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用传播学思想丰富高校民主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传播组织,传统的高校管理利用会议、书面媒体、电话等进行信息传播,不能形成很好的信息反馈机制。充分利用网络可以克服人际传播和传统媒介传播的负面影响,实现高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促进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定的信息传播活动。从信息传播的视角,强化教育者的“把关”责任、深化传播受众认识、借鉴信息理论、运用传播技巧,建立一种理性、科学的传播方式,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新建的大厦要搞好现代装饰,每期杂志的封面要设计出精美的图案,出入在姑娘群中的小伙子要细心打扮,……,这些都是为了吸引某种特定的对象,使其注意。 新闻评论虽然是理性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实事求是地讲,读评论的人毕竟比读新闻的人少。如果传播主体在写作评论时,只顾渲泄自己的理性主张,把受众置于一边,毫不注意考虑自己传播的理性信息能否使受众注意,受众便会把评论冷落在一边。这对理性传播的主体来说,是十分痛苦的事。因而,传播理性信息,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考虑受众的注意。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说:“注意就是那一扇门,一切外部世界进入人的灵魂的东西都通过这扇门。”新闻评论的理性信息是“外部世界”,要进入受众的灵魂,就要打开“注意”的“那一扇门”。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途径的多样化都是之前所有时代无可比拟的,在现代生活中,网络渐渐取代传统的媒介形式,成为公民大众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方式,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网络本身并不会区别信息的真伪,也难以估计一条信息所带来的影响,这就要求作为网络主体的人类自身要具备对网络的理性精神,尤其是网络信息涉及到政治生活的时候,更加需要我们具有辨别是非真伪、做出正确反应的网络理性。构建网络理性需要发挥新时代背景下公民精神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5.
重新解读出版--互联网出版与传统出版传播之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出版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营造的虚拟现实使出版传播活动脱离传统出版的生产流程,开始回归信息传播属性与编辑加工化属性的本质特征。互联网出版不仅使知识信息的传播形式、组织方式和社会影响表现出与传统出版不一样的深刻变化。也使人们理性反思出版传播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对新闻自由与政治民主的损害,一直是质疑媒介融合的焦点。如何在媒体做大做强的同时,避免内容的同质化与信息的单一化,使新闻自由与信息民主得到进一步发展,将取决于融合媒体所体现出的传播理性。同时,也只有理性化的管理制度才是理性传播的前提与保障。  相似文献   

7.
<点石斋画报>是晚清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作为中国近代传媒的一个分支,丰富了近代传媒的形式,推进了中国传媒的近代化进程.而中国传媒近代化过程中所固有的中西融合汇通性在<点石斋画报>的创办过程与传播内容中有深刻反映.  相似文献   

8.
传媒是在政治权力约束与意识形态约束下从事民族文化传播事业的总称.政治权力约束与意识形态约束表现为政府管制.不同价值取向的政府管制,有着不同的发展前景.我们从不否认中国传媒在市场化取向的政府管制环境中取得的成绩,但我们更要重视残留的计划化取向政府管制对传媒文化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后者表现为政府对传媒集团实行的行政化管理、对不同地区实行的差异化新闻传播政策等.这些管制从总体上弱化了传媒文化的中国特色.为了提高中国传媒文化的软实力,树立中国政府在国际舞台上的良好形象,我们必须研究中国传媒文化的特质性.  相似文献   

9.
国际传播指的是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及其文化体系的信息交流,在新的传播形势下,我国媒体面临着报道来源的匮乏与单一等多个方面的冲突和诘问。国际传播作为不同主体做出的多角度的信息传播行为,它需要一种理性的指导思想,要做到真实客观公正,转变价值观念,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胸襟、开明的态度应对,这样才能在国际传播市场上真正产生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行政价值与伦理、教育公平思想、教育人本思想等决定了教育行政权力应该恪守价值边界。中国教育行政权力逾越价值边界,主要原因是政府模式的不理性。要恪守教育行政权力价值边界,有必要从教育行政民主化视角进行探索,包括教育行政立法民主化、教育行政决策机制民主化、教育行政领导民主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体成为公共舆论生成的重要阵地。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舆论有主体多样化、实效性强、互动性强等特点。网络公共舆论提升了公民意识,促进了政治民主化,彰显了公共性,也产生了消极影响。新媒体环境下,只有政府、媒体、公众三方形成合力,才能发挥网络公共舆论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的数字化使信息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信息保存更加便利、持久。虽然数字媒介带来了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快捷资讯和个性化服务,但传统纸质媒介也并未因此退出历史舞台。文章通过对纸质媒介与数字媒介进行比较研究,寻求不同信息传播的最佳方式,为两种不同媒介在未来市场环境中合理运用及优化组合提供依据,探寻两种媒介在竞争中共同发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新传播环境下,新媒介管理者遭遇到话语权回归难掌控、信息庞杂难处理、利、欲引诱下的信息可信度低等新问题。新媒介素养是指重新认识新技术条件下的信息生产,努力掌握新媒介的使用技能,倡导理性、文明的交往方式。培养新媒介素养的途径是将媒介素养纳入学校教育体制,政府以身作则并努力提高服务和依法管理水平,把媒介自身作为普及媒介素养的高效平台。  相似文献   

14.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已经到了即时化的程度.自媒体成为青年学生思想表达和参与社会公共建设的重要途径,培养良好的媒介素养尤其重要.青年学生要厘清对媒介素养的认识:媒介素养的本质是科学理性精神,媒介素养体现的是公民意识,在自媒体时代保持理性,做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中国民族主义的狂飙突进是由众多因素造成的,但不容置疑的是,大众传媒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构建理性民族主义的过程中,大众传媒必须转换角色,由民族主义事件的策划者、参与者、主导者向专业知识的提供者、新闻信息的解读者、文化差异的沟通者以及相关议题的设置者转换,要坚持开放性、针对性、灵活性的报道方针。  相似文献   

16.
对政府行为的权力性监督向来都受到重视,然而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加快,独立于政府机关与权力之外的第三方监督显得愈加重要。舆论监督以其独到的优势不断吸引大众眼球,在社会监督中大放异彩。舆论监督机制以公权力为其核心对象,以新闻媒体的充分自由为运行条件,减少行政干预,发挥其作为真相的喉舌的角色地位,同时,需要一个信息公开的环境,才能使得舆论监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它是成熟的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在民主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势下 ,市场经济既是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的基础和前提 ,也是重要动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有利于推动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 ,实行党政分开 ,合理配置权利 ,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8.
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是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推进的结果,也是受众需求转变以及媒体市场激烈竞争的产物。然而,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兴盛与发展,其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利益和媒体竞争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倾向以及新闻道德原则和立场被消解的倾向。对于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决:一是树立人文理念,倾注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人的尊严、理性和价值;二是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新闻把关,同时利用舆论引导技巧引导受众辩证地看待问题;三是实行差异化的市场竞争,突出节目本身的个性特色,强化栏目设置的差异化以及强调解读视角的差异化以避免同质化的竞争,力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校园网络的普及和建设的日益完善,校园BBS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发展的重要平台.但是通过对校园BBS的整体状况分析和抽样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高校BBS的知识传播功能和理想的校园文化公共领域被遮藏,其诸多优势无法得到发挥.因此,要配合媒介素养课程的教育,运用一种引导和渗透为主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使学生合理使用包括BBS在内的各种网络媒介,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20.
The democratization of education in Malaysia has come a long way since the early 1960s. In the early 1990s, the government decided to democratize secondary education in order to widen formal access to secondary education, especially at the upper secondary level. It is the contention of this paper that the widening of formal access to education may not lead to real access to education if effective measures are not put in place. It is also the contention of this paper that the democratization of education that leads to the m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 or mass education should not be at the expense of educational quality and excellence if it wants to have a mor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actual outcomes of schooling.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provides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n educational expansion that stems from the democratization of secondary education such as enrolment rates, number of schools and teachers as well as organizational adjustments. The second part examines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of the democratization of secondary education in relation to issues such as diverse needs of students, disciplinary problems, school dropouts, urban and rural disparity, preferential policy and educational quality and excellence. All these issues have an impact on the desirable outcomes of the democratization of secondary education as far as real access to education as well as equality and quality of education are concer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