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大陆图书馆文献保护灾难预案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中国大陆图书馆文献保护灾难预案制定与实施的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中国大陆50家图书馆进行了文献保护灾难预案调查,有31家图书馆返回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图书馆全部没有设置专门的文献保护部门,其文献保护工作大部分局限于馆藏古籍的保护;图书馆的文献保护灾难应对能力较薄弱,其馆藏全部没有保险,疏于防范造成的突发灾难发生率较高,灾后恢复缺乏行业指导及社会协作;图书馆对文献保护灾难预案的认知度较低,没有符合规范要求的成文灾难预案.  相似文献   

2.
哈佛大学图书馆的文献保护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系统的文献保护机构主要包括哈佛储存图书馆、韦斯曼文献保护中心和哈佛学院图书馆文献保护与成像部;所开展的文献保护工作包括环境控制与日常维护、灾难预案与灾后恢复、载录格式转换、文献修复、培训与教育、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等;体现了哈佛大学图书馆系统文献保护工作体系完备、分工合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分析美国档案与文献保护专业排名前三位的德州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匹兹堡大学的文献保护与修复通论课程,介绍其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和课程考核方法,总结三所大学文献保护与修复通论课程的共性是:课程内容的设置贯彻"预防性保护重于补救性保护"的理念;文献保护需求评估、灾难预案、文献保护管理是课程内容的重点;综合运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家讲座、课程参观和课程实践等多种授课方式;课程最终成绩的考核由多部分内容组成.借鉴美国高校文献保护与修复通论课程教学设计的经验,我国高校文献保护与修复通论课程的改革应从调整教学内容、丰富教材体系、改革授课方式、优化考核制度四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贝叶经分散保存于世界许多国家,对于这份珍贵的文献遗产,各国保存机构的保存方式和保护措施各不相同。中国、尼泊尔和泰国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先后在贝叶经写本保护、缩微复制抢救、数字化利用等方面开展工作,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保护方式。本文通过分析三个国家开展的在全球引起较大反响的贝叶经保护项目,对比其保护的任务、内容及成果等,归纳得出三种保护模式。文章在分析属地保护、属地保存+跨国合作保护、集中保存与保护三种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面向利用的贝叶经保护体系。贝叶经保护的三种模式是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数字化抢救、加强贝叶经信息资源的建设、构建利用共享平台是实现“藏”与“用”并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制定图书馆灾难管理规划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汶川大地震对图书馆所造成的灾难及目前国内外对图书馆灾难管理的研究现状,图书馆应关注并重视图书馆灾难管理.制定图书馆灾难管理规划时,要考虑培育灾难管理文化,并把灾难管理规划的过程分为4个阶段:灾难预防阶段、灾难准备阶段、灾难响应阶段和灾难恢复重建阶段,明确各阶段的具体工作和任务.  相似文献   

6.
分级保护是民国文献保护应当采取的路径。分级保护不仅有利于有限的保护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而且有助于甄选出珍本、善本和孤本文献,优先予以抢救性保护。民国文献分级保护体系的构建包括馆藏民国文献摸底调查、民国文献等级划分标准、民国文献保护级别、民国文献保护措施等四个模块。构建分级保护体系的出发点在于区分民国文献等级,按照不同等级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实现文献的有效保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民国文献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其馆藏情况、保护个案和保护措施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由于民国文献破损过程的复杂性,对基于其破损因素的保护方法值得深入考察。本文从中文期刊论文角度对民国文献保护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民国文献降解破损因素与保护方法。通过对期刊论文的发布年份、核心机构、发文期刊和关键词分布的分析,发现相关研究主要扎根于各大图书馆和高校,主要研究内容可以分为民国文献保护制度、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方法。其中,原生性保护聚焦于文献本身,通过改善保存环境、脱酸处理和修复工作来避免或减缓内外因素导致的文献纸张纤维的老化与降解,使其保存寿命得以延长。再生性保护通过缩微技术、数字化和影印出版等技术来减少文献原本流通带来的继续破损,以达到民国文献保护和加强利用的目的。民国文献破损原因复杂,科学高效保护十分重要,本研究为民国文献的深层次与多方位科技保护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国内外古籍保护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从数量、时间、主题和学科领域分布角度呈现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从文献材料保护与修复、文献保护环境研究、文献保护技术(科技)、文献保护管理四个方向进行分析阐释。研究发现,国内外古籍保护主要研究方向初步成型,研究重点集中于材料和保护技术;考虑到国内外研究基础、研究情境和关联领域等的差异,宜借力图情档领域进行古籍保护学科建设,促进中华文化传承及创造性利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创造的系统化文献保护方法和材料,对古代文献的保存产生积极的影响;现存古代文献大部分保存完好或基本完好,足以证明古代的文献保护方法确实具有一定的功效,可以为现存古代文献保护提供借鉴。结合古代文献中文献保护理论和实践的有关记载,讨论古代文献收藏中文献保护理念及水火、灰尘、虫鼠、潮霉、破损等防治方法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谢雷 《图书馆建设》2012,(8):13-14,17
民国文献可分为民国图书、民国期刊和民国报纸等形式。目前我国图书馆采用中性纸装订民国期刊,采用绝氧杀虫保护套装封装民国报纸,通过环境温湿度控制保护民国图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目前民国文献的保护与修复尚未有具体的标准,图书馆只能根据现实情况,采取多种保护措施,开发民国文献的替代品、编制索引,加快民国文献的数字化,建立健全阅览制度,改良保存环境和装具,采取适当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云南省三地22个文博机构进行调研,分析了这些档案文献的保管保存现状及在应急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能为保护、传承民族文化遗产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Restaurator自1970年至今刊发的557篇相关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将国际文献保护研究划分为奠基、快速发展与成熟三个阶段;基于各个年代研究主题的统计和内容的分析,从保护对象、保护技术方法、保护环境、保护管理等层面梳理国际文献保护研究的现状;对国际文献保护研究趋势及我国文献保护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对Restaurator自1970年至今刊发的557篇相关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将国际文献保护研究划分为奠基、快速发展与成熟三个阶段;基于各个年代研究主题的统计和内容的分析,从保护对象、保护技术方法、保护环境、保护管理等层面梳理国际文献保护研究的现状;对国际文献保护研究趋势及我国文献保护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献载体演进过程述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文献类型发展演变过程中,文献载体经历了三次重大演进阶段。文章从文献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的角度,对不同阶段文献类型演变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指出第一次演进阶段是中国文献形成的演进过程;第二次是文献类型转型的演进过程;第三次是文献类型向高密度化、数字化和电子化的演进开端。并且揭示了文献类型演进过程中每次重大变化都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为满足需要的客观规律,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15.
对西文古籍的收藏、整理及保护等情况进行调查,是保护西文古籍的第一步。在分析国内外1985至2014年间31个文献保护与修复相关调查的范围、内容及各级指标的基础上,拟定调查指标并依之设计调查问卷,从可能藏有西文古籍的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四种类型71家图书馆中选择40家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根据15份有效问卷,论文分析了古籍及善本的界定、收藏与整理、管理、保护与修复及需求等西文古籍保护现状,指出目前相关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西文馆藏家底不清,更进一步的保护和修复基本未曾展开;根据当前情况以及需求,建议为推动西文古籍保护事业,首先应从古籍普查和通过高等教育培养人才这两项工作开始。  相似文献   

16.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国时期出版的文献种数多、数量大,但是收藏地分散且难以保存,破损严重。从历史文物性角度来说,民国文献是文物珍品;从思想学术性来说,民国文献含有大量学术珍品;从艺术代表性来讲,民国文献含有大量艺术珍品。但现有的原生性和再生性保护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只能保护少量文献,唯有突破现在的保护范围,从宏观上着眼,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民国文献的流失损毁。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彝族文献、毕摩、毕摩文献三者之间的关系,描述了毕摩文献的主要特征、毕摩文献的价值和毕摩文献的保存现状,分析了保护毕摩文献的重要性,并就毕摩文献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种文明、健康和可持续增长的“生态化”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从收藏数量、保存条件、专业人员、破损情况及编目情况等方面对四川遂宁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阐述了加强古籍文献保护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开展遂宁古籍文献保护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汤诚 《图书馆杂志》2022,(8):139-147
本文介绍1937年上海文献展览会举行的缘起,从展会宗旨及组织方、时间地点、筹备大事记、展品数量类型特色及来源、展品处理和保存、展品陈列和参观及展览后续运作等方面详述展览会的过程,并从增强爱乡爱国感情、地方文献的揭示与保护、文献收藏与利用的关系以及对上海文化的理解四个角度分析展览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图书馆灾难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国内外灾难管理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四川“5.12”汶川大地震,分别对灾难管理的应急预案、应变举措和组织协同三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