁钥,用这个锁钥可以开发无限的库藏。”按照“举一隅,必以三隅反”的道理.阅读教学乃至一篇文本的阅读教学也好比一个“锁钥”,同样可以开发无限“库藏”.可以有多个维度的指向,或理解,或表达,或逻辑,或文化……下面.笔者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琥珀》一课,谈谈这方面的教学实践和反思。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具有自身特有的本质,教师首先应依据文本语言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情思,实现文本、教师、学生“三情共鸣”。学生获得情感熏陶后,教师要适时创设言语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真情勃发中发展言语能力。情,语文课堂之“魂”,依附语言文字承载;言,语文教学之“托”,凭借情思而鲜活。教学应使两者互为一体、和谐共振,以彰显语文本色。  相似文献   

17.
万显红 《学语文》2013,(3):9-10
“吃透”教材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文选式语文教材而言。吃透教材的核心是教师到位的文本研读。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凡是成功的课,一定是对文本研读到位的课;而那些高耗低效甚至无效的课。都与文本研读的.缺失或失当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那么,在教学中,语文教师的文本研读存在哪些误区?针对这些误区,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  相似文献   

18.
李虹艳 《今日教育》2007,(2S):50-51
语文是一门充满情感的学科.它能赋予人智慧.让人对生活与生命的认识不断升华。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我希望用真挚的情感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用喷薄的激情去打开学生的心扉。我追求“情满课堂”的教学风格。我期待着“以情蕴情,以情引情,以情促情,以情升情”的教学境界。我希望语文能成为学生生命乐章中的跳跃音符.能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片绿洲。  相似文献   

19.
孟强 《山东教育》2014,(6):18-19
叶圣陶先生在《谈语文教本》一书中指出.“语文教学好比一个锁钥,用这个锁钥可以开发无限的库藏。”按照“举一隅,必以三隅反”的道理,阅读教学,乃至一篇文本的阅读教学也好比一个“锁钥”,同样可以开发无限“库藏”,可以有多个维度的指向,或理解,或表达,或逻辑,  相似文献   

20.
“情智语文”:走向高远的境界有人说“:语文世界,尤其是文学作品,是超越了实用价值观念的、自由的心灵世界,语言到了这个领域是非常神妙的、非常动人的。”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提出的“情智语文”就是要超越“实用价值观念”,发掘“语文”所蕴含的特有的灵性力量,孜孜追求那种“非常神妙的、非常动人的”高远境界。—“—情智语文”指向学生智慧看得见的地方。它以“文本中的语言”为基点,注重唤醒、诱导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追求有思维性的、有表现力的、富有智慧的言语活动。在教学方法上,孙双金老师倡导“多元启悟,悟中生智”。在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