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设计和其他学科课程教学的设计是完全不同的,它是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基础,以学生活动、心理训练为主线,以心理环境为保证,以学生获得成长体验和人格发展、最终形成健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一种操作方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原则和模式。  相似文献   

2.
面对当下中学生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南京市宁海中学营造浓厚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通过开发积极心理教育校本课程,为学校实施美的教育、开展行之有效的朋辈心理辅导以及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学校壮大和优化专业师资队伍,促进教育效果和教育品位的提升,形成"积极品质、健全人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高校创新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核心是个体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混合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创新心理结构解析为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实践能力、知识积累等四个特征,从实践教学中阐述混合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培养学生创新心理的关联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逐步规范,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课程制度保障,同时也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健康教师课程意识具体包括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要这样教这几个方面。注重和提升初中心理健康教师的课程意识,有助于促进他们在心理课堂中灵活结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校本化特色内容,实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教育现代化体系的建立,推动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而混合式教学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在线学习有机融合,恰恰契合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需求。教育现代化可以解决传统课程教学心理教育理念落实打折扣、授课内容针对性不足等现实困境,又可以解决在线课程与学生的需求脱节及其低保持率等主要障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混合式教学势必成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但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精准分析学生的内在需要、科学设计课程教学形式、灵活开展效果评价"三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8,(74):11-12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中心展开的教育,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以"95后"为主,他们的人际沟通方式、自主意识、创新思维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立足生命教育,结合教学实际,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步骤,弥补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针对理工科院校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任务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形式单一,课程考核形式欠灵活等问题,阐述以满足学生现实心理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过程体验为基础,以学生为课程活动的主体,以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基本原则,提出制定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切合学生心理需求的课程教学内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制定科学的课程考核形式的课程教学设计等具体措施,以期为理工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活与哲学》教材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哲学课应当成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哲学知识渗透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利于中学生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哲学教学贯彻心理健康教育也极大地丰富了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手段和内容,增强了政治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政治课备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9.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的重要性步入青春期的学生,存在着成熟感与幼稚性共存的心理变化特征。心理健康教育以课程教学的体验形式,能够有效解决初中生半成熟心智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他们"身"与"心"的共同发展,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一个健康、健全的心理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既属于活动体验性课程的形态,又有着综合理论性课程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美术课程开展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融合的教学,是对当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提高心理素质的美术创作导向为载体,从开展心理美术创作教学意义、教学维度和结构、教学实践途径等方面加以阐述,以期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学生品格提供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是辅导员的重要职责,心理健康课程是实施心理育人的主渠道。为探究参与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对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影响,对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辅导员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辅导员自评和学生他评都表明参与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有助于提高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且辅导员任课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好,从侧面体现了辅导员的心理育人效果。可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和心理沙龙、“团队辅导式”教学,做实课后辅导,提供系统支持与政策鼓励,提升辅导员能力与工作动力。  相似文献   

12.
陈建梅 《考试周刊》2014,(43):140-140
<正>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抓住这一时期,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为主线,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教育有机整合起来。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渗透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结合当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利用"PBL"教学在学校三年开展的优势,结合"对分课堂"特点,构建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对分+PBL"全新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创新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力、思维力,实现心理课堂的"助人自助"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集理论知识教学、心理体验与训练为一体的教育课程,是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的主阵地。“慕课”以其优势特点能够很好地解决专职教师资源不足以及教师教学水平不够而影响学生学习的问题,同时能够通过互动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效率,将并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在学校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实践中注重挖掘课程中的内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学生完善心理机能的一种课程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军校《思想道德修养云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要遵循“以问题为牵引”“以心理学知识为媒介”“以实践性教学为载体”的教学路径,并采取团体心理辅导、课堂情景体验、项目化培训等多种方法,不断加强学员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6.
<正>在"健康第一"的现代体育精神意识的感召下,小学体育教学全面承载着加强学生的体质技能训练和心理健康发展的任务功能。然而在现实教学中,许多体育教师过于重视体育训练而忽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层面,从而使得课程教学显现教育功能缺失的现象。再者由于传统观念的习惯性影  相似文献   

17.
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我国的中学生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其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作为学生成长的"花园",学校有责任担负起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开展讲座和心理课程、通过学科渗透等来培养健康的心理,其中地理学科教学在心理教育中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先理清地理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之后重点分析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一、地理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学生健康的心理有助于地理教学的开展,因为学习  相似文献   

18.
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是与学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课程,通过明确目前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解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开展的实际效果,并相应地提出可以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的对策,对更好地完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出了有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理论与体验、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讨论、心理测验、团体辅导、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音乐可以作为一种受学生普遍欢迎、易于接受与反馈的补充教学形式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本文是在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音乐教育的手段,达到心理调适的目的,对于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育教学手段,培育高素质大学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青 《中小学电教》2013,(Z1):72-7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们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实践中,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有机整合。运用信息技术,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高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信息技术教育结合起来就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