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梅浠 《老年教育》2010,(12):59-59
绿茶采集后,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精制等加工制成,含缩合鞣质、茶多酚、类黄酮、咖啡碱、β-胡萝卜素、VC、VE等成分,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抑制脂氧合酶的活性和脂质氧化作用。常饮绿茶,有防治心血管疾患、防癌、抗突变等多种功效。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茶叶制样的工作效率,减小试验误差,本文对比研究了炒青制样与蒸青制样对绿茶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并通过蒸青时间、烘干温度、烘干时间正交试验确立了蒸青制样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绿茶蒸青制样的生化品质含量比炒青制样略高;对各生化成分影响因素极显著的是蒸青时间,烘干温度只对茶多酚、氨基酸影响显著,烘干时间只对氨基酸、咖啡碱影响显著;对绿茶生化成分保持的最佳的蒸青工艺参数为:蒸青时间120s,烘干温度80℃,烘干时间4h。  相似文献   

3.
三叶海棠营养成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良忠  段林东 《邵阳高专学报》1996,9(3):262-263,272
分析确定了三叶海棠干叶中咖啡碱、茶多酚、黄酮类、氨基酸、维生素C,熊果酸和槲皮素的含量及其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4.
茶叶最适冲泡条件的生物化学实验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冲泡条件,使茶叶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浸出量最大,我们以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三类不同加工方式的四种茶叶,以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冲泡,茶水中维生素C、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发酵加工的红茶和不发酵的绿茶相比较,后者维生素C、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较高;从茶水中维生素C、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值来看,三类不同加工方式的四种茶叶的最适冲泡条件都应为85~90℃,4小时左右;冲泡过夜的茶水中维生素C、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损失;冲泡后放置过夜的茶水中三种成分含量都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量日照绿茶内的微量元素并且提取茶多酚。方法:在测量日照绿茶(市售)微量元素的基础上,用正交法考察了外在因素对日照绿茶中茶多酚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根据对实验过程的总结与分析,提出日照绿茶中茶多酚提取的优化工艺。结论:此方法提取日照绿茶中茶多酚的效果较好且对于日照绿茶的化学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选取安徽省歙县6个品牌绿茶茶样,另随机选取3个黄山地区某知名品牌绿茶样品,检测茶叶样品中氨基酸含量、咖啡碱、糖类等人体有益成分的含量,对比分析黄山不同产地及品牌茶叶中有益成分的差异性,以及同一品牌不同等级茶叶样品的成分,以期能够在产地真伪鉴别及品质控制等方面提供参考.每个样品平行测定3次,取平均值.结果表明:璜田乡毛峰氨基酸总量最高,为39.6 mg/g;云谷大方儿茶素总量最高,为203.473 ppm;徽谷高山样品中糖类总量为847.07 ng/μL.  相似文献   

7.
以紫阳群体种茶树鲜叶为试材,以铁观音品种茶树鲜叶为对照(CK),研究了采摘标准和做青强度对乌龙茶的生化成分变化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采摘标准的茶树鲜叶生化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以小开面最丰富,中开面次之、大开面最差;加工过程中茶多酚、水浸出物、咖啡碱的含量减少,氨基酸有所增加;茶多酚和水浸出物持续减少,做青强度越大减少幅度越大,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增减变化还与鲜叶原料有关。各处理之间成茶感观品质差异显著,所有处理除了小开面重做青茶样与CK品质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均与CK差异显著。还提出了利用紫阳群体种茶树鲜叶进行乌龙茶加工的工艺。  相似文献   

8.
绿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报道了绿茶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的方法.确定了绿茶主要化学组成为咖啡因和茶多酚,为开发利用绿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电子顺磁共振(EPR)法测定了6种茶饮料(样品1:康师傅绿茶,样品2:东方树叶绿茶,样品3:午后红茶,样品4:统一冰红茶,样品5:康师傅乌龙铭茶,样品6:东方树叶乌龙茶)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茶饮料中茶多酚和总酚的含量。研究得到6种样品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为451326,6种茶饮料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均很强。6种茶饮料的茶多酚含量的大小顺序为:5号样品1号样品2号样品3号样品6号样品4号样品。6种茶饮料的总酚含量的大小顺序为:5号样品1号样品2号样品6号样品4号样品3号样品。从实验中可以发现在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和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性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是因为在茶饮料中除了茶多酚等酚类物质,还存在咖啡碱、维生素C和柠檬酸等具有抗氧化性的物质。  相似文献   

10.
将四种梅州名优绿茶的茶多酚提取物分别添加到鲜榨花生油和食用山茶油中,研究其对食用油脂的保鲜效果.通过测定油脂酸价变化评价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四种绿茶茶多酚提取物中以马图绿茶的保鲜效果最好,在两种食用油脂中的最佳添加量均为0.03%,当存放温度为20℃时,自然保质期可达30 d.  相似文献   

11.
Tea     
余生泽 《英语辅导》2003,(11):31-31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维吾尔茶文化和茶语言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维吾尔的茶词语,饮茶种类,饮茶习俗,保健养生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揭示和了解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观念习俗等现象。  相似文献   

13.
紫外光谱法比较乌龙茶和乌龙茶嫩茎中的茶多酚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溶剂提取乌龙茶和乌龙茶嫩茎中的茶多酚成分,利用紫外光谱法进行分析,乌龙茶和乌龙茶嫩茎中茶多酚的最大吸收波长均在540 nm处,乌龙茶和乌龙茶嫩茎的茶多酚含量分别为26.4%和10.3%.  相似文献   

14.
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名的英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名英译问题为研究对象,基于茶名翻译中可遵循的一些理论原则,对错误译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茶名英译的策略,并提供了参考译文,以期望实现中国茶名英译的规范和统一,推动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悠悠茶香话茶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讲究饮食保健的今天,茶叶食品更为风行。以茶入菜,以茶入食,不但丰富了饮食菜谱,增添了生活情趣,更发挥了茶的保健养生功能,扩大了茶文化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弘扬茶文化推动茶文化产业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介绍三峡茶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成果的角度,阐述了茶文化产业的概念,深入分析了茶文化对茶经济的推动作用及茶文化产业的兴起对茶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提出该地区整合产业资源、发展茶文化产业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从茶叶消费群体的嬗变看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茶叶消费情况 ,几千年来有极大的变化。谈到中国 ,总免不了议到中国的茶文化 ,分析茶消费群体之嬗变 ,也是茶文化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试从这一角度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茶树中茶多糖含量测定及提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察了温度、酸碱盐介质及微波提取对茶多糖提取的影响,实验表明,用氯仿、乙酸乙酯将茶叶、茶树枝梢、茶树根粉末进行回流提取之后,再用质量分数2%的碳酸钠溶液在微波提取器中浸提3次,可将茶多糖及其它有效成分充分提取出来,其中茶树根多糖提取率高达7.25%,茶树枝梢可达6.34%,粗老叶子可达6.07%。  相似文献   

19.
电位滴定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建立了电位滴定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在硫酸强酸性介质中,用待测样品试液进行电位滴定,用一阶微分法确定待测样品试液的滴定终点体积,方法的RSD为4.07%(n=5),平均回收率为99.6%,该法准确、简便,可用于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析普洱生茶、熟茶与红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普洱生茶、熟茶及红茶在278 nm处具有截然不同的色谱图及化学成分.普洱生茶保留了较多的ECG,EGCG以及C等多酚类物质;红茶因其酶促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的氧化产物—茶黄素类和茶红素类,也保留了一定量的未氧化的多酚类物质;而普洱熟茶的湿热作用却只形成一定量的TR,未氧化多酚类物质的含量(质量分数)也较低,ECG和EGCG几乎完全氧化,且氧化产物中不含茶黄素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