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将创新教育贯穿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基于湖南科技大学产业经济学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实践,从教学过程、管理过程、支持过程构建贯穿教育全过程的研究生创新教育教学体系、管理体系和支持体系,旨在为研究生创新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我国高校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暴露出培养模式单一、导师队伍建设滞后、教学体系不合理、学位论文管理松懈、教育质量自我评价简化等同题,严重削弱了研究生教育质量.建立健全的研究生创新教育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了“创新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动态的导师队伍管理机制、优化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推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位论文管理、建立健全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价体系”等建议,供地方院校相关部门和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3.
“动态培养”:成人教育学研究生教育新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态培养”是成人教育学研究生教育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的积极回应,它通过构建“多元互动”的教学体系,揭示出当代研究生教育动态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在阐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知行互动、学科互动和学研互动等概念的过程中,折射出成人教育学研究生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4.
教学工作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始终把研究生教学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博士和硕士培养体系,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开展“三助”和科技学术活动,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教学工作体系。一、不断优化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是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最能体现研究生教育特色的重要内容。在这个体系中,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是重中之重的工作。近几年,我校按照学科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研究生的…  相似文献   

5.
郑拯宇 《科教导刊》2019,(7):128-129,134
兼顾研究生个性化专业知识体系构建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差异,将"翻转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传递过程和吸收内化过程"逆转"模式与"问题导向"教学中在课程教学组织上的优势相结合,在机械振动系列课程中引入基于专业背景介入式问题教学法。阐述了其实施背景,理论支撑,并对教学实践的具体实施步骤以及教学效果进行了介绍,以期为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张琦 《生活教育》2014,(9):83-84
生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来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在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基础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数学,并不断在探索中创新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接受教育中认识生活。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初,日本构建了多元的研究生教育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主要由认证评估体系、内部评估体系和外部评估体系构成.在发展过程中,日本研究生教育评估体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评估特色.通过对日本研究生教育评估的学习,旨为我国研究生教育评估提供借鉴,促进中国特色的研究生评估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最高层次的教育,承担着向国家培养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任务,这就要求各培养单位把创新素质的培养体系纳入到研究生的培养中。要树立以研究生创新素质教育为首要目标的教育观念,把研究生教育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提高和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上来。本文针对省属高校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现状分析,提出了从教学改革、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分类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这四个方面来构建研究生创新素质机制,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初,日本构建了多元的研究生教育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主要由认证评估体系、内部评估体系和外部评估体系构成。在发展过程中,日本研究生教育评估体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评估特色。通过对日本研究生教育评估的学习,旨为我国研究生教育评估提供借鉴,促进中国特色的研究生评估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顾婷婷 《学周刊C版》2019,(23):142-142
在农村,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束缚,很多教师缺乏深入探索教学创新的动力。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引领下,教师要注重信息化、智慧化、科学化教学模式,通过构建现代微课教育体系,提升教学引导和统筹协调的综合能力,有效提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微课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放矢地采用专业化的教学模式,丰富微课教学体系,提升综合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数学文化观念下的数学素质教育   总被引:50,自引:11,他引:50  
在数学文化的基本观念中,数学被赋予了广泛的意义,数学不仅是一种科学语言,一门知识体系,而且还是一种思想方法,一种具有审美特征 的艺术。在此基础上,数学素质的含义应予以新的阐述,数学素质的本质是数学文化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的整合。而实现数学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在于充分体现数学文化的本质,把数学文化理论贯穿到数学教育的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学前儿童学习和入学准备的重要领域,也是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方面。MQI评估系统作为一种评估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框架,体现了最新数学教育观念,突出了数学的学科特性和认知要求,强调儿童的主动参与和生成性的教学过程,可同时对教师的教和儿童的学进行评估。本研究使用MQI评估系统对我国幼儿园大班数学集体活动的质量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除数学意义建构和数学语言之外,数学丰富度领域各维度表现水平不高;教师对儿童行为进行处理和反馈的水平较低;大多数活动片段中不存在数学表达和语言上的错误及不严密性问题;儿童参与有意义的解释或者提问和推理较少,参与活动的认知要求不高。幼儿园大班数学集体活动质量受到集体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对数学领域知识和儿童数学发展目标的认知、教师评价儿童数学思维的能力及师幼互动技巧、教师培训与考核的侧重点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学前教育界应重视数学教育活动的过程性质量,关注儿童数学学习过程性能力的发展,并应在借鉴MQI评估系统的基础上开发适合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实践的质量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徒训练制贯穿中国古代职业教育历史进程,无论是世承制、官工作坊制,还是官工业制、民间师承制,都倡导或坚持了技艺、规范和就业道德融为一体,注重示范与模仿、总结与交流。案例教育方法不仅体现在职医、职官教育之中,也体现在吏员训练和艺徒训练等方面。算学教育渗透于天文历算、冶炼铸造、纺织制器、赋税徭役、商贾买卖等职业技术教育之中,坚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于始终。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数学是高职高专院校师范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面对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生源的实际状况和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传统的高等数学课程已经显得繁、难、偏旧,在教学中出现了学生学习难度大,教师教学进度慢,教学内容多,课时量大等问题,因此,精简、优化课程内容、提升教师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是高等数学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PISA测试的进行,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越来越热。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的关键,也是未来教育教学的目标。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预示着未来数学教育的走向。在核心素养指导下的中学数学观更值得关注。数学教育的发展应围绕数学核心素养发展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素养、改革评价体系等进行,逐渐形成依托数学核心素养的中学数学教育观。  相似文献   

16.
数学文化具有独特的数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价值,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文章从重视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重视数学通法的归纳与运用、重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重视数学思想的重要作用、重视对重要数学原理的理解等方面,对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针对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下,用户缺乏使用教育信息资源外在动机的问题,从教育信息资源的特征和用户使用信息资源过程入手,借鉴“教育信息券”的优势,提出用户“凭券使用、累计积分、定期结算、获得奖励”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数学建模将理论层面的认识引向实践可操作的桥梁优势,构建教育信息资源用户使用激励机制的数学模型,并采用计算机随机模拟,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不仅可以作为刺激用户主动使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措施,还可以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经费的科学划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作为数学教师素质结构的先导性成分,数学观由数学知识观、数学本质观和数学价值观构成.数学教育观包括数学教育目的观、数学教育过程观和数学教育价值观3个主要部分.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对其数学教育观有重要影响.数学教育文化观、数学教育哲学观和数学教育价值观之间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针对职业教育体系和高职学生特点的新情况,通过对课程知识内容生活原型的挖掘,课程分层次和过程化考核,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即时通讯、微博、微课、学院的数字化学习中心,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选修课程开设,数学建模协会的活动组织开展,数学建模大赛检验等方法手段,营造数学氛围,构建传统课堂、虚拟课堂和数学建模大赛三位一体的数学学习发展平台,充分发挥数学作为学生素养提升载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Competence in dealing with fundamental problems connected with mathematical model building requires three different forms of knowledge. Mathematical knowledge itself,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about how to develop a model, and reflective knowledge relevant for evaluation of the model building process. We find that reflective knowledge cannot be reduced to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so that it is important for mathematical education that is to be consistent with a critical pedagogy to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of that type of knowledge.A general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identification of reflective knowledge is presented via a structural (synchronic) and a developmental (diachronic) perspective of a mathematical model.The synchronic perspective includes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odel, its object in reality, a complex of theories, a complex of interests, and a conceptual framework or system mediat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model and object. The diachronic perspective includes the components: problem identification, structure of argumentation, basis for critique, and space of possible actions, all of them sensitive to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s. In that sense mathematics is not a neutral tool in a technological investigation, a fact which mathematical education has to refl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