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实用口才课程以培养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2.
张珺 《学周刊C版》2014,(12):51-51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实用口才课程以培养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3.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迅速,为了增强电子和通信专业大学新生对电子和通信专业的认知感,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明确学习目标,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大一学生开设了电子与通信启航工程专业教育课程。本文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迅速,为了增强电子和通信专业大学新生对电子和通信专业的认知感,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明确学习目标,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大一学生开设了电子与通信启航工程专业教育课程.本文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香港未来艺术教育课程发展将可能出现这些转变:强化发展共通能力与培养价值观和态度的课程取向;全面性的多元化艺术课程取向;以学校为本的艺术教育课程取向。而未来艺术教育改革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能否调动学校和一线艺术教师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以及本学习领域所得到的支援和资源比例是否恰当,由此决定了艺术教育界所关注及面对的主要现实问题应该是:授课时间的比重、评估机制与教师专业化等。  相似文献   

6.
《滁州学院学报》2021,(5):104-108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是一种以关注学生学习成果和最终能力体现为主的教育理念。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步伐的推进,大学体育课程与个人、国家、社会发展的关系愈发紧密,课程的功能不仅关注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且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研究认为:大学体育成果导向教育课程的建设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线,横向整合课程结构,架构课程目标和能力指标循环机制;以学生逐级达成的巅峰成果为指引,评估层次递进的教学目标体系,纵向修正教学目标;以课程需求为支点,构建"课堂—社会—自我"一体化发展的课程教学系统,审视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和时效性,保证教育需求与绩效标准的一致性。从而形成"学校与社会""能力与产出""个性与发展"连贯统整的课程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7.
高校服务学习课程,是以社区真正需要的具体服务的活动为取向,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参与,关注学生服务后的反思,增强学生公民责任,社区服务与学科课程相结合的一门独特的反规范课程[1]。服务学习课程是一种新型的公民教育课程,在香港和台湾地区得到较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我国大陆也已进行实践。研究表明,服务学习课程是一种有效的公民教育方法。服务学习课程的设计以传授公民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公民参与能力为明确的公民教育目标;服务学习课程的实施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公共精神、宽容与妥协精神以及独立精神等公民精神;服务学习课程的评价强调大学生以公民的方式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是"四个自信",把大学生培养成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由于对"课程思政"内涵把握不准确,从而导致其在实践中存在诸多误区。通过构建"三维坐标系里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成效逻辑框架图",来说明"课程思政"育人成效与3个影响因素:"‘课程思政’教育评估状况""‘四个自信’融入专业课程度"和学生参与度之间呈现的正比关系。据此,将"课程思政"育人成效分为4个层次:初级层次、中级层次、高级层次和最高层次。从而认为对"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最好的教育评估就是教育实验,它是检验一项教育活动是否达成其目标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综合性大学中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和困惑,提出综合性大学中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新模式:构建四模块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新体系;以理解为目标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以教育技术学习网站为核心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以过程评价为主的评价手段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双创背景下的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不仅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更要从深层次把握和思考高等教育的目标和功能,实现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反思高校课程教育可见,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亟待改变唯分数论的目标导向,明晰以创新精神培养为宗旨的教学理念,扭转刻板的教学传统,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精讲基础知识和执导课堂,学生创造内容、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变教育评估方式,注重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知识能力运用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作为香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现有11所香港高校开设自资式研究修课课程。自资式研究院修课课程普遍具有学制短、实用性项目课程为主、课程设置灵活、兼读制模式及本地生为主等特点。近年来,随着香港逐步推进教育产业发展及区域教育枢纽建设,自资式修课研究生教育规模稳步增长,项目发展呈多样化趋势,且内地生规模迅速扩大。同时,香港高校修课式研究生教育也面临着来自规模偏小带来的集聚效应不足,课程设置高度市场化带来的办学风险等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港澳台三地依托优势产业,会展业发展各具特色。三地会展专业的办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值得内地高校学习与借鉴。全面梳理港澳台三地高校开设的会展专业,并从办学目标、依托学科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港澳台地区会展专业课程体系注重多元化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科交叉,以培养国际化、复合型的现代会展人才为目标。这些经验对内地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课程的选择和组织问题是教育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着眼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院校课程改革,需要开阔视野,从深入比较中获得启示。本文选取MIT、TUM两所一流大学,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结构、课程及其教学特点等维度,进行一般剖析与综合比较。军队综合大学课程改革,应借鉴有益经验,从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模式、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14.
专业基础课程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与主要渠道,是培养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型人才的基础课程,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教育地位。思政教育是通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的教育手段,与专业课程相辅相成,是现代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却存在专业基础课程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课程思政的出现,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的教学问题。结合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探析课程思政实施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破解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卓越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需要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育,发挥课程对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意义和价值.作为一种课程认识的心智品质和课程建设机制的“课程想象力”,强调以组织(学校)、教师和学生为教学共同体,共同推动课程规划、课程实施及课程的人才培养价值功能,其建构和完善是高等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实现“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地方财经类院校的商科类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具有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比重较大、必修课的构成趋同、选修课的构成和修读方式趋向多样化的特点,存在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自主设置权过窄、特色发挥不足,学生选课的自由度过小,与商科人才综合素养培养的吻合度不够、通识教育课程的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需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商科人才的素质、学校的特色和传统,进一步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强化通识教育课程实施的保障等来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7.
香港岭南大学致力于培养"全人",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且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需求;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高度适切,各类课程的分工和目的明确;全方位实施博雅教育,以保证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其对内地教学型本科院校探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较大的启发意义: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中要重视健全人格及人的可持续发展素质的培养;二是加强课程的内涵建设,提高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适切性;三是更新课程观念,改善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融入医学生课程体系是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教师全要素育人职责的必然要求。通过对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的目标定位,思政环境构建,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师资源、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模式及授课形式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及效果评估,为病理生理学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香港理工大学一贯倡导以培育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发展高水平应用型科学研究为办学宗旨。香港理工大学秉承"成效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遵循"产学研融合",推行全人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这些做法对如何发展高职教育,提升内涵建设方面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而应用型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在注重“人文精神”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课程观下合理设计课程体系,优化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群,在强化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职业境界和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