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奇奇 《河北教育》2007,(10):25-26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活”,“活”的课堂生机无限,学生爱学,乐学,教学效率高质量也高。那么应怎样才能构建真正“活”的小学英语课堂呢?教师不妨好好把握教学中的“收”与“放”。“放”指学习方式或学习内容的改变或拓展,从而维持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防止教学气氛沉闷。“收”指学习方式或学习内容的回归,从而使学生始终围绕既定的学习目标开展学习活动。有“放”必有“收”,  相似文献   

2.
习作教学是小学中年级的教学重点,亦是教学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习作的初始阶段喜欢上习作,快速提高习作能力和水平,写出好文章呢?我采取了“看”“记”“评”习作教学策略,开展三项有针对性的习作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教学中的阅读”往往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以准确、具体获取文本有用信息为目的。而“阅读教学”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以及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感悟文本的表现形式,从而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教学中的阅读”和“阅读教学”有密切联系,但又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这里以《印度洋上生死夜》中的一个教学细节——三位老师对课文中一段话的教学为例,来说明教师应该如何理解与把握“教学中的阅读”和“阅读教学”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说“主导”     
杨金 《云南教育》2001,(20):28-29
八十年代,上海著名特级语文教师钱梦龙提出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的宝库。在语文教学讨论中,有人把“题海战术”与科学训练混为一谈,又因为外国有老师和学生“互为主体说”而认为提“教师为主导”不妥。前一个问题,钱老师有一篇文章《为“训练”正名》《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10期来澄清。关于“主导说”,我谈点看法就教于全体同仁。我们的中学教育是班级教学。每个班都是几十人。这么多学生在一个教室里学习,自然都要受到纪律约束,自由学习与课堂纪律是相辅相成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广义“教学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佑清 《学科教育》2002,(3):1-4,11
现行教学概念将教学理解为“知识教学”,由于知识教学对于学生身心素质发展价值的有限性,致使它难以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需要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教育资源,因此,教学不应只是“知识教学”,而应成为广义的教学,后将一切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资源的教学都列入“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6.
“面面俱到”或“一讲到底”是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即使在今天的课堂上,仍有其身影,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转变教法,变“面面俱到”为“以点带面”,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负担,使中学语文教学进入系统、有序、科学、严谨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一篇文章中可以教的地方很多,如果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地分析、感悟,势必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文本的精髓更不能被学生所吸收。因此,对文本的教学价值,教师要深入研读,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合理取舍,削枝强干,抓好文本的知识点和训练点,寻找能撬动文本的“支点”,在语篇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搭建“支架”,实现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学习。“支点”能帮助教师理清教学头绪,简化教学过程,助力提高文本解读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小先生”教学法依据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先生”的身份完成教学任务.在“化学教学论”理论课与实践课中应用“小先生”教学法,让学生以“小先生”的视角去学习“化学教学论”,增强自信心,提高教学理论的可操作性,促进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教师在学生“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给学生以充分的反思、交流、合作的机会,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方法,将职前和职后教育进行了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李云惠 《四川教育》2005,(10):28-28
在完成“小数的意义”的教学后,我为学生设计了下面这组作业,让学生在获得入场券后有选择地进入“挑战角”.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学提倡学导式、启发式,使学生能主动活泼发展,积极探索。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讲”应以“导”和“引”为原则,掌握学生心理特点,使学生主动地“学”,活泼地“练”。  一、“讲”应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使学生“练”得主动。  教师的“讲”,无论是讲解、评定或提示,都应对教材的目标、具体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重点、难点把握透彻。教学中做到“讲如有神”,把准教学的脉点,让学生一听就明白,知道教师讲了什么、要练什么和怎样去练。针对学生练时出现的问题,需评定、提示时,也应针对目…  相似文献   

11.
新的历史时期对人才有了新的要求 ,时代呼唤着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它要求摆脱旧的以教师“主讲” ,学生“被动”参与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 ,而代换以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参与为特征的全新的现代教学模式 .这是完全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 ,而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 ,正是“主体理论”的灵魂与核心所在 .可以说 ,要想适应新的时代背景 ,要想完成新的适应时代需要的育人目标 ,就必须实施“主体理论教学” .没有学生的自主意识 ,自主能力 ,自主行为 ,就不可能有学生素质的真正意义上的大面积提高 .下面 ,结合我在高中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故事中心课程”的教学是遵循“做中学”的核心理念,以学生未来生活中有可能发生的“故事”为出发.点,以模拟情境进行“故事”为教学过程,通过行动完成“故事”承上启下进入下一个“故事”为循环原点的生成性教学形态。将“故事中心课程”理念莲移至教学领域,开发了一种“无教法”时代的新型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13.
1.教师的“三抓”。1.1抓课堂: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谁抓好了课堂,谁就掌握了教育教学的主动权。因此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必须选在课堂上。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明确提出把长期以来学生服从教师,“学”服从“教”的观念变为教师的“教”服从学生的“学”。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的优化始终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认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要做到“八要”。一、引入要新。新颖的引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最大公约数”时,一位教师在课前播放《好汉歌》。上课开始时问学生:“‘你有我有全都有’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说:“公有。”从而自然地引导学生清晰理解了本节课的知识难点之一“公有”的概念,为进一步理解“公约数”打好基础。又如,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以故事引入:“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  相似文献   

15.
岳伟 《中学教育》2001,(3):24-25,8
“要给予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长期以来,这句话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直被奉为经典,它把教师比作一桶不,把学生比作一杯水,意思是说教师的知识量只有多于学生,才能驾学生,从而在教学中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这一角度讲,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一桶水”是怎样的“一桶水”?是“死水”还是“活水”?是清新的还是变质的?教师是如何给予学生“一杯水”?是灌输还是引导?现实的教学实践已暴露出了这一传统教学观的许多弊端,如重物轻人、重教轻学、重灌输轻引导等。因此重新审视并超赵这一教学观念,对于提高教学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袁晓光 《成才之路》2010,(25):30-31
要完成“减负”的主要任务,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是关键。“有效教学”更加关注学生,更加关注教学中的“人的问题”,是一种理解人的活动。如果学生在每堂课都能有效地掌握知识,那么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有效教学”可以有效地做到“减负”。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都在提倡“和谐社会”、“和谐校园”,针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笔者在教学中应用“和谐教学”,师生建立起稳定和谐的“情感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情感场”的作用,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与老师和谐相处、关系融洽,进而消除对数学的恐惧感、厌恶感,让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  相似文献   

18.
黎壮 《中学文科》2009,(16):46-47
中学语文的教学包括语言文字教学与作文教学等方面,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可以说是“吞”的过程。“吞”是为了“吐”,要学生运用“吞”到的语言文字知识通过写作文“吐”出来,从“吐”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吞”的容量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技巧。春蚕是我们的一个榜样,春蚕“吞”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雪白的蚕丝,而这个“吞、吐”之间需要一系列的加工制作,才会有精美绝伦的蚕丝出现。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并能较容易地细“吞”和乐意“吐”而不感到精疲力竭呢?笔者以为从“吞”到“吐”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按照以下的做法来。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中的阅读”往往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以准确、具体获取文本有用信息为目的,即文本写了什么。而“阅读教学”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以及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感悟文本的表现形式,即文本怎么写的,从而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教学中的阅读”和“阅读教学”有密切联系,但又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20.
张:廖老师,你好。在近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尝试让学生多“经历”,多“探究,多“体验”,多“交流”,多“反思”,期望自己的学生能在丰富多彩的“经历”中不断收获,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但总有很多时候,我明显感到这样做教学时间被拉长,规定的教学时间不够用,教学任务完不成。有时,一个问题,经过几番“探究”“交流”,一节课就过去了,虽然学生的“经历”过程很充分,但我感觉特别没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