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电影音乐创作步入了一个新的繁盛时期。中国作曲家尝试将西方近现代作曲技术与本民族传统音乐元素交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创作理念。尤其是谭盾、赵季平、施万春等作曲家的加入,与新一代的导演们一起,共同构建了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2.
以电影《立春》为例探微电影音乐中声乐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外电影发展史中,电影音乐功不可没。中国著名导演顾长卫在其电影作品《立春》中,匠心独具地将中西方声乐经典置溶于电影音乐之中,以音画同步、音画逆行的艺术手法将声乐作品音乐形象与影片故事情节巧妙糅合,彰显了声乐的艺术魅力,推动、提升了影片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刻画深度,同时,赋予了影片更加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3.
范烟桥为各大影片公司撰写剧本、编写说明,是早期中国电影公司的明星职员。他对苏州电影市场拓展、观众观影心理、历史题材影片的创作提出了独到见解,这些观念通过报纸向外辐射传播,影响了中国早期电影的创作。他创作的电影歌曲继承民族音乐精华,适应大众审美心理,推动了中国电影音乐民族性的开掘与现代性的传播。这些都证明,范烟桥是中国电影史上不能忽略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4.
音乐电影《华丽上班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职场故事,给予了我们许多的思考与启迪。从电影音乐的角度来看,该剧采用摇滚乐、说唱乐、雷鬼音乐、乡村音乐、摇摆乐、探戈、交响乐、民谣、抒情慢歌,以及噪音音乐等多种音乐类型来表现电影主题、刻画人物性格、诠释情节发展,可谓综合运用了中西贯通的音乐创作手法来进行影片音乐的构思与创作,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该片也为中国音乐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约翰凯奇独特的美学观念深深地影响了西方现代音乐的创作,并且在广泛地影响着中国的青年作曲家。他对于音乐本体论的研究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理念,其作品《变化的声音》和《4分33秒》都成为了体现凯奇思想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6.
影像与声音是电影叙事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本文从语言、音乐、音响三个角度出发,具体分析声音叙事创作中的戏剧张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当代作曲家与音乐学者们开始越来越关注音响本身,主要表现在:打破了原有的和声体系及结构模式;用声音来直观地表达创作思想,强调听觉体验。在这种"回归声音"大趋势下,西方音乐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创作分析潮流,即,由波兰音乐学家肖明斯基于1956年提出的声音主义(sonorism)用以总结他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一种新的创作思维与创作技法。本文尝试运用声音主义这一分析理念,以查尔斯·艾夫斯《三页奏鸣曲》中的声音主义元素为切入点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帮助演奏者理解和演绎这部作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电影艺术可以真实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与民族精神,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的作品。从电影声音创作的重要性、声音创作与民族化、声音创作民族化的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寻求中国电影的民族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功夫熊猫》作为以中国为背景的系列电影,它们场景音乐写作与电影画面的配合十分精妙。作曲家Hans Zimmer和他自己的工作室旗下的另一位著名作曲家John Powell紧扣影片的中国风和武打招式,糅合他们早已驾轻就熟的场面写作技术,以西方式管弦乐为主体,吸收中国民族音乐和戏曲音乐的重要元素,打造了一部动感十足、可爱可...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电影,由于创作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张扬,无论在创作理念、叙事手段或电影语言的运用上,都体现了对传统电影的背离与决裂,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的突围与跨越。无论是八十年代探索创新的影像美学时期的影片,或九十年代多元并存的自由美学阶段的作品,都以一种新的精神风貌和姿态样式步入国际影坛,实现了中国电影的世界之旅。  相似文献   

11.
《第三交响曲》是香港作曲家陈永华在加拿大修读博士学位课程的作品,作曲家当年身在海外求学,在积极学习西方现代音乐技术的同时,依旧探索中国现代音乐创作,并在创作观念与美学倾向上都体现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恋和寄托。对此类作品进行细节性"内部"分析,对我们认识现代世界多元文化对中国现代作曲家的影响,梳理西方现代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关系,了解作曲家成长轨迹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这首交响乐作品的体裁、结构、旋律、音响、曲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促进我们对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潜在的内部情感与音响、剧情、演员演技等相结合使观众对影片中的音乐与音乐所传达的精神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电影《云水谣》为例,阐述音乐对电影故事情节的渲染,让观众在看这部影片时更深刻的理解不同音乐对剧情发展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等等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堂乐歌的兴起是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创作和发展的主要标志,它伴随着清末民初的社会变革而诞生,在中日和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发展,形成了与中国传统音乐相区别的新的音乐体裁.学堂乐歌有其自身的艺术特点,并且作为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开端,在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影音乐风格多元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电影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近年来,中国电影与国际合作不断加强,大片不断涌现,导致中国电影的音乐风格出现多元化特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中国电影音乐的多元化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有助于从事电影工作者及影视专业学生对中国电影音乐的借鉴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影的萌生是从观看外国电影开始的。在外国电影的启蒙、冲击与影响下,中国电影完成了从短片到长片、从模仿到创新的发展历程。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电影这种外来形式逐步实现了其本土化、民族化的改造,终于在中国这个特殊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开花。  相似文献   

16.
移植改编中国传统乐曲是中国钢琴音乐的一大典型类别,而知名作曲家陈培勋的广东音乐主题钢琴曲蕴藏着浓郁的民族风格,是民族风格与现代作曲技法融合的典范。本文以广东音乐主题钢琴曲《卖杂货》作为研究对象,对广东钢琴音乐的创作特征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歌唱是音乐和语言的结合体。中国声乐作品中的歌词在表现音乐情绪和意境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演唱者只有掌握汉语中"声"、"韵"和"调"的发音规则,在歌唱时做到正确的咬字与吐字,才能充分发挥语言在声乐艺术中的创造功能与作用,更好、更完美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可以说是一位游离于主流作家之外、别具一格的现代作家。在她的成名作《倾城之恋》中,她调动电影、绘画、音乐中的多种艺术创作手法,形成了一种在高层次上的融叙事与造型、时间与空间、再现与表现为一体的新的思维模式。她这种在艺术形式上的先锋性追求,大大丰富了她的小说内涵,提升了小说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叶露生的钢琴作品《蓝花花的故事》,乐曲主题旋律采用陕北民歌《蓝花花》的音乐素材加工发展而成。作者在保留原有民歌旋律的基础上,借鉴和应用西方传统的音乐创作技法进行展开,赋予其新的色彩,成功地创作出用西洋乐器表现具有浓郁中国民族风格的作品,使蓝花花的音乐形象在原民歌的基础上有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钢琴是律制不同于中国民族乐器律制的西洋乐器,中国钢琴音乐由于在钢琴上演奏,不同于中国原有传统音乐。在中国音乐文化自己独特风格和体系的艺术传统下,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显示着两种文明交融带来的文化内部的斗争、冲突、调矛口、融合。按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中庸美学观,作曲家在冲突中摸索着使二者平衡的方法和形式。重视本民族音乐文化已经成为近年来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应该在接受西方优秀音乐文化成果的同时,牢固地掌握本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成果,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