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作为一种数字化学习资源、工具和产品,电子课本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如何兼顾与平衡相关各方的利益,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版权管理的核心就在于促进合理使用和利益平衡。基于电子课本内容包装规范的数字版权管理(DRM)加载方案,将电子课本内容保护的粒度分为课本整体和内容对象两个级别,使得电子课本的内容保护具有更大的弹性和使用度,可以对整本课本进行保护,也可以对具体的内容对象进行保护。方案并不干涉或限定电子课本出版商如何实施内容保护的具体技术,而是从标准的角度,提供一套加载于电子课本内容包上的技术方案,并抽象出DRM的核心元素与实现机制,用以支持电子课本数字版权保护的灵活性和可用性。经过技术验证,该方案并未对电子课本客户端造成额外计算量和负担,能够满足电子课本对数字版权保护的轻量级、可用性、易实施需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个人学习终端的普及,学习用电子读物得到迅速发展。国际与国内标准化组织(ISO、CELTSC)电子课本标准研制项目开始启动,并试图从内容描述、内容展示与内容包装等层面,规范电子学习读物的设计。电子课本的信息模型从内容描述角度超越数字阅读,力求兼具数字阅读与数字学习的双重特性。电子课本的内容包装设计基于相关数字阅读与数字学习标准的特性分析,以电子课本信息模型为核心,从连接阅读与学习的角度,解决了电子课本资源组织、内容结构、包装方式、元数据等问题,满足电子课本在数字化学习中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3.
电子课本是伴随个人数字终端的发展及数字阅读的普及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数字学习资源形式.作为一种用于学习的数字阅读产品,电子课本的设计需要超越数字阅读的需求从而为教学提供支持;作为一种泛在技术条件下的新的技术产品,电子课本的设计需要超越知识授受的需求从而应对教学方式变革的挑战.本文以研制电子课本国际标准的经验,在分析电子课本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连接阅读与学习以及支持教学方式变革的角度,对电子课本的概念模型、信息模型进行了介绍,并通过一个电子课本的实例,介绍了如何利用电子课本实现教学方式变革.  相似文献   

4.
电子课本是泛在技术时代所涌现的技术丰富教学环境的一种新的体现,其创新应用不仅仅体现在电子课本本身的教学性设计上,还与电子课本支持下的创新学习设计密切相关。国际“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等技术丰富教学环境应用项目的经验表明,优质教学资源和工具与教学实践的整合是“一对一”项目教学实践创新的基础。电子课本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创新应用模式,综合考虑“一对一”项目实践的环境构成、学生学习模式、教师教学实践三个要素,引入学习活动,将学习内容转化为探究、交流、表达、知识管理、练习与测验等基于资源的学习活动设计,以体现数字学习的特性。同时,数字化资源、工具和服务也是电子课本适应性、个性化教学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1.数字出版6大要素 电子版权:合法获得版权,完善的数字版权管理方案.电子出版物:电子图书、电子报刊及其他数字化文档、数字化出版标准:对数字化出版物的格式,权限、传播方式制定统一标准.电子图书生成器:数字化出版物的制作、加密;设置下栽、复制、出售、转借的权限.电子图书网站:数字化出版物的传播、交易媒介.电子阅读器:闼读数字化出版物的电子设备.  相似文献   

6.
电子课本一般指称用于教学的电子书,是一种不同于电子书、教学软件的特殊形态的数字学习资源。其不仅需要具有数字化阅读的一般属性,而且需要体现教育领域的应用特性,起到连接数字化阅读与数字化学习的功能。为了能够实现以活动为主线、内容为支撑、个性化、结构化的电子课本,需要为其引入"学习设计"功能。本文中,本研究团队根据这一需求,在电子课本中设计了"学习地图"功能,使用者能够通过"遵从预设"或"定制路径"的不同选择,实现标准化或个性化的学习设计,以满足班级集体教学或差异化教学的不同需要。本文另通过牛津版小学自然课本《灭绝濒危的野生动植物》的电子课本原型,初步验证了这种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化阅读的迅猛增长,传统纸质媒体与数字化媒体已经成为学习者获取学习资源的两种重要介质。电子课本作为数字化阅读与学习范式变革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应用的产物,其应用效果受到人们的期待。电子课本如何促进学习?它对人的影响与纸质课本有何不同?基于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以电子课本和纸质课本两种阅读介质为例,对未成年人阅读过程中的眼动行为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未成年人阅读纸质课本和电子课本的注意力分配有差异;电子课本阅读促进了更积极的交互,其测验成绩显著高于纸质课本,正文的观察时间和注视次数与测验成绩显著相关,但同时也增加了外在认知负荷。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电子课本时应该兼顾学习者注意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各种多媒体学习内容的优势互补;家长和教师应该了解数字化阅读特点,适当引导未成年人的电子课本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校学报的运作模式受到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的挑战,期刊编辑、出版和传播等环节,正经历着一场数字化的深刻变革。要实现高校学报的数字化出版,需要建立科技文献的数字化生成机制、基于互联网的数字文献交互机制和科技文献内容的知识化重组机制。但数据格式、版权和标准等问题依然阻碍高校学报的数字化建设。只有树立全新的网络理念,选择最佳的信息转换格式,构筑数字化网络出版结构,才能实现高校学报的数字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尤其是近期"电子书包"的应用与试验加速了信息时代教育改革探索的步伐。电子课本是电子书包的核心内容,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该文站在电子课本标准的视角之上,主要聚焦于当前基础教育中教师对于电子课本的认识与应用需求,通过实地调研、结构化问卷、个别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揭示电子课本发展与应用过程中需解决和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最后对教师观念、电子课本的形态特征、人性化设计、出版和应用等方面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发展,加强项目式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结合学习需求明确项目目标,通过灵活多样的项目主题培养学习兴趣,优化项目式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成果展示和活动评价,促进学生信息意识、数字思维以及数字化等关键能力的形成,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1.
由发达国家制定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要求世界各国制造商在确保其自身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符合系列标准的同时,其生产环境也应满足ISO14000标准要求和自己国家制定的环保法规,并凭借自身在环保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形成一道“绿色贸易壁垒”。这对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全球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网络互联和媒体融合的挑战,众多国家不断加大研制和改进数字教材与资源质量评价标准的力度。外察西方主要国家数字教材与资源评价标准体系特点及变化,内省我国数字教材资源发展现状,可以从内容、教学、技术设计、评价、提供深度学习机会、获取性及实用性、安全七个维度构建我国数字教材与资源评价标准,从补充管理办法、健全体制机制、加强队伍建设三个层面提出加强我国数字教材与资源建设和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ISO/IEC JTC1 SC36是国际标准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共建的联合技术委员会(JTC1)下的第36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SC36),专门负责学习、教育和培训领域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Learning,Education,Training,简称ITLET)标准的研制、发布和推广工作,该委员会以国家为参与单位,目前包括23个正式参与成员国和21个观察成员国。第24届学习、教育和培训中的信息技术国际标准化组织全会、工作组会议及开放论坛于2011年9月9-17日在中国上海成功举办。本文介绍了本次全会和工作组会议情况;阐述了国际标准发展现状;并重点对本次开放论坛中的论文和报告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论文和报告中的特点和问题;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和指导,推进中国教育信息化及技术标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股席卷全球的智能化在线教育浪潮正在蔓延,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趋向颠覆,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也将受到重大挑战。众多大学生在在线学习时将会产生海量的数据,高校教师如何挖掘、分析这些数据,对改进自身教学实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都具有丰富的价值。学习分析在大数据时代的高等教育中被广泛应用已成必然趋势,并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高校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学习分析从以下四个方面促进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在线专业发展:可以提升作为在线学习者的高校教师的学习效率,激发其自主的专业发展意识;可以提高高校教师作为在线教学者的教学效率,发展其在线教学实践智慧;可以提高高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研究绩效,提升其对学生在线学习的服务能力;可以提高高校教师作为管理者的管理效率,提升其在线教学领导力。  相似文献   

15.
电子徽章是近两年伴随开放资源运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新型学习资源和学习模式出现的一种新型学习评估认证方式,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满足各类学习方式的需要,有助于弥补传统评价方式的不足。但是在电子徽章应用的初期,各种组织都在开发和应用自己的徽章体系,由此造成了徽章种类繁多、形状不确定以及采用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使得电子徽章的可信度和可用度降低,推广和应用变得困难。为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开源软件组织Mozilla基金会启动了OpenBadge项目.以提供一个规范化的电子徽章创建、发布和认证技术架构(OBI)。OBI架构分为徽章获得者、发布人、展示者三类角色,主要包括元数据规范、APIs、认证框架和徽章背包等模块。利用OBI,任何学习者都可以从多个来源收集徽章,并统一保存和管理;徽章发行者和展示者也可以通过标准化的API、元数据规范以及统一的身份认证机制,制作和展示徽章。虽然OBI的开放标准取得了电子徽章方面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在可信度、可靠性v'A及可验证性等方面还需要继续完善。未来的OBI将会在徽章展示、权限、接1:2等方面进行优化,使其更贴近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电子课本在中国大学应用的调查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课本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电子课本首先施于高等教育,以大学生的课本资源存在,然后逐渐向基础教育靠拢;而我国电子课本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应用实践都是围绕中小学展开,高校电子课本发展研究比较缓慢。高校电子课本发展可以为师生提供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互动学习平台这一全新的学习环境,既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又能体现自主与互动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实践与协作能力。因此,研究电子课本在高校应用面临的问题和可行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华东师范大学利用电子资源使用统计、问卷调查法和焦点小组法对大学生进行的调研和论证,证实电子课本是信息时代教材建设的必然趋势,是未来大学应用的发展潮流,但必须结合我国教育基本国情,关注设计、内容、出版和服务四个维度问题,以促进电子课本在高校中的推广。  相似文献   

17.
A framework was created at the 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18 e-learning programmes. The framework is based on three principles for sustainable e-learning design: (1) stakeholder-centredness; (2) cost-effectiveness and (3) high operational efficiency. These principles give rise to nine framework elements: (1) a labour market-driven programming agenda; (2) a continuous improvement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3) international programme standards; (4) a costing model; (5) course rationalisation; (6) a learning object repository; (7) template-based document preparation; (8) project management and (9) an electronic project work-space. The framework enabled the 18 programmes to be developed on time and on budget. A post implementation staff survey and student course evaluations indicate broad satisfaction with the framework and its implementation.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reflection on the lessons learne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8.
郑定明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6):50-53,49
本研究旨在考察超媒体注释对中国学习者在阅读中习得英语词汇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就语言因素而言,中文注释模式与英文注释模式对词汇的附带习得有显著性差别,中文注释模式优于英语注释模式;就图片因素而言,有图模式对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并无明显的优势;而语言因素和图片的交互作用对词汇的习得有明显优势,中文+图片注释模式对于词汇附带习得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