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8 毫秒
1.
苟欣 《四川教育》2014,(2):61-61
【现象1】惯性思维让规则偏了向“你们知道雪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为什么?”一位老师在上《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在课即将结束前,向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也许是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学生在经过一番思考后,举手的人还是很少。就在那时,老师意外地发现平时爱玩好动,总让他头痛的小郴也举手了。难道他知道?不可能,肯定是在捣乱,要不要让他站起来说说?惯性的思维还是让他选择了其他同学,唯独没有喊他。几位同学的回答并没有让老师满意,他望了小郴一眼,发现他仍旧举着手,眼神中充满无限的期待和焦急,但他还是一扫而过……  相似文献   

2.
秘招     
11月2日晴爱默生(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初中的马力诺老师在30年春风化雨之后,决定要退休了。同事们给他开了一个欢送茶会。马力诺老师除了在爱默生上的初中很有名之外,在学区里也小有名气。大家都知道他学识丰富,教学认真,又为人风趣。而最让其他老师印象深刻的是他那让所有学生都愿意参与的能力。参观过他教学的人都说,每次他问问题,全班学生都会争相举手抢着要回答。参加茶会的人不少,大家都上前去与马力诺老师握手致意。轮到刚教完第一年的新手史密斯老师时,他问马力诺老师:"你是怎么让你的学生都能热心参与的?"这是一个大家都想知道答案的问题。霎时,老师们的眼光都转向马力诺老师。只见马力诺老师微笑着说:"也没什么。我就是在每学年一开始,告诉学生们在我问问题时,每个人都要举手。"  相似文献   

3.
曾经以小学教师的身份昕过一节重点高中的数学课,感觉不太舒服。原因在于教师每次提问后举手的学生竞寥寥无几,与平常看惯了小学课堂中学生举手如云的现象迥然不同,这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年级越高学生举手越少”。课后,我纳闷地问了执教教师一个问题:学生不举手,那你如何知道学生的思维状态和把握学生的思维进度呢?教师回答了很多,归纳起来就是“察言观色”,看学生的表情、看学生的言行。  相似文献   

4.
《课外阅读》2006,(5):52-52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公开课,老师提问:。各位同学,有谁知道长度的单位是什么?”这时,班上最乖巧的一个同学举手要求回答,这是课前老师安排好的,当然是他回答了。“老师,是米!”。不错不错,请坐下。”“可是,有谁知道还有什么呢?”这时候,平时学习最落后的同学也举手,老师有点激动,虽然没有事先安排他,可是老师觉得不应该有歧视,决定给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5.
举手的秘密     
有一次上课提问,某一差生几次举手我都没叫他回答,因为我知道他是回答不出来的。快要下课了,见他又举手,我不忍心拒绝,就给了他一次机会。谁知他站起来连一个字都说不上来,真令我失望和生气。下课后让他到办公室问个究竟,令我吃惊的是,他居然说:“我确实是  相似文献   

6.
师:同学们怎么看待孔融让梨呢?生1: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从他让梨,我们看到他身上有一种谦让的品质.生2: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学习好的品质.师:生活中你会这样做吗?会这样做的同学请举手.(教师开始拓展文本)(大多数同学举手)师:我们请没有举手的同学谈谈好吗?生1:我不会让!如果我很想吃那个大的梨,不可以吗?我最小,哥哥们不应该让着我吗?  相似文献   

7.
有问有答     
《少年儿童研究》2013,(7):56-58
我儿子上小学一年级已经一个学期了。在老师的眼里他是一个好学生,上课非常认真,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可是每次考试他不是这里错就是那里错,给我的感觉就是他没有用心去做。每次和他谈心时都告诉他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用心认真,他也说知道但显然没做到。我该怎样去帮助他克服这些缺点呢?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鸿门宴》中范增这个人物时,有一同学举手。我问他有什么问题,他说:“我不同意范增‘老谋深算’这个说法。”我问:“为什么?”他回答说:“范增在刘邦自投罗网的情况下,却没有把他除掉,反而让他脱身逃跑,这样的人,怎么能说是‘老谋深算’呢?依我看,说他...  相似文献   

9.
爱与恨,只隔一丝线的距离。我对父亲的感觉,正是如此。 他在我牙牙学语时,便离开我和妈妈去外地打拼,很少回来。我知道在此之前,他已经是颇有成就的房地产公司董事长了。为什么他还要离开我们?是想更上一层楼?是为了让我和妈妈更幸福?妈妈用“是”来回答我的问题。可我不知道要不要相信。甚至,我都不知道该爱他,还是该恨他。  相似文献   

10.
“水开了,就把馄饨放下去煮……”尚未说完整个烹饪过程,一个小男生马上举手:“老师,水开了是什么样子?”我心想:“天呀!这是什么问题?这么简单都不会?”便问全班:“不知道水煮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人举手。”居然六七只手缓缓地举了起来。小凯嗫嚅地说:“我家烧水都是用有响笛的壶,水开了就会叫得好大声,所以不知道用锅子怎么煮水。”“好,记着,煮得咕嗜咕咯冒泡就是水开了,知道吗?”我想这是最容易记住的答案。不会用扫帚下课后正逢清扫时间,连续假期过后的校园,到处都是灰尘垃圾,学生清扫起来备党辛苦。在走回办公室的路…  相似文献   

11.
心灵的接触     
连续几节课,李刚(化名)总是无精打采的,我心里想他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他一直是班里面最活跃的一个,老师提出问题,他肯定是第一个举手。我试着叫他回答一个问题,他站起来后说:“不知道”,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这个问题很简单,他应该能够回答上来。我没有说多余的话,只是让  相似文献   

12.
案例:中队里有个成缋不太好的学生,上课特别爱举手回答问题。可当老师真的让他回答问题时,他却常常回答不上来。当中队辅导员跟他谈话时,他说:"因为有些同学总笑话我学习成绩不好,我不服气,所以才抢着举手,想让大家知道我不笨。"于是,中队辅导员便与他订了一个秘密协议:"以后老师课堂提问时,如果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就举左手;如果你不能回答,就举右手。"从此以后,在课堂上,这个同学再也没有出现过站起来却回答不出问题的情况,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也就有了进步。  相似文献   

13.
向丽 《师道》2006,(6):28-29
有一次下课了,我发现坐在最后排的一个学生把脑袋深深地埋在自己的双臂里,后来才知道是因为上课时我就某个问题让同学们举手自由发表意见,他说他也有好多想法,但是犹豫了很久都没有举起自己的手来,于是感到非常地懊恼。第二天恰好是我们的班会课,所以我就以“如何让自己成为最积极的人”为题让大家自由发言,下面是部分精彩发言。  相似文献   

14.
吴兵 《教师》2008,(7):5-6
在十二月月考中,我班的A同学一下从年级的前列降到了年级末,我不相信,任课老师不相信,学校领导不相信,有问题,一定有问题。在和家长的沟通中我知道了这么一个情况,他曾说:“我不希望任何人看重我,谁如果要这样,我偏要让他失望”。我开始反思,是他性格古怪?是他,心理缺陷?是……也许有多种原因,也许有各种因素。可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他缺乏感恩的心,不知道或者是根本没有意识到别人是在关心爱护他。这让我心悸,更激起我一股强烈的探究和改变他的决心,我要走进他的心灵,哪怕是干涸的沙漠上也要去培育感恩之树。  相似文献   

15.
<正>曾有幸在浙派名师课堂教学艺术展上听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的课。在课堂上,徐老师提出让学生"慢举30秒,你的回答更精彩",这种对课堂上学生发言习惯的培养让我感受颇深,我不由地想到了自己平时课堂上学生的种种发言现象。有时老师的问题刚刚出示,就有许多学生积极举手了,可是叫他站起来说却愣半天,根本没想好问题就举手了;有些学生脑子里知道原因,可是要他回答却怎么也表达不清楚,结果浪费了宝贵的时  相似文献   

16.
片段一师:相信大家一定看过很多书吧?老师要考一考大家的知识是不是很丰富,肚子里装的是不是全是墨水。老师要向你们打听几个人的名字,如果大家知道,就大胆自信地举手,告诉我他的情况。好吗?师:谁知道张飞?  相似文献   

17.
朱丽华 《广西教育》2013,(37):8-8,16
在听课或上课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低年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是把小手举得老高,嘴里还不停地叫着“我……我……”到了高年级,他们却不爱举手了。出现这种变化,除了学生年龄增长带来的害羞心理因素外,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否存在问题?笔者对此展开了调查,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回答:你平时爱举手发言吗?如果不爱,原因是什么?在怎样的情况下你会举手?从反馈的情况看,高年级学生把举手当成一种负担的主要原因不是他们不会,而是因为害怕。  相似文献   

18.
《山东教育》2008,(1):123-124
2007年10月16日,中共十七大首场记者招待会上,中央电视台特约小记者季家希举手向教育部部长周济提问。季家希问道:“我今年12岁,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我知道教育部门和学校为了减轻我们的书包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但为什么我们的书包还是那么重呢?第二,现在同学们总说睡眠的时间太少了,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多睡一会儿吗?”  相似文献   

19.
那天,我们旁听一位老师的课。当 他刚问完问题,一名学生就“刷”的举 起了小手,他笑了。但随着那位学生丢 三落四的混乱回答,笑在他的脸上慢慢 消失,没等这位学生说完,他就不客气 地说道:“难道你不懂应完全想好了才 举手回答吗?”“难道我不能先举手才 去想怎么回答吗?”学生也为老师打断 他的话而懊恼, 嘴里喃喃的说道。 “妙!”我心里不禁暗暗为学生的回答 喝彩。“完全想好才举手回答”与“先举 手才去想怎么回答”这是多么奇妙的哲 理啊! 记得前不久从报上看到一则真实的 故事,说的是1973 年…  相似文献   

20.
去天堂     
老师:我们都知道热胀冷缩的道理。现在,谁给我举个例子?约翰:嗯,在夏天天都长,在冬天天都短。老师:想去天堂的人举起手来,把手举起来……。你呢,吉姆?你还没举手呢——你不想去天堂吗?吉姆:我去不了,因为妈妈让我一放学就回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