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空间观念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培养小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作为六年级上册的一节几何课,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架起了桥梁,这一内容的学习可以加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知识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要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领域内教学内容的安排,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同时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和推理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突出图形教学的特色,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图形、体会特点、创造图案等,以促进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笔者对小学"图形与几何"中一些教学实践,略谈以下管见。  相似文献   

3.
纵观近几年各地市的几何压轴题,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运算能力为核心展开,命题趋势上大致形成两类:一是通过算证"确定性图形",考查学生推理发现单一图形的性质;二是通过观察探究图形的"几何变换",计算(证明)多个图形运动过程中变与不变的关系.这也与《课标》第三学段中图形与几何的内容相吻合,体现了中考命题的一致性原则.下面以2019年莆田市九年级中考质检数学卷第24题为例,探讨对几何压轴题中的"几何变换"与"解确定性图形"的思考,从战略的层面加深对试题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美国小学几何的图形的认识内容丰富,重视对探究、猜想、推理能力的培养。我国现行的数学课程小学几何的图形的认识的内容和要求,与大纲相比基本不变。与美国相比,我们的内容比较狭窄,有一定的拓展空间。建议增加一些几何图形的概念,如点、中点、平面、相交线、平面图形、多边形、立体图形等,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图形与几何课程教学,要注重学生从现实生活空间探究图形与空间的性质和变化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在教学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时,要合理巧妙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方式,从多种角度认识图形的形状、大小、变化和位置关系。教师应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借助直观感受发展形象思维,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将形象思维转换成抽象思维和推理意识,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6.
初中一(上)数学教材中,对立体图形视图的认识,既是一个重要知识点,又是一个教学难点.知识点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立体图形的视图认识,在实际中有较多的应用,例如学生小学劳作课上经常出现的图纸、建筑平面图乃至地图;另一方面,从立体图形到视图,是对图形认识上的一种抽象,是通过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来建立抽象思维的有效方式,在思维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教学难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学生首次接触图形抽象,必然带来一定困难;另一方面,在视图认识内容中,如何表示复合的立体图形及其视图,学生是比较陌生的;最后,从视图得出立体图,即使图形并不复杂,但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抽象到实际的归结过程,这又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学生要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本文从圆周角的性质探讨体现"过程"的教学策略,与各位同仁作一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8.
张洪江老师的《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比较成功地体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人才的方向。《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是学生深入学习立体图形的起始课。学生认识立体图形要比认识平面图形困难得多,张洪江老师是怎样上好这节课的呢?下面就此问题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规定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它是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安排《认识物体和图形》单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了解自己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直观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感受这些图形的一些简单特征。下面,谈谈我在学习这一单元内容时的体会与思考。一、教材理解人教版实验教材改变了先认识平面图形、后认识立体图形的编排体例,先认识物体(实物),后认识平面图形,体现了“由体到面”…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时,应注重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在以往的“空间与图形”教学中,虽然也强调空间观念的培养,但仍存在着单纯学习平面、立体图形的概念、性质及计算等现象。呈现方式单一,难以将空间、图形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因而,我认为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特别强调学生的“体验学习”,让一了意见,从学校到唐北村的路程大展数学。要通过解决实际遇到的问…  相似文献   

11.
新教材《数学》中的几何教学,与传统《数学》中的几何相比,虽然从演义推理转向了合理推理,淡化繁难的证明过程,但是,学习几何的目的还是没有改变,如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关系,以及条理表达等。由于诸多客观原因,致使我们的许多农村中学生在几何学习上感到一看就懂,一听就会,但唯独让他们运用起来就碰到困难,  相似文献   

12.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及其变换,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从而增强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几何”教学的改革 迄今为止,在小学、初中的“几何”教学中,仍然是单纯地学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要领、性质和计算。在教材中,除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  相似文献   

13.
“方格图”在平面图形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平面图形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探究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丰富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方格图就是一个有效载体,它不仅使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形象、具体、可测,充满乐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对静止的平面图形进行动态地思考,将观察、想象、推理、表达等有机融合,促使空间观念的发展。一、在平面图形测量教学中有效运用"方格图"点、线、面是构成平面图形的三大要素。在平面图形的  相似文献   

14.
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为克服重计算、轻概念的倾向,切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本节教学,我们采用了如下做法:一、调查、试探,摸清底细。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为摸清学生在这次飞跃中有哪些困难,课前,我们拿块砖问学生:这是什么形体?他们有的说  相似文献   

15.
用《几何画板》软件构造旋转立方体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何画板》以其简单易学、功能强大为特点,在中学数学、物理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用它可揭示几何学、力学、运动学和其他学科的内在本质属性。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设计用《几何画板》构造立体图形的教学过程,分析学生在构建立体图形时的思维特点,给出构造立体模型的具体方法,在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结构的过程中提出交互式创建学习环境,逐步深入地创建学习情境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6.
所谓“识图” ,就是要认识图形的本质特征 ,分清图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中发现学生辨认图形时往往只会依据图形的个别特征或某些明显的特征 ,而不顾及其本质特征 ,因而错误较多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中几何》第一册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一节的教学 ,是在识图教学中排除干扰 ,由简单图形向复杂图形的识别过渡中 ,适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起点内容 ,对今后观察复杂图形 ,有效防止识图错误 ,寻找有关证明方法 ,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 .下面结合教材内容谈一些具体做法 :1 紧抓“两点成截线”我们习惯上称“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  相似文献   

17.
几何产生于对天空星体形状、排列位置的观察,以及丈量土地、测量容积、制造器皿与绘制图形等实际活动的需要。可见,几何是与图形密不可分的,要学好几何,就必须有足够的识图能力。所以,在几何课上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力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在几何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围绕基本图形的训练图形训练是几何教学区别与其他学科的一种特殊训练方式。传统的平面几何教学不重视图形训练,而把推理论证、演绎思维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让不少学生对《几何》这门学科产生“可望不可及”的心态,所以为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从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出发,…  相似文献   

18.
《新数学课程标准》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有几个核心概念,主要有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等。学生在这个领域学习中建构对图形的认识,从不同维度测量图形,明白图形运动的主要方式,确定图形的位置关系。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空间观念,借助几何直观探究问题和寻求方法,在不断的探索思路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课堂是师生交往互动的主阵地,唯有立足课堂实践组织学习活动,方能落实核心概念。一、在整理沟通中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9.
正2011年版课标把"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对空间观念进行了再描述,明确提出了应注重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并对整体结构不协调、内容安排不合理之处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图形与几何"要求我们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为核心展开教学,更突出了几何学的本质。下面笔者以《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为例,谈谈如何关注变化,提升能力。一、教材内容变化的分析1.注重反思和学习方法的提炼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内容,是学生较深入地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学习平面图形扩展到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中的一次飞跃。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形体的感知,从而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