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好奇之源、求知之源。让学生自己学会提出问题,就是激活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心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好奇之源、求知之源。让学生自己学会提出问题,就是激活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心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让历史课活起来——对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的几点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劣。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不少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所犯的错误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呆呆地听,教师的讲解一统天下,参考书的标准答案代替了学生的自我思考,教师理性的分析代替了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4.
探究性学习提倡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和展开教学,并强调问题不仅仅是由教师提出,更应该由学生提出。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提问题,并让他们自己去探索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中学教学十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则重视和研究得还很不够。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培养过程。下面主要阐述在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应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封闭式的教学,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盛恒 《成才之路》2012,(25):71-71
正历史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传授历史知识、进行德育,应该说这些都是历史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历史,自发地去了解和分析历史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像孩子在开始蹒跚学步时,离不开大人的搀扶一样,在历史教学中,学生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通过教师的"搀扶"学会自主学习历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的历史教学是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如果一个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教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提出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然而面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有的教师仍然把解惑作为自己的专利,垄断解惑的权利和机会,把学生当成教师解惑的旁观者、听众。有的教师则认为解惑是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了,应该被淘汰,教师解惑不如让学生存惑。这些看法严重淡化了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是高中历史新课标对每一个高中历史教师的基本要求。然而,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广大历史教师来说,目前仍然还处于探索阶段,尽管有关专家学者的论述已有不少。笔者认为,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首先应对创造性思维规律进行研究,在教学中遵循思维规律。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工作中,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实现预期目标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那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呢?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在新的历史阶段,教师应该采用新的方法开启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其书写创新作文。  相似文献   

10.
项耀明 《湖北教育》2006,(10):49-50
一、课堂提问偏差的表现 (一)问题的提出,缺乏主体性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那么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谁发现的,是谁提出的,这是一个以谁为教学主体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的“提问——回答——反馈”环节中,提问由谁主导,反馈由谁进行,直接影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主体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问题的提出应以学生为主,可事实如何呢?笔者观摩了许多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发现许多课堂提问都由教师严格、有序的主导着,教师先在教案上设计,课堂上再一个一个提出,而学生只有等待着教师的提问,并用一种标准答案来回答,这种单向的教师问学生,实质上还是教师主导一切的做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依然没有落实。  相似文献   

11.
沈益 《教书育人》2013,(5):78-79
面对初中历史的新课程改革,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该怎么样在新课改的情况下带好学生呢?这是一个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对于现在的教学中一直强调要紧扣课程标准,在围绕大纲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工作。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那么,一节45分钟的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让学生发挥出主体优势呢?才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呢?  相似文献   

12.
毕景媛 《现代语文》2006,(8):104-105
写作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怎样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直是困扰广大语文教师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此问题,首先应该给作文教学提供一个可能创新的环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种环境中得到充分的训练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的问题答案只有一个,而学生由于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同,往往会提出一些不同的观点。提问是一门艺术,而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不同观点更是一门艺术,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慎重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学不能单凭教师的灌输,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观察、思考、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化学教学更应该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对教材的改革已全面展开并逐渐地深入,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这是教材改革的一个宗旨。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教?学生应该怎样学?就成为每个教师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凯勒的个别化教学(PSI)理论认为,在教学中,应该考虑到每个学生与其他学生学习速度不同、运用的方法也不同,而每个学生都应获得公平的机会去达到他的学习目的。每个学生在完成一个目标后都应当不停顿地向新的学习目标前进。不应当由于教师教学进度问题的存在让任何学生浪费时间去重复学习已经掌握的信息,也不应当要求学习速度快的学生等着学习速度慢的同学赶上来而让他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显特点是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在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入手,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任何历史事件都能从丰富详实的历史材料中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达到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学行为评价标准的缺失一直是困扰当前教师评价的一个主要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评价既是一种衡量教师教学行为的尺度,也是一种指引,它引导教师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从事自己的教学工作,因此,必须建立一种国家或地方的标准作为所有教师教学行为的参照;另一种观点认为,学生具有能动性,自主、个性化的学习是当今儿童学习的主要特征,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因此,不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规范或约束教师,应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在教学行为上努力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一个教师在一门课程中,到底是应该把学生教得没有问题,还是教得能提出更多的问题?一个学生在一门课程中,到底是应该学得没有问题,还是能提出更多的问题?时代在发展,课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请看下面一则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20.
让学生质疑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一种必要手段,但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存在着这 样或那样的问题。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并采 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感悟找到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