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试论武术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目的:对中国武术的传统美学特征进行全面阐述.并从武术的美学价值方面为传统武术发展战略与对策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和结论:中国武术是最富有民族审美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它以追求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反映出最高层次的审美理想。中国武术不但具有形式美、意境美和本色美等美学因素,而且独具特色。武术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后在审美意识上的外在显现。建议:21世纪武术要发展,就要充分显现其美学价值。通过政府行为运用表演、比赛等手段来挖掘武术之美。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武术文化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上期)四、武术与美学武术是最富有民族审美文化特征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武术之美 ,是东方古老文明之美的缩影 ,各种武术项目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典美学内容。学者纷纷从中国古典美学中寻找武术美的渊源 ,探讨中华武术主要的审美特征 ,揭示武术独特的魅力。胡小明《中国古典美学与武术》 (《体育科学》1990年第5期 )认为 ,中国古典美学的特殊内容 ,如气、韵、形、神、阳刚、阴柔等 ,为中国武术所吸收 ,形成了中华武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强调美与善的统一 ;追求内在含蓄的表现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张晓林《试论中华武术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武术:传统审美的文化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之美是东方的古老文明之美的缩影。中国武术具有丰富多彩的“美学”思想和价值,在内容和结构上都倾注了极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文化意识。文章以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整体观、和谐观,生命意识观、天人合一观、意象观等诠释中国武术的审美主体、审美感悟、审美意象、审美和谐、审美追求、美育教化等审美体现,以此深化对中国武术的美学认识。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针对视觉文化语境下中国武术的审美转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研究。研究认为,视觉文化使武术审美界域发生了时空转变,出现了虚拟审美和延迟审美等现象,这对武术传统的审美方式、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以及审美价值等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根据视觉文化的两面性,应采取相应对策,既要利用视觉文化的有利条件,包装宣扬自己,也要考虑视觉文化的不利影响,减少人文价值流失。努力构建起传统与时尚、内蕴与外显、技术与艺术、教化与娱乐相和谐的发展模式,以促使当代武术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武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中华武术文化所蕴含的和谐思想,分析武术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价值。主要结论:中华武术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内在价值主要表现在追求人自身的和谐、人际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外在价值主要表现在中华武术文化能够化解个体心灵的信仰危机、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危机、人与社会间的人文危机、人与自然间的生态危机以及异文明间的价值危机。建议:促进中华武术文化自身的和谐发展;加强武德宣扬;突出大众武术的主体地位;加强理论研究,促进中华武术文化的现代化;加强中华武术文化和合思想的国际化传播。  相似文献   

6.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而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本文从美学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解读武术意象的美学特质。出于武术先人对物象的细致观察,根据自身对象形的抽象概括,使我们感受到了武术的"境象"。武术讲究一种形式美、运动美和自然景观相互统一的完美和谐的共融。习者通过一种观察外物而达到自己"感悟",亦让心与物产生感应交流,再充分表现出一种"意境",从而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浓郁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美学的角度对武术文化的和谐思想进行了探讨,并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性的建议。研究表明:新时期武术和谐观蕴含了四个方面,武术的和谐之美是"和谐真"、"和谐善""、和谐美"的统一体,这种美是在人的体悟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生命美学视域下中国武术审美文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哲学思辨的方法,从生命美学视域剖析中国武术审美文化研究的当代价值,探索武术审美文化理论。研究认为:在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价值理念下,在推动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开掘武术审美文化资源,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升武术价值品级、拓宽武术发展路径、满足大众日益提升的精神生命需求具有深远的价值。中国武术审美文化研究应围绕"道不远人"的生命主旨,以"人"为中心,立足于生命精神的价值追寻,从武术技艺、武术人文精神的不同层面开掘审美文化意蕴,探索新时期武术审美文化的新特点、新趋向。武术审美意象应作为武术审美文化理论的核心要素深层挖掘,并指导武术实践。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以来,武术套路审美呈现出鲜明的视觉化追求倾向。从哲学、美学等学科角度对这一特征展开了详细分析,对这一倾向背后所蕴含的生存隐忧进行了揭示与反思,并对武术套路审美的未来走向予以策略性分析和展望。研究认为:在现代社会,人们关注的主要是一种“看得见”的武术套路之美,而较少追求看不见的、或者说需要参与、体验与想象的深度之美。这种表面繁荣的背后潜藏深层的生存困境,且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传统武术的审美取向。面向未来,一方面提出武术套路审美向生活世界回归的重要意义,主张激活人们对武术套路的身心体验,以获得丰富的、深度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为了持续抓住现代人的“眼球”,引起社会的关注,武术套路审美仍需继续向求新、求异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美学与武术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为了准确把握中华武术的审美特征,使其保持独有的魅力走向国际体坛,本文论证了中国古典美学在历史发展中与武术同步、一些特殊的美学内容为武术所吸收,从而构成武术的主要审美特征。作者认为:武术之美是东方传统审美意识的外在显现,武术作为代表中国古文化的健身体系,以追求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展现高远的审美理想,对竞争日益剧烈的现代竞技运动产生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武术套路是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寓美学理论于运动实践过程中。文章主要探讨了武术套路"形美"、"意美""、德美"的美学特征,以及武术套路审美教育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促使武术的文化精神成为武术发展航向的引领者,重点以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为研究对象,探析了它们各自的文化精神。指出:传统武术的文化精神集中体现于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自强不息",现代竞技武术的文化精神集中体现于西方文化精神的核心"竞争"。只有将两种精神结合,以"自强不息"精神为主导,以"竞争"精神为辅助,才能解决武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使武术沿着正确的方向阔步前行。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弘扬传统文化的视角,阐述了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内涵,分析了弘扬传统武术文化的时代价值,指出当前高校武术教学思想存在的问题,提出武术教学要树立"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理念、树立"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理念、树立"武术文化传承与技能传授并重"的理念、树立"尚武崇德"的理念、树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以大力传承传统武术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针对中国武术界前一阶段“竞技武术热”而现在“偏好传统武术”的现象,认为应该冷静分析和客观评价现阶段的这一现象。由此,文章提出要实现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本源化与竞技化、开放性与保守性、规范化与情感化相融合的发展思路,并积极倡导中国武术要走出一条多元化、平衡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武术赛事在现代社会武术文化传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世界传统武术节是目前武术单项比赛中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武术比赛,被誉为"武术界的奥运会"。文章以安徽黄山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为例,通过研究本次武术节的赛事情况后,从外围层次、中间层次、核心层次三个方面分析了武术赛事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以指导武术赛事更好地为武术文化传播服务。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以及分析逻辑法,通过对武术产生的历史渊源和多元化发展的探究,发现被称之为"国术"的武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同步的,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也是我国五千年历史的积淀与精华,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频繁,传统武术自身的价值体系面临各种质疑,重新挖掘中国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和健身价值,并继承发扬,对于中国传统武术本身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彰显中华文化显著基因的中国武术在发展中存在着过度学习"体育"的现象。在促进文化繁荣、凸显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时代背景下,回归中国武术的文化"主体"立场,成为了新时代中国武术发展的必要选择。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过度"学习"与坚守"主体"两种不同文化立场的发展终局开始论述,论证了只有坚持文化"主体"的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中华文化繁荣;从中国武术近代发展的历程进行梳理,证实中国武术一直处在过度学习"体育"的立场当中。研究最后认为:中国武术的发展立场回归文化"主体",才能更好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承担在新时代中助推中国梦实现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18.
武术套路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武舞。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从哲学、美学、历史学、文化学、武术学等角度对先秦时期的武舞文化现象重新审视,以期揭示早期武舞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及其对武术套路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研究认为,先秦武舞所具有的"以舞通神、以舞习武、教化功能、中和适度"的特点深刻地影响了武术套路的形式、功能与审美特征,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中华武术套路审美意识的基因。  相似文献   

19.
从地域文化学视角透视武术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以地域文化为研究视角,分析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现状。提出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策略:合理划分“武术文化圈”、正确把握“武术文化丛”,重点研究武术文化特质;从武术的地域分布特征和武术文化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两方面立论,确保地域武术文化的可持续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竞技武术“文化空间”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武术赛场兴起于20世纪初,自一开始就产生了强大文化驱动力。运用文化人类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分析了当代竞技武术"文化空间"所扮演的文化角色,研究发现,竞技武术"文化空间"出现了文化话语权政治化,行政管理中心化,受众群体边缘化和传统文化流失化等现象。但同时必须承认其在当代中国武术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影响力,且应通过树立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积极到民间去"采风"和"寻根",坚持走竞技武术"文化空间"的"城市化"与"乡村化"并辔前驱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