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赤峰市蒙元文化与草原旅游互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蒙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和构成部分.元代的蒙古族主政者从草原到中原,接受了中原文化,也带去了游牧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蒙元文化.因此,蒙元文化是草原文化、中原文化、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是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边塞文化的集聚、融合以及传承和积淀.蒙元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从而,形成了兼容并蓄的地域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2.
草原文化是内蒙古独特的资源优势。以草原文化为依托的蒙餐文化,具有绿色天然、饮食一体、注重本味、突出礼仪、食娱同行、体现民俗、营养保健、医食同补的特征,迎合了时代消费理念。新经济时代,应大力弘扬蒙餐饮食文化,增强蒙餐的影响力,为当地经济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3.
陇东高原地区华夏民族灿烂的文化摇篮,是古羌族炎帝活动中心和西王母文化发祥地。由于南接陕北,北近宁蒙的独特地理位置,形成了这里独特的以中原农耕文化为主体,兼具游牧文化格局。陇东文化对文学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本文从“现实的审视———理性烛照下的乡村文化”、“虚构的载体———精神想象中的家园”两个方面对陇东文学的特质与成就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藏传佛教与蒙古地区文化的互相碰撞融合衍生出了具有蒙古地域文化特色的蒙古佛教,蒙古佛教音乐又大致包含了诵经乐、乐舞、乐舞剧及器乐几个部分。蒙古佛教音乐包含了藏、汉、蒙三种文化的不同特色,具有独特的文化多元性,对文化传承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其多元性,对其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方言既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承载着积淀深厚的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在形成过程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地域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要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这些特殊目的而言,必须保护和提倡方言。通过分析地域文化以及地域文化与方言的关系,并以商州方言为例,概述其承载的地域文化信息并得出结论,方言在地域文化传承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进而提出保护方言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水是生命的根基,也是人类社会一切物质活动的基础.在不同自然地域、不同经济生产、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民族文化以及不同时空环境中,水资源利用方式和水文化价值是不尽相同的.蒙古族传统游牧文化中水是神圣的资源,人、畜和草的"命根".牧民在长期的游牧经济社会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水资源节约文化与环境保护知识.在草原地区进行水资源开发和现代经济建设时,必须要借鉴蒙古族独有的传统水资源保护文化和本土游牧生态知识,从而创建新世纪草原人地和谐共生模式,营造富有人文内涵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7.
科尔沁文化是蒙古族独特的地域文化之一,它是以游牧为主、狩猎为辅的草原文化逐渐转变为畜牧和农耕复合型的文化。科尔沁文化是在蒙古诸多氏族部落之间相互融合中形成发展的,具有多元型特征。科尔沁文化在积极吸收、融合异文化精华,更新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开放型特征。科尔沁人们不但有英雄的性格,还具有忧患性格,英雄忧患型特征是科尔沁文化深层复杂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与地域文化有着内在文化关联。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中的活跃因素,在学生群体中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对地域文化传承发展有着正向的能动作用,具有鲜明的组织优势、独特的地域优势和持续的人才优势,是潜在的文化传承主体。以韩山师范学院潮风学社为例,聚焦地方高校学生社团对弘扬地域文化的实践探索,分析学生社团对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探讨以学生社团为介质的地域文化发展策略,得出共性的研究结论,为新时代高校科学引领、切实指导学生社团做好地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任何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同具体的生态环境和历史变迁直接相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历史演变的特殊性,就会形成不同的文化特征,经过漫长的演化和冲撞,积淀成为今天的文化系统,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就是这样逐步形成、传承和发展的.它们有其自身内在特质和规律,通过人们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表现出来,显示着地域文化的博大和雄浑.下文以蒙古族和汉族为例,具体比较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草原文化在当代民族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草原水墨人物画以深厚的草原文化根柢,在蒙汉二元文化交互融合的背景影响下形成独特的民族艺术语言和鲜明的地域风格特征。蒙汉文化承载下的草原人物资源成为人物画创作灵感汲取的源泉之一。无论题材选择,还是作品诠释的笔墨与草原文化结合衍生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研究探索过程中均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二人台艺术在发展传承中受到以山西为代表的华夏传统文化和以黄河河套内外为代表的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影响。其中华夏传统文化对二人台的产生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歌词、曲调、乐器上,还是二人台剧种的文化意味和审美情趣上,我们都能明显地感受到"赛社演剧"这种祈福禳灾祭祀先人的传统习俗的痕迹。产生于农耕文化的二人台,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牧区、半农半牧区蒙古族音乐的成分。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风搅雪这种蒙汉语言夹杂交织的演唱形式。可以说,二人台艺术,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相互交织碰撞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语言是有共同文化背景和共同生活地域的人们在长期劳动实践中所创造的,用于文化传承和信息交流的工具。但不同民族在自己发展过程中又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甚至不同地域的人们还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文化背景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社会历史现象,更是一种先进生产力,并且与政治、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紧密联系。随着察哈尔部族社会变迁与历史发展,形成了独特而优秀的文化内涵和绵延不断的民族精神,为草原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角度论述了察哈尔文化在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区域合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伴随着扬州经济的两次崛起,扬州人(包括来扬州的外地人)创造了独特的扬州历史文化。在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中,扬州地域文化逐渐形成。研究和分析近代扬州地域文化的特征、成因和影响,对传承扬州历史文化,加强扬州城市内涵建设,促进现代扬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每个地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学校要善于从地域文化中寻找书法文化元素,探寻书法教育与地域文化传承的结合点,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让书法教育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地名是一类特殊的词汇,地名中包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科尔沁独特的地域文化集中体现在作为语言的特殊成分的地名上。在科尔沁土语中,很多地名与农耕定居生活方式有关,但还有不少地名保留了传统游牧文化及旧时喇嘛教的痕迹,甚至我们通过科尔沁土语中的地名也可以了解到从前的科尔沁地区良好的生态状况。  相似文献   

17.
沂蒙精神植根于沂蒙大地,与齐鲁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深厚历史渊源。它既是沂蒙文化地域特点的集中体现,同时作为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齐鲁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对齐鲁文化发挥了传承和弘扬的独特作用。沂蒙精神在新时代不断弘扬和传承,是齐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而促使新时代山东文化更好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更好地促进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因而,从红色文化活动、红色文化艺术创作、红色文化博物馆建设、红色文化口述史料采集和整理保护等方面入手,探讨沂蒙精神传承与齐鲁文化发展的融合创新路径,将会更好地推动沂蒙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青海湟中陈家滩木雕是当地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佛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青海各民族文化融合的缩影,是青海高原独特的瑰丽的奇葩.本文在对湟中陈家滩传统木雕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探究其传承方式、艺术风格、表现主题,揭示了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蒙餐是中国餐饮文化体系中极具民族特色的餐饮文化之一,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文化背景下蒙餐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生存空间,但也面临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缺失、蒙餐开发与标准化的深度不够等问题。蒙餐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只有充分发挥民族餐饮习俗的文化功能,结合现代科学的养生理念,拓展其开发思路,才能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20.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光辉灿烂,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形成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开发和利用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地方课程资源也显得愈来愈重要。泥咕咕根植于中原文化的沃土之中,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工艺,为我们展现了豫北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地域特征。本文将以《非遗民艺——泥咕咕》校本课程为例,从开发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五个方面介绍“文化传承”引领下的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